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蘇 南京 211100)
中國報紙報道交通事故的失當及分析
蔣 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蘇 南京 211100)
交通事故牽動著大眾的心,引發人們廣泛的關注,報紙作為傳統媒體,也是象征權威的媒體,必須做好報道。雖然新媒體不斷發展,但是在新媒體上大部分關于交通事故的新聞報道都是從不同的報紙上轉載過來的,因此有必要對報紙這一源頭進行研究。加之,報紙在報道交通事故時存在一些問題,所以更有必要對其進行研究。
報紙;交通事故;失當;分析
交通事故是指,“車輛在道路上因過錯或者意外造成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事件”。交通事故又被分為四個等級,“輕微交通事故、一般交通事故、重大交通事故、特大交通事故”。
不同的報紙在報道交通事故時,會有不同的選擇標準。報紙在選擇交通事故進行報道時,都市類報紙存在大量使用煽情標題、交通事故原因簡單化等失當情形,且失當頻數較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報紙在處理交通事故方面存在一些問題。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的私家車數量日益增多。但是,與之相關的一系列交通安全問題并沒有得到較大的改善。所以,近年來交通事故發生頻率較高。交通事故威脅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是大眾關心的事件。交通事故報道量大,那么報紙在報道時是否存在“失當”之處呢?為此,本文主要分析報紙報道交通事故可能存在“失當”的三個問題:
第一,交通事故報道總量分布和媒體分布;第二,交通事故報道議題分布;第三,交通事故報道的失當情形分布。
本文選取了兩家報紙作為分析樣本:人民日報:黨報典型代表、揚子晚報:都市報的典型代表。
時間范圍:以2015年12個月中每個月任意2天的報紙為研究對象。這樣選擇,可以避免時間上的局限性,減少特殊節假日對樣本的干擾。
研究對象:上述報紙在所選的時間內,以交通事故為主要議題的報道。主題是交通事故,如果報道只是在字面上提到“交通事故”相關字眼,但不是以“交通事故”為報道主題,不在研究的范圍之內。
(一)總體分布與媒體分布
兩份報紙在所選擇的時間段內,關于交通事故的報道總數為31篇。人民日報只有10月份有一篇,占3.23%;揚子晚報除了2月份和10月份沒有報道,其他10個月都有報道,占96.77%。
研究發現,關于交通事故報道在兩份報紙中的分布差異很大。其中,揚子晚報的報道數量是人民日報報道數量的31倍。由此可以看出,交通事故作為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仍然處于政治階層關注的視野邊緣,至少可以說“輕微和一般交通事故”沒有進入嚴肅媒體的議程框架中去。
(二)交通事故的議題分布
本文將交通事故的議題分為以下7個方面,議題統計結果如下:
第一,交通事故車輛,7篇(占22.58%);第二,對交通事故肇事者的批評,6篇(占19.38%);第三,對交通事故的預防,4篇(占12.90%);第四,對發生交通事故時給予受害人幫助的市民進行表揚,4篇(占12.90%);第五,交通事故造成傷亡人數及概況,4篇(占12.90%);第六,對交警的贊揚,3篇(占9.67%);第七,交通事故發生的人為原因,共計3篇(占9.67%)。共計31篇(占100%)。
從交通事故報道的整體議題分布情況來看,報道最多的議題是關于交通事故車輛的報道(22.58%),而對于交通事故發生原因報道較少,為9.67%。對于交通事故發生原因的報道中,涉及自然原因的報道幾乎沒有。
(三)交通事故報道失當的類型分布
本文將報紙報道交通事故失當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沒有提到交通事故對受害人家屬造成的傷害:31次(占59.62%);第二,報道交通事故發生的原因簡單化:12次(占23.08%);第三,使用夸張、聳動的標題:8次(占15.38%);第四,炒作名車交通事故:1次(占1.92%)。合計52(占100%)。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交通事故新聞報道中出現失當最多,是沒有提到交通事故對受害者家屬造成的傷害,其次是將交通事故出現的原因簡單化,最后是使用夸張、聳動的標題。
(四)交通事故新聞報道失當的數量分布
交通事故報道中出現失當情況包括:第一,出現一項失當的報道;第二,出現兩項失當的報道;第三,出現兩項以上失當的報道;第四,基本無失當的報道。
經過統計發現,出現一次失當的報道為23.08%,出現兩項失當的報道為53.84%,出現兩項及以上失當的報道為23.08%,在所選擇的研究對象中沒有不失當的交通事故報道。
統計中顯示,交通事故失當報道占樣本總量的100%,沒有不失當的情況。失當的原因如下:
(一)報紙本身的特點
在本文所研究的對象中,都市類報紙失當行為較為突出。都市類報紙既要參與市場競爭又要面對發行區域小的現實,因此其銷售壓力比黨報大。為了吸引讀者,增加報紙的銷量,都市類報紙往往會使用煽情、聳動的標題來吸引讀者。它還可以通過這樣的方法,增加其新聞在網絡上的轉載量,以此來獲得廣告客戶的青睞。
(二)讀者閱讀習慣的改變
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習慣訂閱報紙閱讀的很少。隨著網絡移動終端的發展,幾乎人手一臺甚至幾臺智能手機,能夠隨時隨地了解最新資訊。網絡閱讀碎片化的特點讓很多人都成了標題黨,不喜歡深度閱讀,更喜歡篇幅短小的淺閱讀。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需求,許多交通事故的新聞報道選擇篇幅短小的方式呈現,對事故發生的原因常常是一筆帶過,甚至忽略,對于豪車、名人予以濃墨重彩的敘述。
(三)報紙從業者缺乏新聞專業主義
新聞專業主義要求記者立場獨立,描寫客觀,不加評論地陳述事實。由于網絡的發展,在新聞界出現了一批“論壇貼吧”記者。他們在對交通事故進行報道時不去現場而是靠憑空想象,為了吸引讀者注意,使用煽情、聳動的標題。在目標統計時段內,揚子晚報共報道交通事故新聞30篇,其中有9篇就是使用煽情的標題。例如,《“6·20”南京肇事寶馬有多快?》《豪車轟鳴好惹眼,一查還是“變色龍”》等。
(四)報道交通事故的原因簡單化
在交通事故的報道中經常把事故發生的原因簡化為單一的因素,有時甚至由于篇幅的限制把問題簡化為一兩句話,或者是直接省略掉。同時,許多報道把原因歸結于交通肇事者的身份、財富、教育等個人特征,特別是當肇事車輛是豪車,或者交通事故涉及名人、富人時,這一特點更加明顯。
G212
A
1674-8883(2016)16-00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