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健
(作者單位:安徽省宣城市廣播電視臺)
新形勢下地方主流媒體強化主流輿論場的途徑分析
李 健
(作者單位:安徽省宣城市廣播電視臺)
本文簡單闡述了當前地方主流媒體在主流輿論場把握方面所存在的問題,并就新形勢下地方主流媒體如何強化主流輿論場的途徑進行詳細分析,旨在為地方主流媒體如何占據主流輿論場,以加強輿論引導力提供若干建議。
地方主流媒體;主流輿論場;新形勢
隨著信息技術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進入網絡時代,各種新型網絡媒體不斷沖擊著媒體市場,地方主流媒體的優勢逐漸衰弱,媒體的“主流”作用及輿論引導能力也不斷衰減。在新形勢下,地方主流媒體若仍想保住其主導地位,就有必要強化其主流輿論場,通過提高其權威性、影響力及傳播能力以在媒體多元化時代當中有所作為。
相比于其他媒體,地方主流媒體有著先天優勢,而憑借這一先天優勢,地方主流媒體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也確實占據了社會輿論的主導權。然而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各類新型媒體,如晚報、都市報和網絡媒體等的強大,地方媒體的輿論影響力、主導性已逐步減弱,但地方主流媒體仍沉迷于過去的優勢當中,導致地方主流媒體逐漸失去其應有的輿論主導作用。其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新聞過于呆板。多數新聞仍為傳統的八股式新聞,新聞信息量較少且過于呆板,如信息簡訊,只是單純地告知與觀眾相關的新聞內容,導致受眾興趣驟減。雖然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地方主流媒體也正不斷引進新型傳播方式,如手機和網站等,但收效甚微。第二,多數新聞雷同且無具體內容。所謂“天下文章一大抄”,現地方主流媒體多數新聞都是摘自報紙、雜志、網絡等,新聞內容雷同較多,且無獨特視角,對于新聞的挖掘力度不夠,導致無法吸引受眾。第三,花邊新聞過多。為吸引觀眾注意,迎合觀眾需求,地方主流媒體大量報道各類花邊新聞,如低俗的社會新聞、明星八卦和娛樂新聞等,導致主流媒體的權威性不斷下降。長此以往,地方主流媒體必將越來越難生存。
在新形勢下,各種新型媒體不斷沖擊著地方主流媒體,面對媒體市場的激烈競爭,為穩定地方主流媒體的主導地位,地方主流媒體就必須做出改變,以強化主流輿論場。
第一,深入解讀新聞事件,體現主流媒體公信力,以強化主流輿論場。地方主流媒體重在報道時政新聞及民生新聞。針對時政新聞,因其涉及黨和政府的方針、路線及政策等,具很強的實用性,若只是單純羅列容易給觀眾帶來“說教”的感覺,導致多數觀眾對時政新聞產生反感情緒[1]。因此,有必要改變傳統的“官方式”報道,對新聞進行深入解讀,以使新聞的“品位”提高。結合群眾需求,發現隱藏于眾多信息當中的新聞點,在告訴群眾“是什么”的基礎上還要告訴其“為什么”“怎么辦”,以加強新聞的實用性,讓群眾認為時政新聞是“有用的”。另外,針對民生新聞,應以群眾身邊的事實為基礎,關注群眾生產、生活和情感,深入解讀社會熱點,詳細調查事件背后原因、脈絡等,以為群眾解惑,為受眾推出及時、深入、權威的新聞報道。
第二,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加強主流媒體的引導力,為輿論熱潮提供導向。新型媒體為人們提供了海量信息,但也制造了很多垃圾信息,特別是有些地方主流媒體為了制造新聞“賣點”而進行片面報道或夸大某個輿論點,這種缺乏全面、多層次的新聞報道方式會使新聞逐漸失去了其應有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導致群眾越來越不相信新聞,地方主流媒體也就逐漸失去了公信平臺。尤其是針對很多重大事件時,由于地方主流媒體的“不敢說”“不會報”,更是對地方主流媒體的公信力產生了嚴重影響。為此,地方主流媒體應充分發揮其“輿論領袖”的作用,針對各類新聞事件要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包括事件的產生、原因、發展等;同時,注意及時公開政府的作為,并為群眾做出詳細而權威的解釋,以通過權威信息為輿論熱潮提供導向。
第三,樹立服務意識,加強主流媒體的親和力和吸引力,以體現主流輿論場的互動性。地方主流媒體與地方新聞、文化及各類公益活動之間有著天然的貼近性。隨著廣大觀眾需求的不斷變化與提高,地方主流媒體也必須更加貼近觀眾,樹立主流輿論場的服務意識,體現主流輿論場的互動性,加強地方主流媒體的服務性和實用性,立足本土,這樣才能獲得更多觀眾的喜愛,提高收視率。為此,地方主流媒體應堅持“三貼近原則”,傾聽群眾呼聲,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時刻關注群眾的生產、生活及情感,強調反映社情民意,通過開通百姓熱線,及時了解群眾問題,從而使地方主流媒體成為為民排憂解難的“好幫手”[2]。例如,安徽衛視的《第一時間》,就是以關注民生、體察民情、傾聽百姓話語為基礎,并以低視角、平姿態給予了廣大群眾極大的關注。同時,主持人走下演播臺,采取客廳聊天的方式來“說新聞”、“談民生”,并為各種民生問題提供具參考性的建議,為群眾解決各種生活、交通、房產等方面問題,可謂是真正貼近群眾生產和生活的環節。
第四,融合新媒體,構建媒體互動平臺,以加強地方主流媒體的影響力。不可否認的是,新媒體有著其獨特的優勢,如傳播速度快、受眾范圍廣等。在新形勢下,為能強化主流輿論場,地方主流媒體就應主動融合新媒體,利用新媒體來加強地方主流媒體的影響力,擴大其影響范圍。具體可采取以下方式進行融合:一是采取網頁新聞方式,現很多熱門網站的點擊率較高,瀏覽人數較多,地方主流媒體可與相關熱門網站合作,如騰訊、新浪、搜狐等,將熱門新聞利用網頁進行廣播,以提高新聞廣播的頻率,吸引受眾關注新聞;二是利用手機在線進行新聞廣播,現幾乎人人都擁有一部智能手機,人們利用手機購物、訂票、看視頻、瀏覽新聞等,利用手機進行在線新聞廣播一方面增加了新聞的受眾人數,另一方面擴大了受眾范圍;三是利用網絡視頻廣播新聞?,F多數人都會利用網絡來收聽新聞、看電視劇、電影和小品等,利用網絡視頻來廣播新聞可有效拓展地方主流媒體的業務空間;四是發展數字電視。數字電視具有傳播速度快、清晰度高、互動性強等優勢,利用數字電視可幫助地方主流媒體提供更多豐富多彩的圖文信息服務。
地方主流媒體具權威性和指導性,其不僅是地方黨委及政府的喉舌,也是聯系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重要橋梁,同時也在地方政治、經濟及文化發展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為此,在新形勢下,雖然有著眾多新媒體的挑戰,地方主流媒體仍要強化其主流輿論場,通過加強媒體引導能力、調控能力及服務能力,穩固地方主流媒體的主導地位。
[1]余仲樵.新傳播格局下地方主流媒體提升社會熱點輿論引導力探析[J].電視研究,2011(10).
[2]李蕾.新形勢下地方主流媒體如何強化主流輿論場[J].新聞采編,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