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繁
(作者單位:云南大學滇池學院)
探析恐怖電影久映不衰的魅力
李 繁
(作者單位:云南大學滇池學院)
1896年電影誕生之初,喬治·梅里愛就拍攝了第一部恐怖電影《魔鬼的城堡》,1919年。羅伯特·維內的《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成為了早期恐怖電影的經典。美國著名恐怖小說家洛夫克拉夫特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人類最古老最強烈的情感是恐怖。”人類的恐怖是與生俱來的,并對人類的行動產生了一系列的影響。隨著技術的發展以及人類的生存狀態的改變,宗教、情感、暴力、性等元素被引入電影,恐怖電影對現實和精神領域的探索不斷加強,作為一種影片類型也不斷成熟,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大量的觀眾。恐怖電影在商業上的成功證也明了其擁有巨大的魅力,這種巨大的魅力表現為多個方面,以下就從幾個方面談恐怖電影中的魅力所在。
恐怖電影;魅力;刺激;死亡;
1.1恐怖電影定義
恐怖電影,又名恐怖片、驚悚片。以電影敘事使觀眾感受驚悚氛圍,是以制造驚恐氣氛的一種題材、通常運用一些恐怖故事、暴力事件讓使觀眾在觀看情節過程中毛骨悚然的影片。
1.2恐怖電影的選題類型
大量的恐怖類型電影在創作過程中,大量運用黑暗、未探知事件、靈異事件等,外形事件聯想、瘋狂的人類舉動、民間鬼怪、噩夢等。無論是來自超自然現象還是人類本身,最終體現的是人類生存本能憂慮——面對死亡、未來、超自然現象的不安。
恐怖電影在創作表現過程中主題是多樣化的。例如:《七宗罪》的變態殺人狂魔表現了人類內心對死亡畏懼;《鼠之夜驚魂》表現的是自然生存結構被破壞人類對的災難的恐懼;《倩女幽魂》等系列影片表現是對中國傳統的民間鬼怪事件;《午夜兇鈴》系列表現是人在生活壓力下,對現有生存狀態的焦躁不安。恐怖類型電影所展示的可怕信息及恐怖的場景,目的不是讓人產生恐懼感,而是引導人們從電影里感受生活,釋放壓力增加生活情趣。
恐怖電影里對封閉空間的呈現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封閉狹小的空間給予人的是一種壓抑的感受,自然而然就塑造出一種恐怖氛圍,在這樣空間中,讓人無處藏身,只能直視面對危險。而觀眾則與主人公在一同空間體驗隨時可能遇見的恐怖。例如:《沉默的羔羊》影片中藏匿在黑暗中的險情,讓觀眾為朱迪·福斯特提起了一顆擔憂的心;《咒怨》影片中女主人公龜縮在墻角,在極度精神的恐懼中被怨鬼所殺,這樣的場景足以讓觀眾心懸一線,再加之塑造了一個怨鬼的恐怖造型,更引起觀眾一片驚聲尖叫;《生化危機》影片中創作了很多令人惡心的畫面,但是在運用空間環境上營造恐怖氣氛是一個成功的典范。混亂的場景血腥的鏡頭、彌漫著死亡氣息自然不需要多說,開闊無邊的曠野同樣也給予人視覺和心理上一種恐怖感;荒無人煙的野外,廢棄的汽車,到處叢生的雜草,一棟破舊不堪的老房子,主人公迷失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中孤立無援,從心理產生的思想變化意義上講,這個環境仍然是狹小封閉的,投射出一種絕望的氛圍。
從剪輯上看,恐怖的呈現主要得益于阿爾弗萊德·希區柯克電影中“三鏡頭法”。這也是經典恐怖電影常用的手法。例如《午夜兇鈴》影片中,貞子從電視屏幕中爬出來,主人公高山被瞬間嚇死的場景,堪稱恐怖電影創作的經典鏡頭。畫面表現出高山恐懼的表情、貞子從屏幕中爬出來的鏡頭進行交叉剪輯,就是典型的“三鏡頭法”的重復運用,畫面效果把恐怖氛圍推到頂點,使觀眾的心理恐懼也達到了極致。一般情況下,攝像機的鏡頭引導著觀眾的視覺,如果觀眾視覺一直處于被引導位置,那么就缺少了參與感,注意力可能脫離于情節之,所以適時進行轉換視點,使觀眾具有參與感,這樣即可以吸引觀眾又可以與主人公體驗恐怖場景。
