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玥岑
(河南大學,河南 開封 475001)
?
命運的捉弄與安排
——解讀《命運的捉弄》
郭玥岑
(河南大學,河南開封475001)
摘要:縱觀俄羅斯影壇,梁贊諾夫絕對稱得上是俄羅斯喜劇教父。他的電影通過讓人捧腹的場景和復雜的情節變化讓人瞥見喜劇背后生活的憂郁本質,在松弛調侃的表層敘述下隱藏著生存境況的荒謬與可笑,讓人在笑聲中感受到小人物的悲哀。這其中以《命運的捉弄》成就最高。自1976年開始,每逢新年,蘇聯電視臺都會播出這部影片,經久不衰。其中的許多橋段現在也會被拿來使用,如前幾年春晚舞臺上的小品《電話》就模仿了這部1975年電影中男女主角互相接錯電話的橋段?!睹\的捉弄》以其突出表現被奉為經典,筆者就淺談其經典之處。
關鍵詞:悲喜劇;邏輯;浪漫主義
任何一部好的作品,尤其是經久不衰的作品,其意義都不僅僅局限于影片本身,它所折射出的社會現象,產生的社會背景,故事的構架和延伸意義才能保證其被奉為經典。我們就從主題和敘事的角度來淺析《命運的捉弄》這部片子,從中領略俄國喜劇教父的風采。
《命運的捉弄》這部電影首先是對圣誕故事的主要元素的傳承。自古以來,俄國就有在圣誕夜集會上講故事的習俗,圣誕故事的基本特點由俄國作家列斯科夫總結有三:故事情節發生在圣誕夜,出現圣誕奇跡,在愉快的氛圍中收場。這部電影誕生的背景是蘇聯正努力發展重工業,國家處于計劃經濟時代。那個年代圣彼得堡還叫列寧格勒,政府的審批成了最重要的經濟控制手段,因而類似、雷同就成了時代最明顯的特點,赫魯曉夫樓就是一個典型。這就類似于我國20世紀五六十年代工業區所興建的“筒子樓”。計劃經濟下的求同除異,本身也許就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命運的捉弄。悲喜成分油然而生,搞笑的橋段暗藏了一些社會的思考,淡淡的憂傷。
《命運的捉弄》是一部奇遇巧合悲喜劇,講述男女主人公陰差陽錯成為戀人的故事。男主人公求婚前夜在澡堂喝醉,陰差陽錯坐上了從莫斯科到列寧格勒的飛機,來到與自家相同的大街,相同的門牌號,甚至同一把鑰匙可以開啟不同地方的門,便以為是自己家,進入家里睡覺。無巧不成書的是,兩戶人家竟然連家具都驚人得相似。結果女主人回來后發生了一系列故事,兩個人與各自的未婚夫、未婚妻因誤會分手,卻“不鬧不相識”,暗生情愫,最終在一起。下面,筆者就這部作品的過人之處作簡單分析。
(一)嚴謹的邏輯
一開始的動畫,建筑工人拆掉了個性化的房屋建筑,取而代之的是完全相同的火柴盒一樣的公寓樓,配合著字幕,每個城市都有相同的街道,相同的名稱與布局。這昭示著后來巧合發生的偶然與必然。影片開頭,當男主角的女友向他提及結婚的事情,鏡子中反射出了男主角的身體微表情,預示著男主角雖然打算向女友求婚,但內心卻有絲絲不愿,也為其后來愛上女主角納嘉作了鋪墊。他與女友完全不同的性格、相差的年齡,也與影片后面與女主角生活小細節的契合形成對比,愛上女主角雖然意外卻在情理之中。男女主人公都喜歡唱歌,擅長彈吉他,這些都為故事的發展埋下伏筆。整個影片邏輯嚴謹,前呼后應,雖然巧合荒誕,卻又讓觀眾覺得似乎在情理之中。
(二)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
首先是電影的畫面,男女主人公、配角都相當養眼。尤其是女主角,身材高挑,金發帶卷,加上我見猶憐的眼神,宛如從童話里走出來的白雪公主,極具浪漫主義情懷。還有納嘉這個名字在俄語中的意思是希望,她天性善良,性格用影片里朋友的評價是不太現實,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真心相信他人。初遇男主公時,面對闖入自己家的陌生人,納嘉雖然開始有些惱怒,但當男主角給出了在外人看來荒誕無稽的理由后,她竟然相信了,并給了意外闖入者回家的路費,耐心給電話另一頭的男主人公的女朋友解釋誤會等,種種行為使人性的善良得到極度表現與宣揚。不得不提的還有影片中的音樂,潑灑得淋漓盡致,對故事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電影結束卻余音繞梁。
(三)細節的刻畫
一部好的片子要吸引觀眾,不僅僅需要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更重要的是故事的代入感。而代入感能否實現就要看細節的把握是否到位??突f過“細節決定成敗”,細節的把握是一部經典電影必備的因素之一。影片中男主人公的職業是醫生,這就為其性格中的固執、靦腆、刻板著了重彩。到后來他沒有勇氣表白,固執得似乎無賴等,都讓人覺得真實可信。因為現實中,人們印象中的醫生也是這樣的性格。期間兩人暗生情愫,男主人公雖不想走,但預示要走,女主人公雖然心里不想讓男主人公走,但嘴上卻讓他走。這些細節形象地刻畫出現實中女生在戀愛中口是心非的狀態,使觀眾感同身受。愛情里,這種行為看似滑稽但卻確實存在,愛情里,每個人都是傻子。這樣,觀眾一下子就進入了情節當中,悲喜著主人公的悲喜。
《命運的捉弄》之所以經久不衰,必定還有許多其他經典之處。例如,故事中每次男女主人公感情將要升華的時候,總有惱人的門鈴響起來攪局,命運的捉弄時刻點題。影片有搞笑的橋段,兩個男人在雪地里互相譏諷,令人捧腹;也有經典的對白,我們已經失去熱情,不做大小蠢事,不為親愛的女人付出,不打破框架……短暫的時間可以毀掉舊物,但創造新的東西就沒那么容易啦!這一切的一切都會讓人在笑過之后產生思考。回歸理智,新年的奇遇似乎只是理想,夢境中男主人公摒棄以往性格上的弱點,善于言辭,大膽追求愛情。而生活中,他太過于控制自己的感情,清醒后總覺得一面之緣太過于荒唐,卻又無法自拔,理智與感情產生巨大糾結。影片中一直出鏡的紅色電話似乎預示著主人公內心一直壓抑的那團熱火,想接卻不能接的痛苦。最終納嘉到來,影片圓滿結尾,也應和了男主人公的身份和話語:醫生,想要治痛,但必須經歷忍痛治療才會痊愈。這也是作者對當時國家的現狀和發展的暗語:國家需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陣痛期才能徹底痊愈,慢慢走上蓬勃發展的道路。命運的捉弄還是命運的安排,耐人尋味,回味悠長。
參考文獻:
[1] 吳慧穎.從兩部《命運的捉弄中》中看俄羅斯社會[J].文化窗,2014(1):29-31.
[2] 朱雷,崔博.論喜劇教父梁贊諾夫的影視藝術特色[J].電影文學,2011(19):57-58.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11-0195-01
作者簡介:郭玥岑(1990—),女,河南三門峽人,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廣播電視專業藝術學碩士,研究方向:廣播電視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