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娟 羅 彬
(作者單位:新疆財經大學)
新媒體對新疆少數民族文化傳播的影響力探討
——以炫昆侖活動為例
唐 娟 羅 彬
(作者單位:新疆財經大學)
受制于經濟發展和地理條件等方面的原因,新疆少數民族文化的發展一直停滯不前。這些年,隨著新媒體的發展,新疆少數民族文化也真正借助新媒體逐漸走出了新疆,走向了世界。本文以“艾德萊斯炫昆侖”活動為例就新媒體對新疆少數民族文化傳播的影響力進行了探討,分析新媒體對于新疆少數民族文化傳播的影響。
新媒體;少數民族文化;數字化;傳播
使用漢語進行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播是當下擴大少數民族文化影響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漢語和少數民族語言在相互轉換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意義失真的現象,文化的差異在這種語言的轉換中極易給受眾的理解帶來偏差。新疆少數民族文化傳播也正積極借助新媒體的天然優勢,努力嘗試掙脫原先固有的傳播桎梏。
2015年,為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特別組織了大型網絡文化活動“艾德萊斯炫昆侖”,活動自2015年7月6日啟動以來,吸引數百家網站競相轉載,艾德萊斯淘寶眾籌創意產品被瘋搶,“愛我,你就抱抱我”網絡快閃活動更是風靡一時。
新媒體的應運而生給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播帶來了便利,利用現有的移動互聯設備對文化進行加工、傳載,實現了民族文化的數字化過程。文化的長久發展向來得順應時代發展,新媒體對于少數民族文化傳播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
1.1 促進少數民族文化實現“數字化”
傳統媒體一統天下時,民族文化的傳播主要是利用報紙、雜志等方式進行,這種傳播方式中受眾處于極其被動的地位,可以自主選擇的空間有限。相較于過去傳統的依靠報紙、書籍和雜志等傳播,借助手機、電腦等網絡傳播花費的時間更少,成本更低。同時,將民族文化以光盤、音視頻等形式進行保存和傳播,降低了受眾的準入門檻,可以使越來越多的人以一種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接受它并了解它。當然民族文化的數字化過程并不意味著單純地將文化從書報中照搬到網絡,這其中包含一個選擇、整合的環節,只有那些文化里精華的部分,內容本身又適合通過網絡等渠道來呈現的部分才會在網上傳播。
在艾德萊斯淘寶眾籌活動中,新疆“切糕王子”阿迪力·買買提吐熱在微博上力推艾德萊斯。除了微博、微信客戶端推送艾德萊斯文化的消息以外,新疆的各大門戶網站還制作了艾德萊斯淘寶眾籌的專題頁面,設有相關鏈接,可以隨時查閱相關內容或者直接購買產品。和以往傳統媒體進行文化傳播容易受時間和空間等因素限制不同,新媒體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網絡傳播的即時性打破了傳統媒體所受的時空界限,加快了信息傳播的速度和效率。7月6日-8月6日,為期一個月的“網絡眾籌”,吸引全球網友為南疆四個縣市蓋艾德萊斯鄉村創意就業工場。3萬網友參與快閃,紅爆全國。全球千萬網友告白艾德萊斯刷爆朋友圈,美國、加拿大、中國香港等地網友也加入進來,瀏覽量和轉發量高達5000萬人次。
1.2 有利于少數民族文化與時代精神相結合
新媒體的出現不僅改變了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播方式,還影響著少數民族文化的內容發展。以網絡為代表的新媒體為少數民族文化搭建了一個和其他文化相互交流的平臺。在網絡傳播中,沒有哪一種文化更高級的說法,沒有所謂的優劣之分,各式各樣的文化都在網絡上得以呈現,少數民族文化不會由于存在語言障礙或地域偏遠因而受到歧視。活躍在網絡上的主體積極、主動地傳播自己感興趣的文化,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文化傳播的壟斷現象。網絡傳播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就是人人參與式的傳播,每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進行自由的選擇,少數民族文化在這個選擇的過程中大放異彩。自由選擇的結果就是文化的多元發展。只有擺脫了原先那些固定的、呆板的文化桎梏,積極吸收其他文化的長處,緊抓時代的脈搏,少數民族文化才能愈走愈遠。隨著新媒體的迅猛發展,人們對于精神層面的追求也逐漸呈現出個性化的趨勢,這也使少數民族文化的發展打上了時代的烙印,與時代精神緊密結合。