3.1人們追求安全的環境同時也需要精神上的刺激
“恐怖”,意味著精神上的不安、緊張和畏懼,這是人類與之俱來就擁有的自我保護意識,這種意識往往會導致人精神上的波動,精神長期恐怖的人將面臨自我崩潰。說到“恐怖”前,還是先探討一下另一個詞——安全。什么是安全?安全意味著沒有危險,沒有威脅,可以放松心情、松弛神經;確切地說,安全是一種能使人放松的感覺,也是人正常健康精神生活上的起碼需求,人類無法在一個時刻都能威脅自身的恐怖環境中正常的生活。
人類社會總是在朝著人居和諧的方向發展的,尤其是今天安逸的生活使人受到傷害的概率變得越來越小。可是越是穩定安逸的生活,偏偏讓人們越發覺得不完美,人們的潛意識中卻尋求擁有一點刺激另類的生活感覺——恐懼、緊張或者尖叫。奇怪的是,人類在努力構建一個安定和諧的家園,一邊又在尋求著生活中的不安和畏懼。今天的現代人和遠古人類一樣,傳承著一個個從古至今流傳依舊在訴說著的妖魔鬼怪故事,沉浸在一個個毛骨悚然的可怕的傳說故事情節中,一次次被嚇倒,可是過后依舊是豎起耳朵、睜大眼睛去聆聽和觀看情節,恐懼過程已經變成生活中一種另類的生活情趣。也許我們認為一切都是好的生活其實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完美,有缺陷才是完整的生活。我們的生命注定需要恐懼來潤色,于是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用各種方式表現我們內心深處的恐懼,在深夜大講特講鬼怪幽靈,玩駭人聽聞的筆仙游戲,花錢買恐怖小說,進鬼屋,看恐怖電影……付出時間精力金錢,為的就是得到恐懼的感覺。
3.2恐怖電影還原了人們的生活現實
恐怖電影成為全球各制片廠熱衷、甚至大導演也喜歡拍攝的類型片,是因為恐怖電影往往最能體現人類的罪惡。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罪惡存在,這些罪惡以兩種形態存在:一是外露的,就是人見人惡的罪行;二是潛藏的,潛伏在每個人心中,如道德的墮落、對善惡是非的混淆等。出于維護穩定民心的目的,報社、電視包括互聯網等媒體向來都以正面報道為主,但有關殺人碎尸等罪大惡極的事件仍時不時被披露出來,可想現實中的罪惡行徑是多么恐怖。恐怖電影很多都是取材于現實,還原現實,把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罪惡放大了,凸現了,以此警醒人們。
3.3恐怖電影能夠調劑人們生活
時代在不斷的進步,人對精神生活需求也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除了受眾的愛情片、乏味的生活片、厚重的歷史題材片,人們還需要另類的恐怖片。通常情況下,人們去看恐怖電影就是取釋放自身的不安和恐懼,調節生活中平淡乏味環境,恐怖電影讓人們在刺激中放松,在恐懼中釋放精神里的毒素,在恐怖電影中充分利用恐怖元素喚起人們意識里對不安和恐怖的情結。生活過于安逸就會太過于沉悶無聊,恐怖電影剛好可以釋放人們心中的不安和恐怖情緒,恐怖鏡頭畫面給人的心理感受猶如巨石從天而降,感覺很刺激。有心理學家提出,人生是不斷尋求壓力和享受刺激的,適當的壓力可以增強人的免疫力,適當的刺激可以增強抵抗力,讓人們可以精力充沛地迎接各種挑戰。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在追求幸福生活的同時,適當地享受一場恐怖盛宴是相當有好處的。適當的精神刺激,對人的休閑放松是有好處的,好比每個時期流行的刺激運動一樣,恐怖電影給人們帶來的是反思和征服的享受。恐怖電影所帶給人們的是心靈的需求和滿足感,這也是人對某種正常欲望的滿足和釋放。
4.1恐怖電影能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覺刺激和內心體驗的快感
