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法貴
(遂昌縣廣播電視臺,浙江 遂昌 323300)
講好“三農”故事的“兩把斧”
李法貴
(遂昌縣廣播電視臺,浙江 遂昌 323300)
講好來自群眾生活的平實鮮活的“三農”故事,是做好對農宣傳報道工作最為重要的源泉、途徑和手段。講好“三農”故事,要有“快準”的“兩把斧”:第一把斧頭是“快”,也就是抓快,找到有時效性的選題;第二把斧頭是“準”,也就是要挖準,布好有情節的內容。
“三農”故事;抓快;挖準
一直以來,各級黨委政府對“三農”高度重視,廣播電視在對農工作中也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地方廣播電視媒體如何立足傳統優勢資源和特點,積極融合新媒體,打造全媒體傳播平臺,有效提升對農節目的傳播影響力和滲透力。筆者認為,在全媒體傳播語境下,講好來自群眾生活的、平實鮮活的“三農”故事,是做好對農宣傳報道工作最為重要的源泉、途徑和手段。
筆者結合長期在基層一線從事廣播電視對農宣傳報道工作的體會,認為講好“三農”故事要有“快準”的“兩把斧”:第一把斧頭是“快”,也就是抓快,找到有時效的選題;第二把斧頭是“準”,也就是要挖準,布好有情節的內容。
新聞講究的是“快”,也就是報道事件的時效和時機,對農節目講故事同樣要講究時效。同時,對農節目的報道更要講究報道的時機。時鮮的選題備料,是做好一桌故事大餐的前提。對農節目的題材基本是來源于基層和火熱的農業生產一線。在采制對農節目時就要做好選題挑選和抓住有效時機,報道有時效和典型意義的“三農”新事物、新做法。
對農節目報道助推遂昌創建全國唯一的淘寶縣。對“網店”這一新生事物,遂昌臺對農節目記者從2010年3月26日遂昌網店協會成立之后開始關注,謀劃采訪一系列有關遂昌網店的活動,把“網店”這一新生事物通過節目展現出來。還特別關注遂昌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新探索,《遂昌土豬觸網進城》《遂昌特色長粽淘寶上熱賣》等內容,為遂昌探索網上銷售生鮮農產品的新做法喝彩。至今,只有5萬人口的小縣城,已開出1500多家網店,有6000多人從事網店經營。2015年實現銷售總額6億多元。其中網店協會旗下網商會員1300多家,并擁有110多家網貨供應商,近10家包括物流,快遞,銀行等在內的第三方服務商會員。
我們還積極向上級臺進行推薦,麗水廣播電視總臺、浙江衛視、浙江之聲都有相關內容的報道。中央電視臺、新華網、浙江衛視、上海東方衛視、湖北品牌電視欄目《壟上行》等300多家媒體走進遂昌,聚焦遂昌的農村電子商務。
近年來,有關貧困農戶的增收致富一直是我臺對農節目予以關注的題材。《遂昌——大山里來了“微電商”》報道的是遂昌縣多項措施并舉加大精準扶貧、脫貧力度,消除“4600”打贏攻堅戰,走出一條具有浙江特色的扶貧開發之路。只有山上和山下良性互動,不斷地尋求結合地方實際方法,才能夠打通扶貧的“最后一公里”,才能更全面更精準地扶貧脫困。
農產品的銷售難題是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更是我們對農節目的關注點。2014年8月北界紅提種植戶華敦滿打進對農節目熱線說,全鎮1600多畝紅提園還有100多萬斤紅提掛在果園里,銷售成了難題。接到熱線電話后,我臺對農欄目組工作人員認真策劃,及時深入采訪,先后播出了系列報道《百萬斤紅提掛果園,銷售成難題》《便民服務中心獻愛心,“觸網”幫忙銷售紅提》《北界紅提銷售難的背后是農戶心里價格的落差》等,全程跟蹤,直至難題得以解決。上述節目播出后,傳播效果明顯,給人以啟迪和借鑒。
要做好“快”字當頭,就要求采編人員必須有了然于胸的“三農”政策知識和產業發展的大背景,還要有敏銳的在貌似普通的“三農”工作中,發現不一般的,具有典型意義和共性參考的故事選題。
有了時鮮的選題,怎樣講好故事,做好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地方特色農家菜,關鍵是要“準”字布局。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內容為王”仍舊是一條不變的金律。一個故事中的多個懸念設置,體現懸念在整個故事中的適度和平衡。在對農節目的人物故事中,不停地提出問題,解答問題,以引起觀眾的持續關注。
《草根葉偉軍全國首創“政企社”共建模式,成為全國樣板》專題節目就采取了人物故事化的敘述,并將懸念進行到底。草根葉偉軍在2011年回鄉創辦了“嘉言民生”(公司)這個全國首創的便民服務“政企社”共建模式,打通了“三農”基本公共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成為全國樣板。嘉言民生由此獲得了“2014年中國十大社會治理創新獎”。
偶然性(個性典型)和必然性(產業趨勢發展等)的關系,論證情節的準確安排,其實可以更好講述“三農”工作中,很多典型意義帶出的普遍趨勢。遂昌縣“趕街”就是很好的個案,遂昌縣網店協會會長潘東明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領跑者。說好潘東明“趕街”的故事,就可追尋到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軌跡,也因農村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帶來了產業轉型升級的大趨勢。
潘東明2010年回鄉擔任網店協會會長,又成立趕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在農村成立電子商務服務站,讓網上各種各樣的產品下鄉,把當地豐富的農產品甚至是最偏遠的少量家庭生產的農產品變成商品賣到全國各地。通過三年的建設,目前遂昌縣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已經有229個,覆蓋了全部行政村,惠及全縣農民。不僅如此,潘東明還向全國進軍,進一步拓展趕街的市場,已在內蒙古、福建等9個省27個縣共建了2500個村。2015年拓展全國100個縣,實現兩萬個村站點。
遂昌電商的發展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去年遂昌縣就接待考察團1200多批次,包括美國、韓國等,互聯網巨頭馬云在遂昌考察時,更是給予了農村電商創業三次點贊,充分肯定了遂昌縣的“農村互聯網+生態+”模式。
2015年6月23日,省委書記夏寶龍在考察遂昌網店協會“趕街”項目后,高興地說,“網絡無邊界,這塊業務潛力很大,這樣做對農民有好處,對整個市場供應都有好處,接下來還要放開搞。我支持你們把它做大做好。”
“準”字布局,就是要仔細分析選題脈絡和相關人物經歷的起步點、轉折點、閃亮點和高潮點。這也是“三農”故事情節選排的主要元素,對故事的整體懸念設置、情緒鋪墊、線索展開和結構平衡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G212
A
1674-8883(2016)13-02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