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卉
(南京師范大學,江蘇 南京 210000)
蔡明亮電影的空間敘事
劉輝卉
(南京師范大學,江蘇 南京 210000)
蔡明亮的電影中,從視覺空間到聽覺空間都表現出了大膽的探索和嘗試。從中我們可以解讀出蔡明亮對現代人的孤獨和困境的描寫,人對情愛的欲望和渴求也能發現其電影的不足與局限。
蔡明亮;空間敘事;臺灣電影
“空間是關于世界本質核心的命題之一”,[1]作為電影敘事的重要元素,電影的文本中蘊涵著豐富的空間符號。
(一)視覺空間敘事
1.物理空間。(1)公共空間。蔡明亮在電影里酷愛展示城市景觀,他鏡頭下的城市都呈現出工業化時代的冷漠和消極。在《河流》的第一個鏡頭中,出現的是一個自動扶梯,空無一人的自動扶梯占據了畫面近乎2/3的畫幅,自動運行的扶梯成為了該空間的主體,即使在人群擁擠的公共場合,人與人之間也是冷漠消極的。在《河流》中,小康的父親坐在快餐店內,熙熙攘攘的人群作為背景,出現在畫框內,但沒有人表現出親切的交流,絕大多數的人都背對著鏡頭,表現出現代生活中人們對待交流的拒絕和抵抗態度。對公共空間的表達或許代表了蔡明亮對現代化工業城市的看法——人們之間愈發冷淡和陌生,但自然是人們心靈的歸屬,在現代工業文明的渲染下,大自然是現代人心中的一方凈土,回歸大自然不失為一種找尋自我的途徑。(2)私人空間。除了公共空間的呈現,在蔡明亮電影中,私人空間無疑呈現得最多,主要表現為室內空間。拍攝室內時,角度經常使用俯角,多使用景深鏡頭,人物常常處于畫面邊緣位置或縱深處,人物好似被“囚禁”在室內。在平視角度中,人物經常被置于兩堵墻之間,似乎象征著無形的“壓迫”。
2.心理空間。心理活動是一個人的內心活動,電影中,導演用歌舞片段表現了電影里的人物,筆者將這些歌舞片段歸納為人物的心理活動。而這些歌舞片段的展示必然伴隨著空間的呈現,所以筆者把這些視聽空間稱為心理空間。
在《洞》《天邊一朵云》《臉》中,均出現了數段歌舞。一方面,這些歌舞片段非寫實性強,透露出強烈的后現代風格;另一方面,不難發現,其實內化的心理空間也是外在個人空間的一種延續。以《洞》為例,女主人公在歌舞時,所在的空間都是狹小擁擠的地方。導演想傳達的或許是,在現代化文明世界里,人們的心靈已經被外界物質所擠壓。
(二)聽覺空間敘事
談到“電影空間”,人們往往只關注畫面,而忽視了聲音,“聲音的空間特性是聲音的基本特性”。
1.音響。在《青少年哪吒》中,開篇就是雨聲;在《河流》中,雨聲、汽車聲構成了一首城市的“伴奏曲”。如果說,這些聲音在現代環境中是必要的,那么到了《洞》中,貫穿始終的雨聲則更加表現了導演的一種主觀心境。對聲音不加節制的表現,也是蔡明亮導演的獨特風格。例如,在電影《河流》中,畫面里的一臺電視機在播放色情片,片中不雅的聲音也一直伴隨著長鏡頭持續進行。
2.人聲。蔡明亮的電影中,雖然對白很少,但每處的對白都承擔著重要的作用。在《洞》中,樓上樓下的小康和阿梅因為一個“洞”產生了聯系,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只說了兩次話,但在電影中,通過阿梅打電話的內容知道了其實他們的交流早已越界。對話補充了畫面之外的信息,延伸出了更深層的空間,蔡明亮似乎想表達現代人的溝通越來越少,只有通過媒介才能說上話。
3.音樂。蔡明亮電影中較少使用音樂,唯獨在表現人物心理空間時插入了大段的歌曲。片中所選用音樂的主題基本都在表現戀愛中人們的心情,表達了對過往歲月里人們真誠樸素的情感的追憶,也呈現了導演的懷舊心理。蔡明亮也曾坦言自己很迷戀舊事物,在《洞》的最后出現了“兩千年來了,感謝還有葛蘭的歌聲陪伴我們”的字幕,更是明確表達了導演對20世紀時光流逝的不舍和眷戀。
(一)孤獨的宿命和無謂的掙扎
在蔡明亮的電影中,城市是冷漠的,“現代都市中的高樓大廈內部往往是空蕩蕩的,骯臟的,毫無生氣與活力的”。
對現代時空的厭倦、對往昔時光的追溯是蔡明亮電影中常常展現的主題,電影里彌漫著濃濃的懷舊復古的情緒。《不散》的最后有一個表現電影放映廳內長達5分鐘的固定長鏡頭,畫面里除了有一個女人,整個場景沒有任何變化,這或許是創作者想通過對空間的固化,嘗試去挽留逝去的時光。
(二)對異性性愛的渴求
在蔡明亮的電影中,愛情不是顯而易見的主題。在他的電影中,表示異性之間聯系的更多是性愛。在《洞》中,住在樓上的小康和住在樓下的阿梅隱含了一種“男上女下”的性愛姿勢,阿梅甚至和小康在通話過程中自慰起來,隱喻了女性對性愛的一種渴求。
(三)邊緣情感的訴求
除了異性之間性愛的渴求,蔡明亮電影中也時常表現同性之間的情感訴求。值得注意的是,當電影表現同性之間的感情時,兩人所處的空間往往顯得狹小而隱秘,正表達了同性戀這種不被主流認可的情感關系的困境與尷尬。
蔡明亮在電影中還呈現了一種更為邊緣的情感,即亂倫戀。在《河流》中,小康和其父就有一種不為人所知的亂倫情感,電影中的小康竟幫助父親自慰起來,這時的空間造型四周全黑。在《臉》中,彌留之際的母親竟將自己兒子的手主動移到了自己的小腹部,廚房的水彌漫進空間,隱喻了兩人隱晦的關系。
作為臺灣電影的領軍人物,蔡明亮在提升臺灣電影的國際地位上無疑作出了一定的貢獻。雖然蔡明亮享譽世界,但他的作品卻以晦澀的主題,緩慢的節奏,個人化的視聽語言拒主流觀眾于千里之外。通過蔡明亮的電影,我們看到了一個現代化工業文明下,受到擠壓侵蝕的現代人的生活空間和消極冷漠的心理空間,這不僅是蔡明亮為觀眾建構的影像中的藝術空間,還蘊涵著蔡明亮作為電影人參透的人生思考。
[1] 孟君.空間的消隱和浮現——論電影的“空間轉向”[J].江漢論壇,2014(04):88-91.
[2] 孫慰川.當代臺灣電影:1949-2007[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8:141.
[3] 姚國強.審美空間延伸與拓展[M].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116.
J905
A
1674-8883(2016)13-0169-01
劉輝卉(1993—),女,安徽人,南京師范大學電影電視學專業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