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娜
(新疆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
史量才的社會角色探析
吳麗娜
(新疆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摘要:史量才是中國新聞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他雖是一名商人,卻關注國家命運,倡導辦愛國報紙,關于他社會角色的定位問題,目前仍存在爭議。本文將通過四個方面對其進行分析,最后將其定位為社會改良者。
關鍵詞:史量才;《申報》;社會角色
史量才在中國新聞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不僅締造了《申報》的輝煌,為《申報》贏來了“中國的《泰晤士報》”的美譽,而且出資建起一所氣派的申報大樓,并收購了《新聞報》股權,擁有一座占地16畝的史公館,成為上海報業(yè)大王。但僅憑這些能否將他視為商人,他的辦報動機就是為了追求源源不斷的利潤嗎?目前,關于史量才的社會角色的定位存在爭議,大致有兩個觀點:一種認為史量才是商人;另一種則認為他是社會改良者。本文更傾向于后種看法,通過對辦報前的活動、史量才辦報經(jīng)歷、社會服務活動及處理當局的關系等方面展開論述。
史量才32歲時接手《申報》,而在32歲前,他的經(jīng)歷大多透露出他致力于社會進步的抱負。例如,1901年,在康梁思想影響下,21歲的史量才報考杭州蠶學館;1905年,與黃炎培發(fā)起成立江蘇學務總會,專門研究教育工作;1904年,創(chuàng)辦女子蠶業(yè)學校;1907年,反對清政府將鐵路修筑權出賣給外國人,被選為江蘇鐵路公司董事;1910年,發(fā)起成立全國農(nóng)務聯(lián)合會,被選為總干事;1911年,武昌起義后,擔任上海海關清理處處長、松江鹽政局局長,但因志不在官場,毅然辭去。從上述簡歷中,不難看出史量才所從事的活動大都涉及社會公共服務,借興教育、搞農(nóng)業(yè)促進社會的發(fā)展,盡一份社會責任,這與當時進步的思潮是一致的。由此觀之,史量才所秉承的理念是希望以一己之力,為社會做點貢獻,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一般研究將“九一八”看作是《申報》的分水嶺。在這里,我們也把史量才的辦報活動以“九一八”為界分成兩塊,分別論述。
(一)“九一八”之前
從新聞內(nèi)容上來看,自1919年8月31日起,《申報》就出版了“星期增刊”,專門介紹各國政治、經(jīng)濟、軍事、學術等方面的知識和信息;1920年6月1日,創(chuàng)辦《常識》,主要介紹道德、法律、衛(wèi)生、經(jīng)濟等方面的常識;1923年10月,出版《教育與人生》周刊,介紹各國教育理論和方法,討論中國教育的實際問題。這些報道國內(nèi)外的新聞,一方面,可以擴展報紙的版面;另一方面,可以作為一扇“開眼看世界”的窗戶,從而引進西方先進的文化,以漸進的方式啟蒙大眾,用“新生活、新知識、新思想”教育民眾。
很多人認為“九一八”前,史量才的政治態(tài)度較為保守,如“對于一些政治問題,只報道,不評論,不置可否,或多報道,少評論,少置可否,說一些似是而非、模棱兩可的話”其言論過于溫和。然而,《申報》本身就是一份民營報紙,不附屬任何一個黨派,當然不能與黨派報紙相提并論。但盡管時評不夠激烈,《申報》也對時事發(fā)出過自己的聲音,如1915年5月8日,《城下之盟》一文曰:
“日本之哀的美敦書已于今日交矣。日本謂中國政府已于其未交付哀的美敦書時承認矣。使其言而確誠無異于城下之盟也。使其言而確誠有如外交官憤慨之言,其恥更甚于城下之盟也。使其言而確則以前中國政府之所謂卻有把握者,其把握者何在耶?使以能承認日本之要求為把握,則當日本初次要求之時,即全數(shù)承認之。”
這篇言論以短短數(shù)句嘲弄和不滿當權者的軟弱無能,雖然并不慷慨激烈,但是仍發(fā)揮著批評的功能,而類似的時評在《申報》中也常常出現(xiàn)。
當國家處于危難之際,史量才表明自己的立場,不顧自身利益,與當局做斗爭。例如,袁世凱復辟帝制時,《申報》以醒目標題刊登了梁啟超的《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五四愛國運動中,《申報》同《新聞報》等其他7家大報聯(lián)合起來,拒登日商廣告,對學生愛國運動做較真實報道,支持學生的愛國斗爭。
1931年9月1日,史量才在《申報》上刊發(fā)了《申報六十周年紀念宣言》,他在上面痛斥中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落后與專制積病有著莫大的關聯(lián),并申明:“今后本報當以極誠摯之態(tài)度,對政府盡輿論之芻蕘,對國民盡貢獻之責任。”
(二)“九一八”之后
