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靜 王露橦
(邢臺日報社,河北 邢臺 054000)
?
淺談黨報經濟新聞如何更有可讀性
郭文靜王露橦
(邢臺日報社,河北邢臺054000)
摘要:近年來,地方黨報中,經濟新聞報道的篇幅逐漸增多。及時、準確、客觀的經濟新聞報道可為當地黨委政府、公眾和經濟行業領域作參謀。但如何讓經濟報道既準確權威又讓讀者愛讀,是寫作中常見的難題。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際,提出了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議。
關鍵詞:地方黨報;經濟新聞
在提高報道準確性和專業性的同時,經濟新聞報道中常用的數字和專業術語也不可避免地讓讀者感到有些冷冰冰。經濟現象、經濟活動和經濟問題,如何能用生動、通俗的“軟”面孔表現出來,進而增強報道的可讀性呢?從內容到形式,經濟新聞如何能讓廣大讀者喜聞樂見呢?
當前,邢臺日報在基于對宏觀經濟動向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本地經濟的實際狀況,精心策劃了一系列欄目。這些欄目為讀者提供的豐富、科學的經濟信息,引導了讀者的日常經濟行為,還有效地提升了報紙的影響力。
去年,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邢臺日報經濟新聞部先后參與了《四項重點工作一線行》《太行山上》《山區扶貧開發》《行進邢臺·精彩故事》等專欄的稿件的采寫。圍繞全市“四項戰略重點”,經濟新聞部采寫了大量來自城市建設、民營經濟、結構升級、生態建設等方面的重點稿件,反映了各地建設取得的成就。先后在日報一版刊發了《洪溢河畔崛起現代產業園》《柏鄉農業闊步邁向高端》《都市農業彰顯魅力》等頭條、重點稿件,發掘各地的鮮活實例,展現了邢臺市四項重點工作取得的成就。
圍繞全市的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工作,經濟新聞部的人員分赴各個重點項目的建設現場,向項目業主、管理人員、建設人員等了解項目的建設進度、科技含量、市場前景等信息;向招商人員了解項目引進過程中的故事和經驗。采寫出了《21家企業入駐天山創業園》《利江生物:牽手國家實驗室研發新材料》等一系列稿件,刊發在頭條或一版重要位置,為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烘托氣氛。
今年,邢臺日報經濟新聞部計劃圍繞供給側改革、精準扶貧、項目建設、招商引資、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優化、產業轉型升級等多個方面,著眼全市層面及各縣市區的實際,謀劃出相應的欄目,選取有亮點、有成績的典型予以報道。對于特別突出的典型,要進行細致采訪、精心打造,力爭中小型系列報道不斷檔,重點稿件時常有。
這些重點經濟報道的選題,始終貼近群眾,記者更是深入基層“抓活魚”。這樣采寫的新聞不僅提高了報道的可讀性,還提升了報紙重大主題宣傳和中心工作宣傳的導向性和權威性。由此看來,只有當經濟新聞與群眾的日常生活相關聯時,才能激發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當下,老百姓渴望了解更多的經濟方面的動態和知識。這一群體人數眾多,然而掌握的專業知識卻不多。對于他們而言,經濟新聞是否具有可讀性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故事新聞,以及能夠使新聞“硬”主題“軟”表達的“軟新聞”能夠抓住讀者的閱讀欲望,倍受青睞。具體來說,可以采用以下的幾種方法:
第一,新聞故事的人物化和案例化。具體而言,就是以文章中用被采訪對象的真實體驗為切入口,引出重大的新聞事件或現象。只有“見人見物”后,讀者才能與文本產生共鳴。
第二,倒金字塔式故事化手法。該手法中,文章的開頭是其核心部分,之后再按照事件開端、發展、結局的時間順序進行敘述,并用小標題將其分離。需要注意的是,每個獨立結構中的開頭,也應該是該部分最精彩、最有價值的內容,以此來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同時,文章的語言要力求通俗,避免出現新聞腔、官腔。
第三,“華爾街日報體”敘事模式。“華爾街日報體”是指《華爾街日報》慣用的一種新聞寫作方法。它的行文特點是,先從某一獨特的具體事例寫起,再經過過渡進入文章的主體,敘述完畢后,再回到開頭的事例。當然,有時行文中也會采用總結、設懸念等方式來結尾。對此,經濟新聞寫作可模仿以下的行文結構:與新聞有關的人物故事+人物所涉及的新聞+深化新聞主題+回到人物或總結。
近年來,為采寫新聞故事,邢臺日報經濟新聞部積極踐行“走轉改”的要求。大家始終認為,黨報要接地氣,經濟新聞報道更是如此。因此,經濟新聞部由主任帶頭下基層,采寫稿件。經過長期堅持,經濟部記者已經將走基層變為常態,對各縣市區的情況日益熟悉。尤其是因為一線采訪的透徹深入,使稿子能夠寫出深度、寫出特點,而很多走基層稿件順利地刊登在了要求頗高的一版。
經濟新聞報道中,引用的數字和圖表,代表了權威性和可信度,并且,數字和圖表本身就是一種直觀的新聞語言。于是,很多“硬”新聞在處理反映問題的、具有新聞價值的核心數據時,多采用圖表和對比的形式。這樣一來,能夠使得報道內容更加可聞、可見、可觸、可感。
邢臺日報2016年2月23日的經濟版頭條中,該新聞為了讓讀者輕松地讀懂房地產交易環節契稅、營業稅優惠政策調整帶來的變化,特制了一張表格。能讓讀者感受到,即使政策的報道也充滿了親和力。
另外,在編寫稿件運用的語言時,記者要多用老百姓的話來敘述,并將自己的所感所見,以形象的物化修辭處理。在語法運用上,可采用熟詞生用或者超常搭配。這樣不但使語言鮮活了,還擴展了讀者的想象空間。
從群眾的視覺來解讀經濟政策也是提高文章可讀性的手段。在政策解讀時,應該把讀者最關心的、對讀者有實用價值的信息“擇”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吸引讀者,讓讀者喜歡讀。此外,在解讀經濟政策時,必要時可以鏈接上相關的背景、圖表和照片等。實踐證明,這樣不僅能深化政策解讀的深度,還能增強報紙的可讀性和吸引力。
當前,黨報也要適應新聞發展的新要求,俯下身來,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講述群眾關注的經濟話題。
參考文獻:
[1] 陳茁.從敘事學角度探索黨報經濟新聞發展方向[J].中國記者,2013(3):101-102.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11-02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