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琦
(江西師范大學 傳播學院,江西 南昌 330022)
?
對“毒舌”熱現象的冷思考
——以《金星秀》為例
劉澤琦
(江西師范大學傳播學院,江西南昌330022)
摘要:近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國內輿論環境的日益寬松,“毒舌”現象在電視節目和網絡上出現的頻率愈來愈高,其中《金星秀》是典型代表。對于這一新出現的社會現象,文章首先對“毒舌”進行概念界定,在此基礎上分析導致此現象出現的深層原因,并進一步分析此類現象可能帶來的社會影響。
關鍵詞:毒舌;《金星秀》;現象;分析
近年來,隨著經濟、政治和文化環境的不斷變化,受眾的興趣愛好也日新月異,人們的話語方式也受到了間接的影響。脫口秀節目的熱播,主持人富有個性的語言表達方式等都推動著獨特文化消費現象的產生和發展。“毒舌”現象更是改變著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話語表達方式。著名節目主持人馬丁在接受《男人世界》記者專訪時,記者就從其加盟《職來職往》以來,被觀眾和粉絲貼上了“毒舌”和“犀利”的標簽提問,希望馬丁可以進行回應和解釋。馬丁個人表示“被稱為毒舌是因為自己堅持講真話”。自2015年開播以來的《金星秀》受到了觀眾的熱捧,主持人金星更被冠以“毒舌女王”的稱號。但就其節目內容來看,金星的“毒舌”大都建立在宣傳正能量和正確價值觀的基礎之上。這種獨特主持語言風格的成功可以說是迎合了當下流行的價值觀,金星個人的傳奇人生和經歷成為金星“毒舌”的資本。
“毒舌”原指對他人說話方式常伴有冷嘲熱諷、言語毒辣、尖酸刻薄等特點的話語方式及具有諷刺性的人物性格。大部分人將“毒舌”等同于“吐槽”,通過各種方式表達自己對人或事物的不滿、抱怨、憎惡等否定性的言論,此類“毒舌”言論不在本文探討范圍內。我們在這里想探討的是近幾年來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具有諷刺性、批判性話語方式的一種“毒舌”現象。因此,如果給該現象下個定義,那么這里的“毒舌”指的是在堅持正確價值輿論導向的前提下,具有批判性、諷刺性和真實性的話語方式。
以時下最受熱議的脫口秀節目《金星秀》為例,《金星秀》是東方衛視于2015年1月28日開播的一檔電視節目,首期收視率高達0.79,領先于同時期開播的電視節目。節目分為脫口秀、明星采訪和有話問金姐三個部分,由現代舞蹈家金星擔任主持人。據CSM50城收視率數據顯示,《金星秀》已經連續多期獲得周三綜藝節目冠軍。可以說東方衛視在語言綜藝類節目上具有傳統優勢,以往開播的《壹周立波秀》《今晚80后》《歡樂喜劇人》等都曾有不俗的收視率。
《金星秀》在個性化的主持中也彰顯出不同于其他語言類電視節目的風格。語言上的故事性表達、幽默趣味性、娛樂互動性都是“毒舌”節目創下高收視率的重要原因。而在這種高收視率背后卻折射出一種社會現象,即受眾并非單純的對脫口秀節目情有獨鐘,更多的是對脫口秀節目當中主持人的“毒舌”表現格外欣賞。
例如,金星曾在節目中提到女性遇到性侵犯的故事,對于社會中人情冷漠的現象進行批判;再比如講述自閉癥孩子的故事,對社會上忽視自閉癥的現狀進行了批判。這些事在“毒舌”效應下很快被社會媒體關注,并產生了一定積極的影響。還有我們經常看到“金星炮轟某某明星”的新聞,如金星在上海人民大舞臺進行她的劇場版脫口秀《一笑值千金》時,不僅怒斥明星吸毒,更是不避嫌的向自己的圈中好友“開炮”;還有炮轟某小鮮肉耍大牌,批評該明星除了發型一無所有……這些事情在金星嘴下敢說敢當,此時的金星更像是扮演著意見領袖的角色,觀眾們聽著痛快,看著喜歡,不自覺地被其輿論引導。金星在《舞林大會》等諸多節目當中,經常點評犀利、心直口快,讓明星下不了臺,因而“毒舌”越來越出名,節目越來越出名。同時這也很好地反映出觀眾對其“毒舌”和脫口秀主題的喜愛。甚至網絡上有段子調侃“金星的嘴”為“中國四大毒”(其他三個為:蝎子的尾巴、毒蛇的牙、三鹿的奶粉)之一。
