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濤
(鄭州人民廣播電臺,河南 鄭州 453400)
?
淺議區縣廣播電視臺記者如何提高采編能力
郭濤
(鄭州人民廣播電臺,河南鄭州453400)
摘要:隨著我國新聞事業的發展以及信息技術的進步,如今,人們對新聞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想通過新聞來提高收視率,電視臺必須使記者的采編能力提高,從而增強新聞的深度和內涵,并使新聞具備觀賞性。本文主要針對如何提高廣播電視臺記者的基本職業素養、培養記者的新聞敏感性和社會責任感、樹立獨特的新聞采編風格以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等四個方面,對記者的采編能力提高的作用進行了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區縣廣播電視臺;記者;采編能力
采編工作,主要是指記者對事件的調查、篩選、采集和編輯的過程,其對新聞的播報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采編能力,作為體現記者基本職業素質的重要指標,區縣電視臺尤其應注重對記者采編能力的培養。區縣電視臺存在技術落后、資金短缺等問題,而通過提高記者的采編能力,可以彌補電視臺在硬件方面的不足,從而使電視臺提高市場競爭力。
區縣的廣播電視新聞與省級、國家等廣播電視新聞存在較大的差別。其中,省級、國家等廣播電視新聞一般會報道比較宏觀的新聞,與觀眾的聯系不夠緊密,而區縣的廣播電視新聞更加注重地域性,主要報道的是民生新聞,具有親和性、鮮活性等特點。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地理環境、經濟政策等,甚至不同地域的群眾的性格特點也存在較大的不同。因此,區縣廣播電視臺需要抓住其地域性的優勢,加強對記者的民生新聞的采編能力的培養,提高記者的職業素養。
另外,如今很多的廣播電視臺記者存在“編”新聞的問題,沒有充分地了解新聞的具體情況,就直接根據網絡新聞素材編寫新聞,從而影響了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為了保證新聞的價值,記者需要在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后,再進行編輯工作:
第一,擁有強大的信息捕捉和篩選的能力。每一天,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在發生著不同的變化,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每天都發生著不同的故事。在一個縣城中,每天所發生的故事更是不計其數。要想在這些煩瑣的信息中,挖掘有價值的、受人歡迎的新聞信息,不僅需要新聞記者實地的采訪報道,更需要新聞記者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對信息的捕捉、篩選能力,這是一個成熟的新聞記者應該具備的素質。而對一個縣級新聞記者來說,不僅要對新聞進行實地的走訪調查,還要不斷地積累生活經驗,擁有活躍的邏輯思維,以及對工作的熱愛和恪盡職守的品格。對于一個縣級臺的新聞記者來說,即使具備了這些,也還有著很大的成長和提升的空間。
第二,要對新聞的編輯、策劃能力進行培養。新聞記者對所要播報的新聞的編輯策劃能力,是除了對新聞本身的調查能力之外,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因為當記者的新聞編輯、策劃能力,展現在普通大眾眼前時,是由這個新聞采訪的問題的深度、播放時的新聞風格,以及想要向人民傳達的信息反映出來的。在采集新聞時,新聞記者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對事件的真實采訪。而這之中,最主要的是設計針對事件所提的問題,這不僅要求新聞記者對實際情況的良好把控,還有對觀眾關心問題的深刻洞察,這構成了新聞采訪者的采訪風格。只有打造有標志性的節目,才能獲得觀眾的青睞,為媒體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三,要增強新聞報道人員團結協作的能力。一個新聞報道的完成,不僅需要記者的努力,也需要相關人員的配合。對于其他工作人員來說,這一要求也是很高的。包括攝像人員、新聞播報人員在內的一切與新聞順利播出有關的人員,都需要彼此團結協作和相互配合。這樣才能對新聞負責、對事實負責。團隊之間的完美合作,是事情的成功的最大助力。
新聞敏感性,是指新聞記者對新聞反應能力,即記者需要根據一些簡單的因素,捕捉到其中隱含的線索,從而探索出新聞的事實。如果記者缺乏新聞敏感性,那么該記者的工作效率和新聞質量就會受到影響,還會使觀眾對廣播電視臺報道的新聞失去信任。對于新聞敏感性較差的記者,廣播電視臺可以通過要求記者增加生活經驗、加深對生活的感悟等,提高記者的思維活躍性,從而使記者能夠在平凡無奇的事件中,尋找到具有價值的新聞。“透過現象看本質”,是每一名新聞記者所要具備的能力。作為一名記者,首先應具備豐富的新聞學理論知識。然后,需要加強對新聞的走訪和調查,通過對事件的思考,判斷出該事件的新聞價值。廣播電視臺需要加強對記者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幫助記者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隨著網絡新聞的發展,各個電視臺都競相模仿和探索優秀的采編、報道風格,致使很多新聞的結構、形式、內容等都存在相似性,使觀眾逐漸失去了興趣。區縣廣播電視臺,注重報道的是當地的民生新聞和群眾生活中的事情。雖然定位比較準確,但很容易出現同質化的現象。因此,記者需要通過創新視角的方式,以獨特的意識去探索新聞或用不同的觀點評論新聞,從而增加新聞的趣味性。同時,記者還需加強對報道風格的創新,通過對新聞素材的排列組合,增加新聞的流暢感,增強新聞的視覺性,從而與觀眾產生進一步的交流,提高新聞的影響力。
新聞,主要分為國際新聞、時政新聞、經濟新聞、民生新聞等幾種類型。其中,民生新聞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更加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區縣電視臺正是以民生新聞為主。民生新聞主要反映的是老百姓的生活,因此,在進行新聞采編時,記者應注重以人為本,充分挖掘老百姓的真實情感,搜集與其密切相關的新聞,致力于解決老百姓生活中的問題,增強其對電視臺的信任感。記者需要起到溝通政府與老百姓的作用,如解讀政府的最新政策,讓老百姓了解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廣播電視臺需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致力于為人民服務,進而提高電視臺的社會效益。
綜上所述,雖然在經濟水平、設備條件等方面比較落后,但區縣電視臺可以通過創設新聞特點、提高記者采編能力等方式,改善其自身的不足。記者需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通過建立獨特的采編風格,使新聞的影響力擴大,從而體現新聞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偉功.電視臺新聞記者提高新聞采編能力的策略分析[J].科技傳播,2014(10):13+15.
[2] 葉郁.電視臺新聞記者如何提高新聞采編能力路徑淺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5(20):169.
[3] 顏志強.基層電視臺新聞記者如何提高新聞采編能力[J].傳播與版權,2013(03):31+33.
[4] 陳錫忠.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如何加強新聞采編能力[J].西部廣播電視,2015(08):133-134.
中圖分類號:G22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11-02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