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楊
(作者單位:廣西柳州市廣播電視臺)
淺析全媒體時代新聞人才的培養
孫 楊
(作者單位:廣西柳州市廣播電視臺)
本文在介紹全媒體內涵及全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特點的基礎上,分析全媒體時代新聞從業人員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能力,然后結合實際從新聞從業人員自身、新聞人才培養院校、新聞事業三方面提出幾點新聞人才培養路徑,以期能夠為全媒體時代新聞人才的培養提出幾點具有參考價值的指導意見,促進新聞人才隊伍的壯大,促進新聞傳播事業的發展。
全媒體;新聞人才;培養
相比傳統媒體環境,全媒體環境下新聞人才要具備媒體融合發展觀念、新聞深度策劃能力、數據新聞意識及挖掘處理能力、整合傳播思維能力,全方面地利用新媒體以及傳統媒體的發展優勢推動新聞事業的發展。但是目前新聞行業的發展狀況與全媒體新聞人才的需求,以及新聞實踐的要求,還存在很大的距離。因此,本文探討了全媒體時代新聞人才的素質能力要求和培養路徑。
1.1 具備媒體融合發展觀念
將互聯網的技術融入到現在的各項工作中,摒棄之前傳統的新聞特點和模式,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要更多地關注客戶的體驗,根據客戶的需求來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水平。同時還要適應全媒體時代的發展特點,尤其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要有一個全局的思想,提高市場銷售和產品的推薦能力,將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強。另外,還要將傳統的媒體和現在新型的媒體結合在一起,實現媒體資源的充分利用,將信息及技術整合到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組織機構。
1.2 具備新聞深度策劃能力
新聞工作者要根據現在環境的發展,將海量的信息整合起來,做好有關新聞的專題報道,讓觀眾能夠很容易抓住信息的本質,深入了解信息背后更多的信息。這也是全媒體時代新聞媒體強化自身競爭力,發揮自身優勢,引導社會輿論發展方向的要求。全媒體時代,新聞傳播還要強化自身整合力量,這樣能夠有效彌補新聞及時性的不足。
1.3 具有數據新聞意識及挖掘處理能力
在新聞傳播中,新聞工作者要轉換思維,認識到數據在新聞工作中的重要性,樹立數據意識,學會使用數據語言,用數據來揭示事實;同時,還要具有基本的選擇數據、挖掘數據價值及傳播數據新聞的能力,具備通過數據信息的處理分析事物本質的能力,以及通過數據洞悉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幫助廣大受眾解讀事件深層內涵的能力。全媒體時代新聞的報道方式不是簡單的新聞文字敘事方式,而是數據與新聞報道相結合的形式,這也是全媒體時代新聞報道方式的一大特點,顛覆了傳統的文字中心形式。
2.1 強化融媒體發展理念,弘揚人文精神
融媒體應用能力是新聞從業者應該具備的主要能力之一,所以新聞人才要不斷強化融媒體發展理念,在此基礎上弘揚人文精神,促進新聞事業的發展。相對于傳統媒體環境來說,融媒體具有更大的自由性、媒體環境更加寬松,所以新聞人才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弘揚。在全媒體時代,新聞工作者更要肩負使命,維護新聞行業的公信力,充分利用全媒體技術手段,發揮全媒體時代優勢,推進新聞事業更好更快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發展需求。
2.2 培養新聞從業者新聞寫作等綜合業務能力
首先,新聞從業者要培養自身新聞敏感度,在日常工作中加強新聞專業理論知識學習,學習優秀新聞稿件內容及其價值,及時發現能夠吸引受眾眼球、具有重要傳播價值的新聞事件,以期能夠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透過現象發現事件的本質,深化人們對社會事件的認識。其次,新聞從業者要提高思維邏輯及創新能力,具有一定的悟性、靈性,這就需要他們要善于觀察與分析,注意觀察不同領域不同專業的新聞報道,結合當前的社會形勢及受眾關注點篩選具有價值的信息進行加工制作。
2.3 注重實踐,加強數據新聞意識及挖掘處理能力
全媒體時代對新聞人才提出的要求首先體現在新聞工作的實踐中,工作人員要樹立數據意識,學會應用大數據工具、技術,提升數據的收集、挖掘、分析、處理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有價值的信息,能更有針對性地提供滿足客戶需求的新聞作品。
新聞人才不僅要具有寬廣的知識面,深厚的專業基礎,熟練掌握自身新聞專業業務理論知識,還要了解與新聞傳播相關的信息技術等多學科知識內容,了解受眾心理需求,學會運用各種新信息技術來提升自身新聞作品質量,為受眾提供更加詳實、全面、有特色的新聞作品。
[1]郝紅霞,劉峰.基于云計算的全媒體新聞人才創新培養模式探析[J].新聞大學,2014(6).
[2]李丁,肖煥禹.全媒體型體育新聞人才專業素質評估指標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5(2).
[3]烏蘭.全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新聞人才的培養模式[J].新聞論壇,2015(3).
[4]張立云.云計算環境下全媒體新聞人才創新培養模式分析[J].新聞傳播,2015(20).
孫楊(1982-),男,漢族,山東臨沂人,本科,助理編輯,研究方向: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