這種對“毒舌”現象的熱衷,也在社會生活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例如,各大明星紛紛模仿《金星秀》節目中的脫口秀片段,民眾也緊隨其后、爭相效仿。由于潛在的明星效應間接地宣傳了“毒舌”這種具有批判性、諷刺性和真實性的話語方式。使得“毒舌”這種話語表達方式成為人們生活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不僅如此,社交媒體微博、微信的興起更是讓“毒舌”成為人們茶余飯后消遣的談資和有效擴大話語權的方式。民眾所編寫的微博、評論、回帖中不少內容都借用自嘲、自黑等“毒舌”方式,明顯具有批判性、諷刺性等特點。新媒體技術也成為推動社會生活中“毒舌”現象發展的有力介質。這也透露出受眾以及社會生活都已然受到了“毒舌”現象的影響。可以說這也能反映出在當下國家逐步放松話語限制的一系列政策下,除了可以更好地擴大受眾群體話語權外,也能滿足受眾群體想說真話實話的表達訴求等愿望。如今,“毒舌”熱現象正在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一)“毒舌”話語表達重構社會文化語境
語言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文化在語言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毒舌”話語的出現是文化語境改變的表現。改革開放以后,經濟迅速發展帶來的價值觀念和社會變化促使新的社會文化觀念的形成,社會道德依舊是文化價值觀念的主體。但是由于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生活的豐富導致新的社會矛盾日益明顯。多元文化的碰撞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心理問題,如焦慮、煩躁等,這種心理問題的產生導致大眾對自身角色的定位模糊,以《金星秀》為代表的“毒舌”話語模式的出現卻更好地幫助觀眾對自身定位進行再認識,諷刺批判他人或社會現象的同時,也是對社會及個人的再思考。這不但能緩解個體的不安情緒,釋放自己的工作生活以及精神壓力,也能幫助受眾清醒地認識到社會文化語境改變帶來的新變化。
(二)“毒舌”毒到受眾“心理”
在信息爆炸時代下,產生了一種社會心理即受眾普遍認為信息爆炸時代下,真相離我們越來越遠。當受眾知道自己信以為真的傳播內容,原來是不真實的、片面的,就會覺得自己被欺騙甚至是被愚弄了。這種狀況削弱了受眾對傳播者的信任感,從而對接受到的信息產生懷疑與不信任。而根據受眾逆反心理來看,“毒舌”話語方式的出現卻恰恰能夠讓受眾相信信息的真實性。《金星秀》在開播之初就說過:“首先,我的節目能表達真實的人生態度。我請來的嘉賓在我面前都說實話。”這恰好滿足了受眾渴望真相、想聽真話的社會心理期待。在節目中,金星對新聞事件或網絡熱議的話題進行猛烈的抨擊時,雖然偶有偏激之處,但卻迎合了網民對熱點事件的普遍關注心理,符合受眾對社會不良現象、不公現象的諷刺批判和對社會公開公正、平等真實的向往。
敢說真話是金星走紅的原因,這種不刻板套話的話語方式與以往的陳詞濫調形成強烈的對比,也就自然形成了“毒舌”這一說法。《金星秀》節目中普遍關注的都是當下備受爭議、看似不能明說的問題。以《金星秀》2016年1月~3月的脫口秀主題為例,如表1:

表1
這些主題涉及我們在社會生活中遇到的方方面面的事情,都是老百姓所關注的,主題不深奧非常接地氣,又都是結合時下熱點事件引出的,可見“毒舌”話語的內容和主題對受眾接受程度來說十分重要。這里的“毒舌”不等于“吐槽”,也不是羞辱、爆粗口。在金星的節目里,語言的諷刺性、批判性和對真實故事的延伸,以及正確的價值觀和輿論導向都能夠讓她一針見血、一語中的。這些公共話題雖老生常談,卻被“毒舌”的話語方式重新注入了一種新的生命力,價值理念和精神風貌在“毒舌”中不斷彰顯,觀眾因此獲得了真實認知和心靈共鳴。