恐怖電影使我們多了一條享受恐懼的途徑。我們坐在屏幕前,跟著主人公一起驚叫,驚在其中卻也樂此不疲。毫不夸張地說,恐怖片是能直接、高度刺激人類情緒的片種之一,電影從一誕生便有了恐怖片,并且延續到今天為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為何我們如此熱衷恐怖片?究竟是什么因素讓我們情愿花錢去買驚嚇?答案就在于人類有受恐怖刺激的需要,有潛意識自我鞭策的心理。人類具有一種身體本能,即從先天感知、后天學習的自我防衛能力,恐怖的感受是一種精神上的高強度刺激,它能提高和激發人的反應能力、爆發力,即生物學上的條件反射,外部環境給予一定的刺激,生物機能上就會有相應的反彈,這種反彈有利于我們保持一種持續性的甚至進步的行動力。
今天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安逸,在現實中缺少突如其來的反應能力、爆發能力時,便會尋求一種心理上精神上的需求,盡管沒有受到任何危險威脅,但人們依舊需要去體驗危險,體驗恐怖,從而促使自己心理和生理上都能保持一種呈進化狀態的自我激勵、警惕作用。
4.2恐怖電影可以緩解觀眾的心理焦慮,滿足觀眾心靈的需求
實驗表明,人類對恐怖理解依次為軀體的死亡、空間的黑暗、環境的孤獨等。這些環境恰好是恐怖電影中的常見表現方式。恐怖環境的表現剛好是,滿足人們恐懼的刺激的需求,釋放了內心的不安。在恐怖電影中,血腥的場面可怕的惡魔,危機四伏的黑暗世界,加上緊張的節奏等。給觀眾帶來了極其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感染力,讓觀眾在觀看中參與體驗生死、危險,進而體會到現實的美好安全,人們生活中內心的憂慮、不安、孤獨得以化解,釋放心理重壓。所以,恐怖電影具有一定的排遣功能和宣泄功能。
恐怖電影圓了人們對恐怖和刺激的需求,釋放出人們內心深藏的不安,即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同時,又緩解了人們內心的壓力和不安。正是因為恐怖電影的另類表現方式,是其他片種所不能代替的獨特題材,觀眾才會對它青睞有加,它能讓人通過視覺、聽覺安全地體會恐怖情節,獲得心靈上需要體驗的刺激感。但是,當今的恐怖電影,充斥著各種嘈雜的聲音,著名導演大師們的作品依舊保持著挖掘人性上的弱點進行反思引導外,大部分的恐怖電影卻完全淪為視覺刺激的慰安婦,成為視覺感官的商業娛樂工具,科學技術越來越先進,恐怖電影的表現在細節上越來越逼真。早期的恐怖片給人們帶來的心理體驗逐漸淡化,這讓觀眾的思考過程和反思過程越來越少,只是電影失去文化傳承和引導人類進步的作用。如今,大多數的恐怖電影不再對劇情情節、文化內涵進行挖掘、人物進行細致的刻畫。一部好的恐怖片不是場景如何選擇、人物要如何恐怖,而是要能觸及到觀眾的心靈,讓觀眾去體驗過程去思考過程去反思今天的美好和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重要的是讓觀眾心靈得到滿足、內心得到釋放、學會反思、文化得到傳承和發展。
所以,恐怖電影所帶給人們的其實也不能僅僅局限于視覺快感,而應該讓人們從恐怖電影中解讀人性的善與惡,反映生活的美好,讓人們從電影中看到最真實的生活,從而激起人們對生活執著而狂熱的愛戀。
[1]林育西.世界恐怖電影精品鑒賞[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4.
[2]董丹萍.人類的恐怖,焦慮心態試探——現代恐怖電影研究[J].社會科學家,2001,16(1).
[3]王玉紅.恐怖電影心理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4]聶欣如.類型電影[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