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鑫
(作者單位:貴州盤縣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
農村廣播“村村通”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蔣 鑫
(作者單位:貴州盤縣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
廣播是我國農村地區傳統的宣傳工具,雖然曾經因為電視的普及,逐漸走向衰敗,但近年來,根據相關政策和農村實際情況,廣播又重新開始在農村普及。本文從農村廣播“村村通”工程談起,闡述其發展現狀及對新農村建設起到的作用。
農村廣播;村村通;新農村;文化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新時期下提出的重大歷史任務,不僅關系到人們群眾的切身利益,更關乎農村發展和社會進步。長期以來,我國都非常重視“三農”問題。但由于歷史和制度原因,農村一直是社會發展的薄弱點。因此,要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除了體制改革外,就是文化建設。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我國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70%,而在義務教育的普及調查中,還有相當一部分的農村人口,沒有完成九年義務教育,這直接影響到了農民文化素質和農村文化建設。因此,要解決農民文化素質問題和農村文化建設問題,實現農村廣播“村村通”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1.1部分基層干部對廣播建設不重視
有些農村基層干部認為,在電視和網絡的時代,現在還搞廣播“村村通”工程純屬資源浪費,因此對工程建設不重視。誠然,電視和網絡有廣播所不能及的優勢,但根據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廣播有著前兩者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傳遞國家方針政策時、召開動員會議時,廣播可比電視網絡要更加實用。因此,一些基層干部要轉變認識觀念,積極推進農村廣播“村村通”建設。
1.2農村廣播的信號不穩問題
由于某些村莊地理位置偏僻,廣播建設完成后存在信號不穩,以及播放質量差的問題。信號不穩導致廣播覆蓋出現盲區,因此一些農村廣播成為了“擺設”。而播放質量差,則讓一些廣播成為“擾民利器”,非但達不到豐富居民文化生活的目的,反而成為擾民的噪音。因此,針對上述的問題,建設單位應該尋求技術突破,或是依據農村實際情況,該加大成本投入的,只要合理都是可以接受。
1.3廣播的節目內容單一
現在許多農村廣播,基本都是以播放《新聞聯播》為主,因此內容較為單調,難以滿足農村居民的精神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廣播內容也應該與時俱進,增加一些“時髦”的內容,這樣才能起到橋梁連接作用。例如,針對節目設置,除了保留新聞內容之外,還可以依據農村實際,增設農業科技方面的內容。又或者按照地方的區域特征,增加方言類節目。
1.4農村廣播的維護問題
雖然我國積極推進農村廣播“村村通”的工程建設,但許多省、市、縣并沒有落實農村廣播的后期維護工作。這使許多農村廣播成為“一時鮮”的面子工程,一旦出現問題,廣播也就成了“啞巴”擺設,嚴重影響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政府部門必須建立專門的維護小組,定期對廣播進行檢查,保證農村廣播的正常運行。
2.1推進農村扶貧工作
在一些老少邊窮地區,由于區域和經濟限制,有些地區甚至還沒有通電,更不用說利用廣播電視豐富精神生活了。按照相關統計數據表明,截至2013年底我國還有8 249萬農村貧困人口,12萬多個貧困村,這些地區普遍存在用電難的問題。因此,實現農村廣播“村村通”的同時,能夠進一步解決這些貧困地區的用電問題,推進扶貧工作的進行。
2.2豐富農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一些農村地區,打牌或打麻將是人們主要的休閑娛樂方式,其次就是看電視,由此可以看出農村居民的精神文化活動形式比較單一。此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滿足于打牌或者看電視,他們需要更加多樣化的娛樂休閑形式。據統計,有63%的人對文化有強烈或較強烈的需求,有40%的人對當前的娛樂形式不滿意,這都說明了當前農村文化建設中存在文化活動形式單一的問題。而“村村通”戰略的實施,增加了文化活動形式,一定程度上豐富了農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2.3縮小城鄉差距
城鄉差距是我國目前社會發展不可回避的問題,無論是經濟收入、消費水平還是文化建設,農村地區都和城鎮地區存在較大的差距。針對經濟上的差距,主要是采取各種惠農支農政策,完善社會保障,保證城鄉居民的公平統一。而對于文化建設差距,除了實現教育公平之外,最直接的措施就是大力增加文化設施,農村廣播“村村通”政策無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發展農村廣播“村村通”不僅是農村文化建設的需要,更是農村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因此,各級政府應該高度重視,將“村村通”工程建設成民心工程,充分發揮廣播的輿論宣傳作用,確保國家政策方針的順利實行。
[1]朱行菊.淺談農村廣播“村村通”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安徽農學通報,2010(16).
[2]楊建華.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設與新農村文化建設思路[J].西部廣播電視,2015(35).
[3]周然毅.廣電“村村通”建設:歷史、現狀和未來[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6(5).
蔣鑫(1983-),貴州盤縣人,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