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央視“一帶一路”特別報道《數說命運共同體》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張 鶴
(河南大學,河南 開封 475000)
?
媒介融合下電視新聞節目的突圍
——以央視“一帶一路”特別報道《數說命運共同體》為例
張鶴
(河南大學,河南開封475000)
摘要:媒介融合給電視新聞節目帶來的沖擊和改變是必然的。對于傳統的電視新聞節目來說,媒介融合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電視新聞節目應借助新媒體的優勢,補充和完善自身的不足,以更好地適應復雜的媒介環境,實現自身的突圍。
關鍵詞:《數說命運共同體》;媒介融合;電視新聞節目
自2015年10月3日起,央視《新聞聯播》《朝聞天下》《新聞30分》等欄目重磅播出一檔全新大型數據新聞節目——央視“一帶一路”特別報道《數說命運共同體》。整檔節目挖掘超過1億GB的數據,披露大量不為人知的新鮮內容。節目中使用的視頻技術令觀眾耳目一新。以《數說命運共同體》為例,筆者認為電視新聞節目可從以下幾方面實現自身突圍。
電視媒體是社會輿論的主體,肩負著新聞傳播和輿論引導的重任。主流的電視新聞節目充當著把關人的角色。“把關人”的概念最早由傳播學四大奠基人之一的庫爾特·盧因提出。他指出:“信息總是沿著含有門區的某些渠道流動,在那里,或是根據公正無私的規定,或是根據‘守門人’的個人意見,對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許進入渠道或繼續在渠道里流動作出決定。”媒體在每個環節層層把關,才能避免電視新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一致或者偏離的現象,進而為下一步的大眾傳播議程設置和引導大眾判斷打下基礎。
傳統的電視新聞的覆蓋率相比互聯網有很大優勢。電視新聞憑借其超強的社會影響力、整合力及把關能力,在引導輿論走向和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產生了重要影響。
“一帶一路”特別報道針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的倡議,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政策和方針,貼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節目中對于重大工程等也有所偏重。節目不僅準確地傳遞了黨政方針,也起到了正確的輿論導向作用。正如麥克姆斯和肖所說,“大眾傳播可能無法影響人們怎么想,卻可以影響人們想什么”。
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傳統的電視節目不能僅憑單一的節目形式整合信息。傳統媒體逐漸開始有了和互聯網媒體整合的需求,而互聯網有雙向交互特性,更容易準確地了解受眾所需。大數據出現,成為傳統媒體與互聯網新媒體交匯融合的橋梁。
為構建“一帶一路”的新知體系,央視新聞中心跨行業、跨領域地整合多方信息源。節目依托國家“一帶一路”數據中心、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眾多權威數據庫,動用兩臺超級計算機,搭建了百人的原創團隊,歷時6個月,最終挖掘和提煉出隱藏在海量數據里的關聯本質,制作成一檔滿是數據的電視新聞節目。
《數說命運共同體》節目中所用的數據來自億贊普大數據。數據呈現出來的,是“一帶一路”國家間前所未見的聯系圖景,不僅表達更加清晰,也更具說服力。僅僅是計算“全球30萬艘大型貨船軌跡”這一個數據,節目所分析和對比的航運數據GPS路徑就超過120億行,真正做到了“數說命運共同體”。
值得注意的是,“一帶一路”特別報道中使用了大量的電影特效。這在以往的電視新聞節目當中是很少見的。新聞主播歐陽夏丹不僅走出演播室,更是利用電影技術實現在不同國家之間的瞬間穿越。主持人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70多個場景中瞬間位移。為使新聞節目呈現出神奇的特效,后期也使用大量電影特效技術手段,最終使主持人沖破時間和空間的阻隔,實現了邊走邊穿越的效果。
相比傳統的演播室,《數說命運共同體》實現了電視新聞節目表現形式的又一突破。傳統的電視新聞節目中加入電影特效,不僅讓電視節目更好看、更有趣,一改受眾對傳統新聞節目的看法,同時也實現了最佳的視覺效果,吸引了受眾的眼球。
傳統電視節目的傳播載體是電視,采用的是單一的線性傳播模式。在媒介融合時代,受眾不僅可以在電視機前收看電視新聞節目,也可通過無線網絡隨時隨地收看節目,不再受時空的限制,實現了節目的海量存儲和實時點播。
《數說命運共同體》打破了電視媒體的單一傳播渠道,受眾可以充分運用新媒體的傳播渠道,實現電視節目線上同步觀看。央視新聞頻道各欄目就和“央視新聞”官方微博、微信、客戶端全平臺同步播發。受眾不僅可以在CCTV新聞頻道收看《數說命運共同體》,同時也可通過網站收看節目。另外,CCTV也有自己的客戶端。
在傳播內容上,電視新聞節目在電視媒體和新媒體的同步播出,滿足了電視受眾的多重需求。
以往觀眾在觀看電視節目時,所產生的感受僅是小范圍的線下交流,對節目的意見和建議僅能通過欄目熱線電話等傳統手段反饋給欄目組。單一線性傳播的缺點無法滿足電視新聞欄目獲取受眾信息反饋的需求。
在媒介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傳統的電視新聞節目不斷地融入一些新的元素。“一帶一路”特別報道的官方微博也已經注冊認證。受眾可以通過微博、微信關注“一帶一路”的動態,發表自己對節目的看法,使節目組和受眾的交流更直接。同時,受眾的轉發、評論等行為也擴大了節目的傳播范圍。受眾的評論使節目組快速了解到受眾的反饋內容。
媒介融合時代,新媒體已經成為公眾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信息的可選擇性強,同時受眾對信息也具有選擇性。跨媒體形態的融合是傳統電視新聞節目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其實現突圍的重要環節。
《數說命運共同體》一改以往傳統的電視新聞節目形式,實現了跨媒體形態的融合。中央電視臺積極拓寬新媒體渠道,采取圖解、獨家視頻等多樣的播報方式對其進行宣傳報道。央視新聞頻道通過多平臺同步播發,極大地擴大了信息傳播范圍。
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傳統電視新聞節目的創作需要作出相應改變,才能適應受眾的口味和時代的變化。充分利用新媒體,并與新媒體很好地融合,是傳統電視新聞節目的突破口,也是其在媒介大融合的環境下實現自身突圍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 庫爾特·盧因.群體生活的渠道[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2:315.
[2] 焦文.媒介融合背景下傳統媒體的應對策略[J].新聞傳播,2012(09):107.
[3] 何謖之.網絡時代電視新聞的優勢與創新[J].記者搖籃,2012(08):18-19.
中圖分類號:G22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11-0159-01
作者簡介:張鶴(1991—),女,河南商丘人,河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在讀,中共黨員,研究方向:廣播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