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昭昭
(溫州都市報,浙江 溫州 325000)
微博微信謠言的運行特點、危害及其治理對策研究
占昭昭
(溫州都市報,浙江 溫州 325000)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們進入了媒體時代,以微博微信為主的媒體顛覆了社會生活的傳統傳播方式。網絡謠言誤導網民對事情的認知,產生了負面影響,在網絡上傳播戾氣,造成社會秩序不安,對個人名譽造成了極大的傷害。我們應該積極傳播正能量,化解這種惡言、傷害,根治微博微信謠言帶來的負面影響。通過政府、媒體、社會來解決問題,制定出可以根治網絡謠言的政策。
網絡謠言;治理政策;謠言傷害
現階段,不管社會上有沒有真實的信息,都會不可避免的有謠言存在。因為沒有真實的信息,謠言的生命力不是很頑強,隨著時間的推移謠言也會隨之消失,可以由電視、報紙、媒體等官方平臺向大眾公布事實的真相,消除這種不具有真實性的信息。因此,謠言與網絡、社會、媒體有著極大的關聯,謠言信息的傳播會迫使社會、新聞、媒體的工作人員追尋信息的真實性。說到底,謠言的產生、發酵,還是與源頭的治理不完善、公民團結性不強、素質水平較低等有關,針對這些問題,本文進行了探討。
(一)謠言傳播的研究策略
在信息時代,人人都會傳播信息,謠言在傳播信息的過程中功不可沒,人們通過對信息的拼湊變成了一條新的信息,再進行傳播,其信息沒有任何真實性。這些謠言借助網絡媒體進行肆意的傳播對社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而這類信息很容易被其他人認同,大范圍傳播擴散,這些人又會將各類信息進行剪切拼湊,再傳送出去。[1]對于負面信息如果沒有及時制止,就會給社會帶來嚴重影響。
經過研究,雖然部分人覺得只要信息透明就可以讓謠言消失,但是還有一部分人覺得公開信息時,還要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和發布信息者的權威性才能有效消除謠言。
(二)虛假消息的來源
信息時代讓大眾都能參與信息的傳播交流,同時也拉近了人與人間的關系。信息的傳播與共享都變成了免費的,人們在發送信息的同時還可以加入圖片、文字,圖文并茂,從而使得傳播內容更加清晰明了。[2]大眾可以通過智能手機等各種設備進行微博、微信的查看,從而使得信息制造者的內容傳播得更加快捷。同時,每個用戶又都是信息的制造者、發布者,他們通過網絡進行交流,使得同一則信息的傳播呈現幾何式增長。
從此,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控制不再像以前那么簡單,這些信息傳播速度極快,像是安了翅膀,以最快的速度傳播到每個人的手里。如果是謠言的傳播,就會一發不可收拾,直接影響了社會和被傳播者。
在某些時候,經過加工的信息會影響人們對事實的思考,信息接收者有時候會深度確信虛假信息帶來的真實性。大眾通過網絡媒體進行各方面的表達,我們應該利用這種方法積極傳播正能量信息,避免消極的、負面的影響。一些網絡平臺正是利用了接收者的這點,對這些謠言進行肆意傳播。[3]這種虛假信息能夠形成一種強大的社會輿論,給社會帶來負能量、消極的影響。
(一)謠言傳播迅速
這些謠言信息的傳播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謠言信息還會給積極向上的信息帶來困擾。大眾會只關注這些不真實信息,也會給正常的社會發展帶來極大的困擾?,F在,我們應該對謠言信息的傳播思考出相應的對策,使社會更加富有活力。
社會上的謠言很多,遍布于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不管你在做什么都會受到謠言的影響。謠言已經進入我們的生活中,與我們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很多人只認識謠言的表面信息,有時還會帶著偏見來看待這件事。[4]這些謠言主要來源于“我聽說……”“比如說……”“我跟你說……”,并以這類形式迅速傳播,其內容有著很多的不確定,大大迷惑了大眾,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這種謠言無論是通過網絡、報紙、手機傳播還是各種社交平臺,謠言信息都是以傳播為主體,正因為謠言以這種方式進行傳播才會吸引大多數人,使謠言變得更加“真實”。這些謠言會經過各種修改再傳遞出去,而且接收到的人還會根據虛假內容進行再一次傳播,傳播者不會考慮事情的真相,只會停留在虛假信息上。如果大家都從理性的角度思考問題,對謠言真實性進行研究,無論多么荒唐、可笑的謠言都會不攻而破。
(二)辟謠的解決辦法
大多數謠言信息對社會、人身都有危害。當謠言來臨時,大眾還是會進行夸張的傳播擴散,繼續引發這種抗議性活動,對社會、人身造成的影響是不堪設想的。因此在現代社會,抵抗惡性謠言是一項值得大家重視和深度研究的課程,而大眾對謠言認識的欠缺導致了謠言的傳播。那種抗議性謠言給社會、人身帶來的負面影響必須受到法律的制裁,不能讓謠言散布者逍遙法外。人人都應該抵制這些惡性謠言,同時進行自我的疏導,正確看待事實真相。
現在社會上的新聞平均每天都有1~2條虛假信息在進行傳播,這些都成為人類不可忽視的現象。[5]公民應該提高自身的社會責任意識,不要惡意傷害他人,運營商應該把握好微博微信信息的管理模式,為謠言創建專屬的辟謠平臺,對散布謠言者給出懲罰,要確保信息的公正性,完善網絡環境,為大家的網絡“出行”提供一個良好環境。
我國目前處于一個發展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對于微博、微信謠言產生的惡性謠言,國家、社會應該全力制止,大眾應該意識到自己對整個社會造成的影響,傳播正能量,攜手共創美好家園。
[1] 朱琳,胡中月.微博微信謠言的運行特點、危害及其治理策略[J].長白學刊,2016(03):122-127.
[2] 柴艷茹.網絡謠言對社會穩定的危害及其治理[J].人民論壇,2013(20):20-23.
[3] 程橙.論微信謠言的傳播特點及治理[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4(06):140-143.
[4] 顧金喜,黃楚新.微信謠言的傳播危害及其治理措施[J].前線,2015(06):94-96.
[5] 李茂,王一諾.微信的傳播特性與北京微信治理體系建構對策[J].電子政務,2015(08):28-35.
G206
A
1674-8883(2016)13-0208-01
占昭昭(1984—),女,本科,畢業于廈門大學,溫州都市報新媒體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