2015年7月4日,以“艾德萊斯抱枕”為名的網絡快閃活動在微信朋友圈掀起一股巨浪。鋪天蓋地的抱枕,10 000多人參加,200多萬人瀏覽,整個手機屏幕幾乎是在一瞬間全部被抱枕刷屏。120分鐘的時間里,平均每分鐘有16 000多人為艾德萊斯網絡快閃活動點贊。主動點贊也好,售賣創意產品也罷,艾德萊斯文化正是借助新媒體這個絕佳的平臺進行了一次成功的推廣,更加滿足了現代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
新媒體對于新疆少數民族文化傳播的影響并非都是正面的,也存在一些負面的影響。這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2.1 受眾接受的淺表化
新媒體作為一種新的傳播介質,以互聯網作為主要的載體,突破了原有傳播面臨的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受眾可以實時接收海量的信息。但受眾在有限
的時間之內很難對這么多的信息一一進行甄別、分辨,這無疑會導致信息接受的碎片化及信息理解的淺表化。文化的表現形式可謂是多種多樣,但以音視頻等數字信號在網絡進行呈現和傳播意味著省去了受眾主觀思考、探索的過程。單憑肉眼跟耳朵去體會去感受很難真正理解文化背后的深層內涵。
新媒體視覺化的特點,可能對新疆少數民族文化文本造成漫畫化、簡單處理及視覺圖像原封不動的大規模復制,阻礙了新疆少數民族文化對現代性的適應和相應的自身轉變及其新的意義的生成。
2.2 內容傳播的娛樂化
微博、微信是新媒體領域內的典型代表,他們有著極強的互動性,加之網絡傳播的匿名性等特點,新媒體環境下的網絡傳播有可能加劇文化傳播的娛樂化、庸俗化。在全民娛樂的今天,網民素養參差不齊,不乏一些極具娛樂精神的個人或組織對文化斷章取義,曲解其原有的內涵與特征。網絡傳播的速度之快,影響范圍之大很難具體去考量。現階段,我國對于網絡傳播方面的監管還不是太完善,這種過度娛樂化的現象不利于主流文化的弘揚,有悖于社會主旋律。艾德萊斯網絡快閃活動的參與者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年輕人,他們有的是純屬娛樂,盲目跟風,隨手轉發,缺乏對于艾德萊斯及為維吾爾族文化內涵的深刻認識。
新媒體憑借其不可比擬的優勢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實現了信息的即時分享和傳播,新疆少數民族文化也搭乘這輛時代的快車完成了創新性發展,有了全新的突破。然而凡事都有它的兩面性,有利就會有弊,在新疆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播中網絡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一些問題,不利于文化的構建。
批判的、繼承的發揚少數民族文化,如何借助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等渠道去推廣、宣揚是現如今應該考慮的問題。利用新媒體進行文化傳播,應該充分發揮它的即時、互動等優勢。同時,利用傳統的紙媒等為其做深層次的傳播,多平臺多語言地發展它。新疆少數民族文化有著豐富的內涵與深厚的底蘊,有待我們進一步的挖掘、發展。不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是大眾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嘗試結合二者的特點進行優勢互補,對于文化傳承我們可以做得更好,走的更遠。
[1]宮承波.新媒體概論[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3.
[2]孫宜君,王建磊.論新媒體對文化傳播力的影響與提升[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1(7).
[3]尼古拉·尼葛洛龐帝.數字化生存[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4]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時代[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本文系2015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新疆維吾爾族日常生活中的儀式傳播與文化認同研究》(項目編號:15xxw003)階段性成果之一。
唐娟(1993-),女,四川廣安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聞學;羅彬(1968-),男,四川南充人,碩士生導師,副教授,研究方向:新聞倫理與法規、跨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