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君
(沈陽理工大學 學報編輯部,遼寧 沈陽 110159)
論理工類高校學報編輯對促進軍民融合的作用
王子君
(沈陽理工大學 學報編輯部,遼寧 沈陽 110159)
軍民融合發展的實質在于實現資源共享來提升國防科技競爭力,而理工類高校學報編輯對于其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高校學報編輯應當主動承擔傳播先進文化的責任,發揮自身特長,形成良好的學術環境及氛圍,推進軍民融合,為促進軍民融合的健康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高校學報;編輯;軍民融合
作為黨中央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內在要求,軍民融合是基于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的全局高度而作出的一項重要戰略部署,其發展實質在于實現資源共享來提升國防科技的競爭力,以便從根本上滿足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的需要以及實現富國和強軍的雙重使命。實現軍民融合式發展,既是興國之舉,也是強軍之道,更是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必然選擇。
作為我國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基地,高校尤其是理工類高校對于構建軍民結合的武器裝備科研體系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是促進軍民融合的重要平臺,而高校學報作為高校科研成果的主要載體,其編輯擔負著采集、加工、積累和優化以及傳播人類優秀文化和科研成果的重大任務,承擔起推動民族振興、社會進步和國家發展的一份責任,對于軍民融合式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范昕悅認為當代編輯的文化使命和社會責任在于必須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和創新型文化建設而努力奮斗。[1]基于此,理工類高校學報編輯在軍民融合發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質量是科技期刊成功的關鍵所在。作為展示高校教學和科研水平的重要窗口,高校學報能否辦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編輯隊伍素質的高低,因為編輯的創造貫穿于出版的全過程,即編輯的創造性勞動將從選題策劃到編輯發行的整個出版鏈環節進行了有效的銜接。因此,高素質的學報編輯隊伍構成了高校學報的生存基礎及其運作的動力,有效地保障了高校學報的質量,是其發展的靈魂所在。高素質的編輯往往會創造出高品質的期刊,仲衛功指出編輯素質主要包括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兩個方面。[2]高校學報編輯普遍受過高等教育,高校學報編輯人員的高素質,為高校學報質量提供了基礎保障。
近年來,黨中央一直積極推進軍民融合,要求高校編輯不但要服務于科技工作者和地方經濟,也要想辦法促進軍民融合式發展。在關注學術動態的同時,編輯更要認真考慮高校學報如何抓住機遇,促使學報的專業建設同軍隊和地方的科技成果轉化聯系在一起,促進軍民融合協調發展。作為促進高校學術交流和科研成果轉化的重要載體,高校學報的特點決定了其不能成為促進軍民融合的主體,但是在一個特定的專業領域中,高校學報擁有自身的獨到優勢,可以為軍民融合作出自己的重要貢獻,這也是高校學報在軍隊制度改革框架下應當主動承擔的社會責任。
因此,提升高校學報質量有助于促進軍民融合的健康發展,其高素質的編輯隊伍不但創造出了高品質的學術期刊,而且在一定領域內推動了高校科研成果的軍事或民用轉化,從而促進了軍民融合式的協調發展。
高校學報編輯的業務素質表明,學報編輯具有一定程度的組織策劃能力、調查科研能力、學術鑒別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以及寫作和社交能力等。利用這樣一支業務素質高的編輯隊伍,使其深入軍工企業,并且組織科技界、軍事界、產業界以及兵器行業的科學家、學者和行業翹楚,一起對兵器發展領域的戰略性、技術性、工藝性和瓶頸性等諸多問題進行廣泛探討和研究,從而形成從產業發展角度也具有指導性作用的軍工類論文集,對于軍民融合式發展具有極大的帶動作用。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和成果。在全球科技創新活動不斷深化和高新科技層出不窮的當今世界,最新的科研成果往往首先來自于軍事領域,成為大國博弈的權杖,并影響著地緣政治的穩定。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兵器科技不僅是科技創新最快形成動能的前沿陣地,更是國家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因此,軍民融合事關國家利益的保障、國家安全的實現和地緣政治的穩定。孫子兵法有云“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而“兵”在當代世界就包含了兵器科技的發展。當然僅僅是捍衛和發展自身的特有兵器科技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提高科技出版物的科技含量和全民的科技素養,而完成這些就需要編輯,需要編輯主動幫助軍工成果轉化為民用,促使軍工科技促進地方經濟發展。這也是當代編輯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
學報編輯的一項重要職能在于傳播先進文化和科研成果,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和引導民眾。2016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召開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作為傳播先進科技文化的主要載體,高校學報有義務和責任來搭建平臺,以便將先進的科技文化傳播到所需要的人手中。高校學報的編輯所擁有的特殊資源是各個行業的校友,尤其是理工類高校,眾多的優秀學子畢業后到各大軍工集團工作。通過這些分布在各大軍工集團的畢業生,將高校學報送到企業中,不但宣傳了學報,也為企業送去了科技文章,同時也可以調動軍工企業科研一線人員,積極將軍事領域的高科技轉化為可以服務地方經濟的科研成果。
高校學報編輯在軍民融合發展建設中,以優秀科技出版物向廣大社會成員傳播科技知識,提高了全體社會成員的科技意識,從而促進了全社會科技的創新。此外,高校學報編輯在推進軍民融合建設中還承擔著形成良好的學術環境和學術氛圍的特殊使命。
[1]范昕悅.當代編輯的文化使命和社會責任[J].中國編輯,2009(4):70-72.
[2]仲衛功,黎雪.編輯素質是科技期刊質量的保證[J].編輯學報,2002,14(4):301-302.
G232
A
1674-8883(2016)16-0039-01
本論文為沈陽市社會科學資助項目,項目編號:SYSK2016-11-04
王子君(1984—),男,遼寧沈陽人,研究方向:編輯學,兵器科學與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