(三)批判與消遣:“毒舌”的文化認同
在新媒體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傳播者和受眾實現了雙向互動。例如,豆瓣、百度貼吧、各大網站評論板塊等都成為受眾擴大話語權的戰地。網絡匿名的特點使得人人都可以“毒舌”,以此來表達對各類不良不公事件的批判和諷刺,也借這種方式獲得精神的娛樂和情緒的宣泄。受眾的“毒舌”現象能在網絡公共空間相互得到回應,從而形成了共同的“集體歸屬感”。同時參與《金星秀》討論的受眾群體以青年人為主,青年亞文化往往是對成年人社會秩序的一種顛覆性的態度,邊緣性、顛覆性和批判性是它的主要特點。這也很好地說明了批判性的話語方式正逐漸成為青年群體中一種流行的價值觀。
以《金星秀》為例的“毒舌”現象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受眾群體可以進行理性與非理性的批判和不同程度的娛樂。這種具有自由性的批判娛樂公共空間也顯現出受眾的集體認同。在大眾文化的語境下,受眾的價值評判表現出一種批判性的思維轉向,即轉變為一種既是懷疑的、又具有諷刺特點的思維。這種“毒舌”現象的出現,代表著人們正在以批判的視角看問題,這在推動人類社會朝著健康、完善的方向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
當今,“毒舌”熱現象的存在和發展可以為受眾提供不同的解讀方式,擴展了受眾的視角,同時也間接地培養著受眾批判性的解讀能力,也能讓受眾找到一種釋放情緒、娛樂消遣的方式。《金星秀》的話語形態迎合了當下新媒體時代青年人的表達需求。青年亞文化的消費提醒我們需要在文化傳播方向、受眾教育引導上多下功夫。“毒舌”類節目中炮轟明星、揭露社會現象等,很容易吸引觀眾的眼球,但是如果惡意炒作,話題尺度把握不夠,勢必會對其節目的價值導向和話題傳播有所影響。在相對寬松的輿論環境下,如何把握“毒舌”批判性、諷刺性的度是受眾也是此類具有輿論導向作用的節目需要慎重思考的問題。受眾不能將這種“毒舌”轉變成凌駕于法律之上實現人身攻擊等不良目的的手段。同時,相關節目也不能斷章取義、歪曲事實,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價值觀,積極拓寬話語空間、合理化分配話語權、個性化展現話語形態,秉承對受眾、對社會負責的態度做節目。
參考文獻:
[1] 杜洋.淺析《金星秀》中主持人的說話之道[J].東南傳播,2016(01):127-129.
[2] 鄭興東.受眾心理與傳媒引導[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258.
[3] 包韶睿.青年亞文化視域下電視脫口秀節目話語體系探究——以《金星秀》為例[J].東南傳播,2016(01):101-103.
[4] 孫傲飚.一場對生命的脫口秀——《金星秀》的成功對電視節目的啟示[J].電影評介,2015(16):95-97.
[5] 鄭丹.《金星秀》的消費文化反思與傳播特征[J].太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1):89-92.
[6] 黃佟佟.金星:人民需要“毒舌”[J].東西南北,2015(15):63-65.
[7] 鄭惠青.探析節目主持人的創新與發展——以《金星秀》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6(04):167-168.
中圖分類號:G20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11-0093-02
作者簡介:劉澤琦,江西師范大學傳播學院新聞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