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琳
(作者單位:新疆巴音郭楞電視臺)
地方電視臺如何設計欄目提高收視率
殷 琳
(作者單位:新疆巴音郭楞電視臺)
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傳統電視媒體市場份額日益被稀釋,在央視和省級衛視的夾縫中求生存的地方電視臺更是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節目質量是立臺之本,本文基于地方電視臺的特點,主要論述了電視欄目的創新設計,以提高節目收視率。
地方電視臺;電視欄目;收視率
我國實施統一的廣播電視體制,地方電視臺屬于三級媒體中數量龐大的基礎媒體,在央視和省級衛視主導電視市場的夾縫中求生存。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帶走了一部分電視媒體的收視群體,變革了傳統電視節目的內容生產和營銷方式,給傳統電視媒體吹來一股刺骨涼風,同時也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地方電視臺堅守基層教育宣傳重擔,卻缺乏優質的節目資源,在“四級辦臺”改為“三級辦臺”之后競爭更為嚴峻。今后,只有創新電視欄目設計,打造具有本土氣息的電視欄目,才能被地方觀眾所接受,從而提高收視率。
1.1合理編排會議新聞
會議新聞是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的主要內容,傳達地方政府的相關政策,展現城市發展的最新消息。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中的會議新聞多以央視新聞為模版,報道方式和風格千篇一律,報道內容不夠貼近群眾,使觀眾對此類新聞信息產生了抵觸情緒。所以,地方電視臺的新聞節目編排要靈活多變,在報道方式和解說詞創作上選擇合理的切入口,創新節目制作方式,使受眾產生新鮮感。
1.2拓寬新聞采訪渠道
地方電視臺的體制化思維根深蒂固,從新聞采訪到節目錄制都被計劃經濟嚴格規制,新聞采編人員沒有采訪的主動權,只能跟固定的幾個對口單位“要”新聞,或者坐在新聞熱線旁邊“等”新聞。新聞節目改成日播后給新聞采編帶來巨大的壓力,這種形勢下新聞記者要走出去,深入社會主動進行新聞發掘。與地方紙媒、電臺、新媒體通力合作,打造便捷的新聞熱線新媒體平臺,多途徑地搜集新聞資料,避免新聞節目出現“無米下鍋”的境況。
1.3民生新聞“三貼近”
民生新聞節目是地方電視臺的王牌節目,通過報道地方性的民生新聞可獲取觀眾的區域性認同,引起受眾的興趣。在民生新聞節目制作上,要秉持“三貼近”原則,即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可以避免枯燥的“第三人稱”的報道方式,改為輕松活潑的“第二人稱”。在新聞策劃上,可以編排一些反映老百姓精神面貌和街頭巷里的趣事,讓民生新聞節目富有人情味。
2.1服務為主,打造精品
地方電視臺的專題類節目要以服務大眾為主,嚴格把控質量關,從前期選題、策劃到后期拍攝、剪輯,每一個鏡頭的銜接、每一句解說詞都要字字斟酌,以打造精品專題欄目。地方電視臺制作人才貧乏,專題類節目難以兼具藝術性和實用性,可以與其他部門合作,或借助上一級電視媒體聯合制作,提高專題節目在藝術性和審美品位的檔次。
2.2關注“三農”題材
地方電視臺作為三級媒體中的基層媒體,是廣播電視媒體的神經末梢,重在普及推廣知識,實施普遍教育。地方電視臺的閉路傳輸,在傳播范圍上局限于一個省或個別縣市,受眾群體具有地域性,并且農村人口占據主要收視比例。新疆作為農業大省,“三農”問題是長期面臨的問題,巴音郭楞自治州地域遼闊,具有特色農業和優質的旅游資源,為專題類節目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巴州電視臺要抓好地域資源優勢,重點打造展現新農村、新文化、新氣象的“三農”專題欄目。
2.3打造本土化娛樂節目
地方電視臺要利用好地方人文環境和地理特色,打造出屬于自己的娛樂節目。巴州少數民族人數近60萬,農業和非農人口比例接近5∶5,旅游資源優越,具有獨特的少數民族文化風情。巴州電視臺完全可以以此為依托,展現巴州的風土人情,讓本地觀眾更加了解巴州,衍生本土娛樂文化,制作出符合本土人口味的節目。
3.1嚴格篩選廣告準入
要想從根本解決廣告的問題,首先要加大廣告的審查力度,對于一些粗俗、低俗、虛假的廣告,要將其拒之門外。現在充斥在各大縣級電視臺熒幕上的多是一些藥品的廣告,在這些廣告產品中混雜了許多虛假的信息,質量不過關的藥品確實給人們的廣大受眾帶來了很大的安全隱患。長此以往,受眾受到了數次欺騙,將對電視臺的公信力和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操守產生懷疑。
3.2努力提高廣告制作水平
廣告也是一種藝術門類,廣告在現代社會的魅力不言而喻。但當前,縣級電視臺的廣告制作水平落后。姑且不算廣告的內容是不是多為雷同,就是制作手法和創作過程也顯得太過單調。。所以對廣告的制作水平從根本上進行提升,讓廣告的藝術魅力得以彰顯應該成為每個廣告制作者都應具備的核心理念。
[1]周鵬生.淺談縣級電視臺的生存與發展[J].傳承,2008(5).
[2]楊玫.地方電視臺新聞節目發展策略研究——以石家莊電視臺《今晚三十分》為例[J].職業時空,2010(5).
[3]李振富.全媒體時代地方電視臺的發展困惑及對策研究[J].東南傳播,2011(12).
殷琳(1976-),女,回族,本科,研究方向:節目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