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增平措
(作者單位:《高原新農村》編輯部)
如何提升黨媒微信語音播報功能的影響力
旦增平措
(作者單位:《高原新農村》編輯部)
黨媒微信公眾號語音播報延伸了微信服務功能,助推了微信的競爭力與影響力。做好微信語音播報,提升微信影響力,既要從強化人員素質、揣摩受眾心理、“轉變作風”等方面入手,也要講求播音人員播音的感染力,要根據題材內容善于駕馭情感,用聲音賦予各種節目和各種新聞題材生命力,與聽眾建立起一種親切的情感聯系。
微信語音播報;合理定位;播音員;情感把握
微信播音,又稱“微信配音”,是伴隨著微信的普及而產生的一種播音、配音方式。2013年,微信用戶突破4億,大批商家進駐微信,微信播音隨即應運而生。隨后,傳統黨媒在發展新媒體中,把微信公眾號作為重要載體,擴大媒體影響力。
微信播音指播音員通過微信平臺,利用有聲語言及副語言傳播信息的活動。
微信語音播報主要有以下特征。保存性特征——不同于廣播電視傳播稍縱即逝的線性傳播,微信播音一旦發送成功就能長久地被保存下來。移動性特征——微信信息接收設備是手機等移動設備,微信播音的接受是移動性的。互動性特征——微信播音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具備很強的互動性。不同于廣播播音,微信播音的互動是隨時隨地發生的。用戶可以通過微信功能很方便地與播音員進行互動;多樣性特征——為了滿足微信公眾平臺分眾傳播的需求,微信播音需要根據不同公眾平臺的定位靈活變換播音風格。
優化用戶體驗,提升媒體形象。微信帶來了全新的交互體驗,聲音的交互感強于文字,利用聲音來傳達信息,更具有感染力。因為考慮到有些場合不便接受語音信息,這類應用還往往配發與語音對應的文字信息,給用戶提供多種形態的信息。微信語音推送,既滿足了用戶碎片化時間的利用,也符合很大一部分用戶聽讀結合的需求。微信中新聞節目的語音播報,能在第一時間推送和傳播全球大事、經濟走向、社會熱點、民生動態及體壇娛樂資訊等,關注微信公眾號的用戶可隨時隨地收聽,且具有收聽的隨意性和方便性,用戶不論是坐車開車時,還是在走路、鍛煉、做家務等時,都可輕松接受各類信息。因而,受到了廣大用戶的歡迎。
3.1 提升官微人員素質,應對新媒體時代。
移動互聯網開啟的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極大地沖擊著傳統媒體的生態,推動媒體格局的重新洗牌。面對這一潮流,無論是傳統報紙期刊、廣電等傳統媒體,還是網絡催生的各種所謂新媒體,都在使出渾身解數爭取媒體受眾,有的以受眾需求為抓手,投受眾所好,推出定制化服務,有的以自身個性和權威性,引領媒體受眾,全媒體發展呈現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景象。傳統媒體原先的強勢地位受到撼動,面對危機與新機遇,黨媒微信公眾號亟須提升采編人員素質,著力加強自身能力素質的培養,學習并掌握將枯燥的政治提法、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用群眾易懂的說法、親切的網絡語音呈現出來,把播音說到受眾的心坎上。同時,還要學會使用各種美編軟件、圖片和視頻制作軟件的應用,為微信語音推送節目增添新的色彩,提高微信傳播的核心競爭力。
3.2 找準內容定位,確保傳播效果。
當下媒體受眾獲取媒體資訊呈現出多元化、碎片化趨勢,微信公眾號推送的內容若要吸引人,語音節目選擇必須要有所側重,應該事先對自己的主要媒體受眾群有所了解,爾后有針對性地策劃節目。以經濟之聲推出的微信公眾號“王冠紅人館”欄目制作的“紅頭‘文’薦”為例,他們的特色頻道以理性思辨著稱,其語音節目“紅頭‘文’薦”主要是針對經濟之聲頻道延展出的財經聽眾,對這一群體傳播大到黨和國家的財經政策,小到個人理財信息,這些內容無一不是這一群體聽眾關注的,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加之主持人用適時的聲線、知性的氣質、理性的剖析,賦予微信語音播報以強大的公信力和親和力。因而,節目深受媒體受眾的喜愛,增強了“王冠紅人館”品牌效應。
