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楷恩
(作者單位:鄭州電視臺)
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能力分析
趙楷恩
(作者單位:鄭州電視臺)
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不僅需要從創新能力上來保持活力,追求工作新思維和新策劃方式,順應及引領電視新聞編排發展趨向,貼近群眾,增強電視新聞創新競爭力,還應該從當前制約電視新聞創新影響因素入手,來開拓創新路徑。
新媒體;電視新聞編輯;創新能力;發展路徑
網絡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基于新媒介平臺的互聯網新聞傳播途徑的快速升級,對以電視為媒介的編輯工作來說,面臨更大的轉型及升級空間。電視作為傳統媒介,如何在當前媒介融合環境下,認清并把握好自身優勢,積極從思維模式創新及新媒介理念融入中來滿足發展需求,成為擺在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務和難題。
從傳統媒體的霸權地位到新媒體環境下的尷尬處境,電視新聞編輯迫切需要在互聯網思維下,通過創新能力的培養來更好地適應新媒介融合平臺的多方挑戰。探究其成因,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
1.1電視新聞內容表現力差,缺乏交互性,相對空泛
電視新聞播報內容及方式,多以會議新聞為主,新聞資源開發形式單一。盡管在傳播途徑及受知度上,電視新聞仍占有較大地位,但這一操作模式及傳播方式,難以與受眾實現多元交互,也不利于增強電視新聞的表現力。然而,網絡新聞編輯能夠在第一時間進行媒介整合與建構,第一時間推動新聞的傳播,與受眾建立交互溝通平臺,贏得了受眾好評。
1.2電視新聞報道形式單一,解讀方式浮于表面
從報道形式來看,電視新聞編輯著重于事件性報道,而對于事件背后的邏輯鏈條缺乏深入分析與關聯。相對而言,基于網絡媒介的新聞報道,既擁有電視新聞報道的直觀性,還能夠從報道連續性上,深入挖掘事件相關的資訊,使新聞報道內容更加豐富、可觀賞性更強,也成為挑戰傳統電視新聞報道的殺手锏。
1.3電視新聞時效性滯后于新媒體
從媒介傳播渠道及傳播方式來看,新媒體傳播依托現有網絡技術、移動平臺,尤其是即時通訊技術的應用,使其新聞時效性更強。相對而言,電視新聞傳播需要現場采編、后期制作、新聞報道及播放等環節,而其中間時限往往降低了傳播速度。相反,新媒體環境下的信息傳播實時性、自傳播模式,使其受眾能夠快速獲得新聞資訊,且保證了新聞的新鮮度。
以媒介融合為特征的新媒體時代,對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發展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對互聯網思維下的媒介融合理念的學習,要從新聞編輯、新聞傳播等方面優化發展思路,緊緊把握發展方向。
2.1強調新聞懸念的滲透與處理
新聞的新鮮性是新聞傳播的原動力,而新聞的懸念往往是提升新聞關注度的關鍵。隨著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資訊業的快速發展,對電視新聞編輯而言,迫切需要從新聞價值標準確立上,深刻挖掘新聞中的懸念與趣味,突出新聞的受眾關注度。如對于新聞中的趣味性表現、人情味、奇異性等,要從新聞事實中來挖掘戲劇化色彩內容,增強新聞的可讀性。
2.2注重對新聞細節的把握
新聞報道是由一系列新聞鏡頭及新聞稿件所構成的新聞事實組成的,對于受眾來說,新聞的現場感是突出新聞表現力和新聞細節的關鍵。由于新聞現場的多樣性,電視新聞編輯要善于從稿件寫作、新聞鏡頭剪裁與篩選上,突出細節。如某臺推出清明節播報,在眾多鏡頭中,優選能夠直指人心、催人淚下的鏡頭,充分利用對人物身體、語言等細節來突出清明節的影響力。
2.3注重對新聞現場的情感渲染
新聞寫作需要強調兩點,一點是敘事功能,另一點是情感表達。對于新聞敘事,主要從新聞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來入手,而對于情感表達,則需要從新聞現場進行氣氛烘托。如春運新聞播報中,新聞編輯往往從“回家過年”“團圓年夜飯”等喜悅畫面入手,缺乏新穎性,而對于歸心似箭的游子,那肩扛手拿的包袱,那擁擠的車廂,也是一幅幅值得深刻反思與撰寫的優秀題材,更能襯托出回家過年的幸福。
2.4注重新聞的連續性與完整性
從新聞事件的構成中來看,對敘事功能的延伸,要保持連續性。特別是在網絡媒介傳播時代,一個新聞往往被不同的媒體斷章取義,特別是為博得關注度,一些媒體缺乏對事件前因、經過、結果的完整表述,導致新聞失實。因此,電視新聞編輯要從編輯職責上,注重對新聞事件的挖掘與連續報道,還要保障新聞的完整性,積極拓寬電視新聞的媒介傳播渠道,發揮積極的新聞輿論導向作用。
新媒體時代下,對于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者,一要做好新聞事件的“把關人”,俯下身子走進事實,提升自我新聞素養和能力;二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提升自我新聞搜集、編排及傳播能力;三要注重學習,轉變思維,著力提升新聞編輯創新力。
[1]黃珞.提升電視新聞編輯創新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國傳媒科技,2014(z1).
[2]程高嶺.電視新聞評論的困境及解決策略管窺[J].新聞研究導刊,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