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真妍
(河南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
中國傳統禮儀公益片與現代行為比較研究
閆真妍
(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河南開封475000)
摘要: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素來就有“禮儀之邦”的稱謂,而禮儀文化更是中國傳統文化歷史長河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著中國社會歷史中的每一代人。中國傳統禮儀的內容非常豐富,所涉及的范圍可以說是覆蓋了古代社會的方方面面。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禮儀逐漸演變為現代行為規范。
關鍵詞:傳統禮儀;公益片;行為規范;傳播理念
什么是“禮”呢?《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中說:“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民之所以生也。”“禮”無時無刻不出現在我們的現代生活中,出行尊禮、宴飲尊禮、壽誕尊禮、坐臥尊禮、老幼尊禮、祭祀有禮、會面尊禮等。
所謂的“禮”則包含精神原則的“禮”和行為規范的“禮”兩個部分,尊老敬賢、儀尚適宜、禮貌待人、容儀有整這些都是我國傳統禮儀的精髓,也是我國從古到今行為規范的禮儀要求,更是現代用于引導人們行為的一套“鐵律”。不過,這條“鐵律”也逐漸被打破,“老人摔倒扶不扶”竟然也能大起討論之風,完全忽視了遵從傳統禮儀道德的重要性。而且現在生活中也逐漸淡化了對日常生活禮儀的學習和使用,如行走之禮,“行不中道”走路要靠邊走;“趨禮”地位低的人以小步、低頭彎腰的姿態表示對尊者的禮敬,而現在卻因為“禮讓”可以說是拳腳相見,更甚于賠上身家性命;見面之禮,不同身份的人相見都要進行一般性的打招呼;拱手禮是古代傳統禮儀之一,雙手疊抱胸前致意之禮,同時伴以謙詞,已經有兩三千年的歷史了,從西周就開始在見面、交往中采用了,現在生活中卻出現了鄰里不相知、見面不相識的情況;中華傳統禮儀之奉茶之道,“客來敬茶”是我國歷來的待客之道,描繪茶葉以及飲茶場景的古詩不在少數。值得慶幸的是,現在茶道已經逐漸被人們重拾,開始出現各種茶館,大家以茶會友進而增進友誼。
人們開始意識到“禮”在逐漸淡出我們的生活,同時又意識到社會中沒有了“禮”的規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缺少了交流,缺少了人心中的自覺,而擁有它們傳播權利的電視和網絡,就開啟了幫助人們“重拾禮儀”的漫長旅程。
(一)關于傳統禮儀公益片的分析
筆者認為,公益片可以分為公益廣告和公益宣傳片,它們更多是致力于如何解決社會問題、弘揚民族精神、傳遞正能量、營造好的社會氛圍。二者都是電視節目的一種特殊的形式,也是網絡宣傳的一種形式。其特點是短小精悍、內容豐富,傳遞著能夠呼吁大眾的正能量。
最早的公益廣告是1987年央視的《廣而告之》欄目,中國公益廣告直到現在已經走過20多年的歷程。隨后,央視開始推出關于關愛老人的傳統禮儀公益片,如《爸爸的謊言篇》《媽媽等待篇》《打包篇》,尤其是《打包篇》以其真實的故事性曾感動了無數的觀眾和網友,通過講述一位癡呆的老父親的日常生活,映射出普天下的父母對孩子的愛,另外告知子女們應懂得感恩,以孝為先。
另外一個值得一提的是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哈輝,她的新雅樂也是對傳統禮儀的宣傳,新雅樂包含《禮》《子衿》《孔子曰》《蝶戀花》《相思》《春曉》《關雎》《上邪》《游子吟》等,其中《子衿》曾獲得網友的一致好評,簡單的幾句歌詞“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既具有視聽性,又傳達了相和歌本身的文化性,潛在地宣傳了我國的傳統禮儀文化。
(二)關于現代行為規范的分析
“禮儀”出現在現代生活中被定義為現代行為規范,禮儀在人際交往中,是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過程。現代行為規范以傳統禮儀為基礎,從語言、行為、著裝等方面約束人們的言行。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機場、車站、學校還是公園、景區、工作場所都要求全民講普通話,還要求用規范標準的普通話來進行交流,這樣才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而行為規范根據不同的場所,又定義出個人禮儀、生活禮儀、家庭禮儀、學校禮儀、社交禮儀、公務禮儀、商務禮儀等,這些都成為規范日常生活習慣的分類。最為重要的是個人行為規范和社交禮儀,個人行為規范代表著一個人立足于社會的素質,而社交禮儀是一個人在社會各個方面進行交往的無形財富,它代表著一個人的形象,它能幫助和推進一個人在社會中立足,并立于不敗之地。
傳統禮儀公益片傳播的理念是最原始、最具教化性的,一定程度上可以在人們的思想中形成一種潛移默化的意識,進而讓人們意識到當下存在的問題并自行改正。央視公益片《關愛老人——打包篇》并沒有用太多的語言去詮釋主題,只是通過鏡頭畫面來詮釋一種無形的愛,一個普通的鏡頭映射出來的是整個社會環境下出現的現象。另外,隨著新媒體的出現,傳播各種微視頻變得更加容易,傳播平臺也變得更加廣泛,所以其更具宣傳性。但相對來說又是較為理想化的宣傳,并不能徹底地改變社會中出現的問題,可以說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對于傳統禮儀宣傳片,現代行為規范則更具自由性、具體性、實用性。現代行為規范在原來傳統禮儀的基礎上進行了改善、簡化,令其更容易使用到日常生活當中。現代行為規范更有具體的規范性,使人們在工作、學習當中都能遵循規范行事。法律作為最具權威性的規范,規范著人們日常生活的行為,這樣就降低了犯罪行為出現的頻率,進而維護了國家和社會的秩序。
社交禮儀在現代已經普遍應用至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最大的表現則是各大高校敦促學生學習禮儀。各大高校已經開展了禮儀學習課程,較為科學、系統地給廣大學子提供了一個規范的學習平臺。禮儀是一種溝通方式,溝通是一種信息的交流,“人際溝通是人們運用語言符號系統或非語言符號系統傳遞、理解信息和情感的過程”。運用好社交禮儀,不僅可以讓自己給別人留下好印象,更能給自己提供良好的就業機遇。
參考文獻:
[1] 李家龍,黃瑞,等.人際溝通與談判[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5:156-160.
[2] 劉彥辰.從央視公益廣告看中國傳統文化[J].青春歲月,2013(5):21-32.
中圖分類號:J52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11-03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