3.3 擺正姿態,以受眾為導向。
黨媒微信是黨和政府喉舌的一個組成部分,在當前媒體傳媒多樣化的形勢下,要俯下身子,接好“地氣”,在堅持政治正確導向正確的前提下,認真揣摩官微受眾的需求和喜好,推出受眾喜好的、有益的、有效的節目,確保節目傳播的效果。假若一味擺官媒高高在上的架子,微信用戶就會敬而遠之。因此,黨媒微信只有真正服務好媒體受眾,才能提高微信傳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4 注重時效與新聞角度。
微信語音推送節目,既要抓好時效性,也要堅持獨特性,即“快速反應,視角獨特”的原則。在語音資訊注重時效性強的節目時,在確保真實性客觀性的前提下,追求新聞的獨特視角,以其個性特色,吸引用戶,擴大微信影響力,開創黨媒傳播的新局面。
微信語音推送中,好的播音能提升資訊的傳播價值。播報中,播音員對稿件內容的情感駕馭能力,十分重要。當播音員遇到各種不同類型的稿件時,要根據題材內容揮灑情感的感染力,讓微信受眾既能聽清文章的脈絡層次和內容,又能沉浸在聲音的表述中。
4.1 新聞消息
新聞類稿件以時效性、新奇性、突發性特點吸引受眾。播音員處理新聞類稿件,除了從稿件段落結構中去把握內容層次外,“還應注意播出背景、針對性、目的和基調的準確把握,尤其要注意聯系實際,聯系現實。”微信語音播報員處理的每篇稿件,內容不同,傳播目的、語調自然都不同,用聲音傳播時,要有不同的聲音展現。
4.2 專題新聞
微信播音員遇到專題類的稿件,必須從理解稿件入手,要花時間認真通讀理解新聞內容實質。在理解的基礎上,投入自身的情感,真切體味和感受專題性稿件中的人物、事件。有了這樣的情感醞釀,才能在正式播報時,增強傳播感染力,給受眾以美好的藝術享受。
4.3 評論類
播好評論,播音員首先要有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的責任擔當,以此把握好立場和態度。其次,播音員要把握好評論的說服力。“播音員必須要把握評論稿件推理和論證的過程,并充分運用內、外部技巧,用有聲語言體現出這個推理和論證的過程。”要做到這點,播音員要養成分析的習慣,對評論稿作縝密的理性的邏輯分析。只有掌握這種邏輯力量,明之以理,動之以情,才能播好評論。播音員評論的語氣要堅定,富有鼓舞性,吐字要擲地有聲。
4.4 把握好情感展現的“度”
在微信公眾號播音的工作中,注意避免出現過于平淡和過于熱情兩個“度”。有的播音員對所有各種不同類型的稿件均表現出冷冷的態度,機械地讀文字,給聽眾索然無味的感覺。而有些播音員在微信播報中流露出過于熱情的語氣和亢奮的狀態,卻在情感的把握度上過猶不及了。因此,微信播報員在處理各種微信稿件時,將情感把握按照稿件不同內容不同題材類型進行科學的藝術分寸掌控。
4.5 向“播音員”的標準看齊
日常生活中,微信語音播音員要以廣播和電視播音員的標準,增強播音的職業素養,養成多琢磨、多發現、多聆聽、多對比和多總結的習慣,從優秀播音員的風格和表現中尋找創作靈感,升華成自己的感受,多學習和欣賞播音名家作品,從中感悟情感的把握。只有發自內心的表達情感,合理的宣泄情緒,才能將各種節目和各種新聞題材變得有生命力,才能與微信用戶建立起一種親切的情感聯系,繼而能夠鞏固和擴大受眾。
[1]王一戎.淺談微信對新聞報道方式的影響[J].神州,2014(7).
[2]馮薔薇.淺析微信的發展給電視新聞報道帶來的變化[J].新聞研究導刊,2014(7).
[3]付程.實用播音教程[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
[4]張頌.中國播音學[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