齊晴天 李德春 李安琦
(沈陽理工大學,遼寧 沈陽 110159)
淺談市場經濟條件下新聞職業道德建設
齊晴天 李德春 李安琦
(沈陽理工大學,遼寧 沈陽 110159)
在我國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新聞事業正處于一個競爭十分激烈的情況,新聞工作者的道德腐敗行為以及失范現象開始出現,導致新聞媒體在社會公眾心中的地位有所動搖,并且直接而快速地體現和映射于整個社會系統。新聞傳播和社會友好互動主要在于新聞記者的職業道德建設和職業精神,所以弘揚高尚的職業精神,恪守職業道德,樹立良好的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對新聞工作者尤其重要。
新聞職業;道德建設;市場經濟
近些年,我國在新聞事業和記者職業道德建設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大部分從事新聞工作的工作者都會嚴格遵守新聞職業道德,從而保證我國新聞事業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但由于國家經濟形勢的改變以及新聞事業的快速發展,同時也因為我國現階段新聞職業道德的法律制度不夠完善,新聞職業道德建設出現了一些值得重視的問題,尤其是有償新聞、虛假新聞等現象。
新聞工作者承擔著極其重要的社會責任,其對社會產生的影響是不可預測的。因此,加強新聞職業道德建設和建立完善的法律約束制度,是我國新聞事業首先要引起重視并解決的一個問題。
(一)出現有償新聞
某些企業單位、經營者個人為了宣傳自己的產品或服務而想方設法在一些媒體上上鏡頭,以新聞報道的形式給自己做廣告。他們給予記者或編輯以物質利益,如車馬費、勞務費、誤餐費等形式的紅包。于是,新聞工作者遇到對被報道對象不利的負面信息時,接受了對方好處,故意隱瞞或者歪曲報道,以消除或降低被采訪對象面臨的輿論壓力。
(二)產生不正當競爭
新聞從業者用違反公平、誠實信用等公認的商業道德的手段去爭取交易機會或者破壞他人的競爭優勢,由此損了害消費者和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例如,干擾其他記者采訪,攻擊同行,剽竊、篡改他人的新聞作品。
(三)故意新聞逼視
記者帶目的性地特意選擇一些符合社會公眾情緒偏好的事件,在違背當事人真實意愿的條件下,通過密集而持續的過度報道,營造“圍觀”和“逼視”的輿論氛圍,讓新聞事件朝著自己所期望的方向發展。
(一)受到經濟利益的誘惑
新聞事業逐步趨向商業化是現在新聞媒體發展的特點之一,在經濟利益的驅使、誘惑以及媒體發展競爭的背景下,有些新聞記者為了滿足和迎合社會公眾的心理偏好,有意報道虛假新聞,讓公司獲得顯著的收益。此外,有的新聞從事人員認為新聞采訪是一項比較辛苦勞神的工作,所以想趁著自己年輕多掙一些錢。在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面前,這部分人選擇了眼前的短暫利益,從而降低了自己的職業要求,做出了道德失范的行為。
(二)職業素質和責任意識的缺失
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聞事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新人進入新聞記者行業。從好的方面看,他們確實為我國新聞事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也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但這也有不好的一面,就是會存在一些缺乏基本常識與專業素養的工作人員。媒體業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很有可能會促使新聞編輯不重視新聞的真實性,不在乎那些精彩奇特的“新聞”是否真實可靠。
現在較普遍的社會現象是有的工作人員比較浮躁。有一部分記者,一些新聞事件只是從別人那里聽來的,也就是道聽途說,根本不去認真仔細地核實,嚴重缺少核實新聞真實性的踏實工作作風。有的工作人員甚至還會夸大事實真相或者捕風捉影,缺乏一名新聞工作者最基本的求真求實的職業精神。
(三)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
有一些新聞主管部門對記者職業道德建設的管理存在一些盲點,如監督不嚴、獎懲機制不夠完善等。另外,現在進入新聞行業工作的要求降低,有很多從未接受過專業培訓的非新聞專業人員也可以從事新聞類的工作。其中可能有一些人并不了解新聞媒體工作的基本操作規范,有的人甚至缺乏一些最基本的常識性知識的儲備。還有一些媒體領導對新聞記者的政治思想工作和職業道德教育都缺乏重視。
隨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必須加強對新聞記者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育。新聞記者只有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改進采訪作風和報道內容,才能全方面提升道德水平。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注重學習,提升道德水平
提升新聞記者職業道德水平的第一步就是要不斷提高新聞記者的社會責任感。記者要在加強學習的基礎上,筑牢拒絕腐敗的道德防線,牢記新聞工作的宗旨和新聞工作者應有的職業道德。各級新聞單位要認真組織學習科學理論,并在平時的工作中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落實,大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職業道德建設。同時,新聞工作者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自覺學習和樹立馬克思主義道德觀,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打牢從事新聞工作的思想基礎,增強識別和抵制錯誤思想的能力。這樣才能保持政治立場上的堅定與清醒,樹立良好的工作作風,不利用采訪報道之便以任何形式牟取私利,達到真正地服從社會利益。
(二)強化管理機制,完善監管體制
當前,我國很多媒體都沒有建立起完善的新聞職業道德監管體制,只有當新聞從業者的道德失范行為被曝光后,領導才會追究其責任,并懲罰違反職業道德的人員。由此可見,我國新聞業目前缺乏有效的事前監管機制。我們要重視完善管理監督機制,加強監督檢查,并加大對監督結果的處罰。這樣,新聞報道才能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增強自身的道德修養
提高道德修養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新聞工作者不僅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克服自己思想上的弱點,還要經常性地反省自己,用嚴格的道德標準約束自己。新聞工作者自身的道德建設問題,直接關系到新聞業的發展和公眾形象。因此,加強新聞工作者的道德修養意義重大。為了保證新聞事業的健康發展,新聞工作者必須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做到獨善其身,在新聞報道中堅持公正客觀的原則,真實全面地報道新聞。
[1] 哈艷秋,齊亞寧.新媒體背景下新聞職業道德建設[J].新聞愛好者,2013.
[2] 鄭保衛.我國新聞職業道德建設的狀況及對策[J].新聞傳播,2005(01).
[3] 杜輝.論新聞職業道德的層次[J].新聞知識,2005(07):62-63.
G210
A
1674-8883(2016)13-0098-01
齊晴天(1994—),男,甘肅武威人,研究方向: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