1931年9月18日,日軍在中國東北炸毀沈陽柳條屯一段公路,誣告中國軍隊所為,并炮轟東北軍北大營,史稱“九一八”事變。史量才毅然表明自己的立場,投身到救國當中。例如,《申報》最先報道了事變的真相,用特大字號標寫“日軍大舉侵犯東省”“國難來了”警醒民眾;同年12月20日,《申報》頂著巨大的風險獨家刊登了宋慶齡言辭尖銳,痛批老蔣的宣言,揭露蔣介石的真面目;淞滬抗戰(zhàn)爆發(fā)后,史量才指令《申報》不斷地發(fā)評論、報消息來指導抗戰(zhàn),“《申報》在淞滬抗戰(zhàn)中成為重要的輿論指導機關”;在整個戰(zhàn)爭爆發(fā)之前,《申報》停登收入不菲的文娛廣告,一日三刊,滾動報道戰(zhàn)事動態(tài),免費發(fā)布愛國捐助啟事;在評論方面,《申報》時評更加猛烈,指陳時弊,呼吁民眾團結抗日,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其中最著名的是《“剿匪”與“造匪”》三篇,痛批老蔣名為“剿匪”,實為“剿民”,以至于遭到國民黨當局的忌恨,蔣介石下令禁止郵遞《申報》。
無論在“九一八”之前還是之后,史量才堅持通過《申報》承擔社會責任,促進社會的進步,如果他只是個以追逐商業(yè)利益為目的的商人的話,那么他在接手《申報》期間所做的事情,有些則會斷送他的事業(yè)。
除了辦好《申報》,史量才也投身于大量的社會服務事業(yè)。例如,1924年,江浙人民深受“齊盧戰(zhàn)爭”之害,史量才輾轉(zhuǎn)兩省之間,奔走吶喊;1928年,與狄平子等人成立賑物救助會,為深受水災、旱災等之害的東北人民捐送物資;“九一八”事變后,他參加了“上海抗日救國委員會”,被選為委員,主持了檢查奸商偷售日貨的工作;為提高群眾的知識水平,史量才在1932年開辦“申報流通圖書館”,只需繳一元押金,皆免費借書;次年,創(chuàng)辦“申報新聞函授學校”“申報業(yè)余補習學校”,低學費、不收費吸收一批青年學習。
大多數(shù)商人為了擴展事業(yè),耗費大量的財物獲得權貴人物的好感。然而,史量才卻反行其道,不但不施行賄賂,還公然拒絕當局的請求。例如,1915年,袁世凱需要報紙為他的復辟帝制宣傳鼓吹,于是他派人攜重金15萬來滬行動,可是史量才卻不為重金所動,并于次日將這一丑聞公布于報端,要知道當時史量才正與原《申報》老板席子佩打官司,手頭拮據(jù),一旦接受這筆錢,就能解決燃眉之急,但是史量才拒絕了具有誘惑力的要求;同時,當袁世凱復辟成功,當上了“洪憲皇帝”后,《申報》仍使用的是民國年號,直到上局發(fā)出“禁止發(fā)賣,并報紙沒收也”命令后,《申報》才改用西歷,并將“洪憲元年”四個小字印在西歷后面,而當袁世凱垮臺之后,史量才又迅速恢復了報紙的民國年號。
在與蔣介石的較量中,最有名的莫過于“百萬大軍”與“百萬讀者”的抗辯。在黃炎培《八十年來》一書中記載著這樣一件事:“有一天,蔣召史和我去南京,談話甚恰。臨別,史握蔣手慷慨地說:你手握百萬大軍,我有申、新兩報百萬讀者,你我合作還有什么問題!蔣立即變了臉色。”也正是史的強硬態(tài)度,為他之后被殺埋下了伏筆,因為蔣曾指示上海市政府,向史量才封官許愿,但都被他嚴厲拒絕。
1934年11月13日,由于嚴重觸犯到當權者的利益,史量才在滬杭公路上被刺殺,年僅54歲。為此,章太炎先生撰寫了《史量才墓志銘》并評價道:“惟夫白刃交胸,而神氣自如,斯古之偉丈夫歟!”一個“偉丈夫”道出了史量才高尚的人格和崇高的愛國情懷。
上述四點,無論從先前投身社會服務事業(yè),通過報紙鞭撻社會,還是在國家危難時挺身而出,救國救民于水火,史量才的所作所為都已經(jīng)完全超越作為商人的身份。因為他順應當時進步的思想潮流,積極傳播西方先進的文化觀念,力圖促進社會的改良和發(fā)展;在危機時刻,又展現(xiàn)出對國家命運和百姓疾苦的現(xiàn)實關懷的一面,所以將社會改良者作為他的第一身份更為合適。
參考文獻:
[1] 方漢奇.中國事業(yè)通史(第2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440,446.
[2] 馬光仁.上海新聞史,1980-1949[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122.
[3] 陳冷.城下之盟[N].申報,1915-05-08(4).
[4] 章太炎.章太炎全集[M].北京:中華書局,1998:122.
[5] 張育仁.自由的歷險——中國自由主義新聞思想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295-310.
[6] 龐榮棣.史量才——現(xiàn)代報業(yè)巨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10-122.
[7] 吳廷俊.中國新聞史新修[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93-94.
[8] 張素妍.史量才是商人還是社會改良者[A].全國紀念中國報業(yè)泰斗史量才先生誕辰13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45-47.
中圖分類號:G219.2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11-0082-02
作者簡介:吳麗娜,新疆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