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婭麗
(作者單位:太原廣播電視臺)
探究采訪技巧在電視法制新聞采訪中的運用
謝婭麗
(作者單位:太原廣播電視臺)
由于社會轉型,社會沖突現象逐漸通過電視法制新聞的方式進入到人們的視野里面,采訪技巧以及方式的科學使用,可以為人們呈現高質量的新聞。目前,電視法制新聞對于記者采訪技巧方面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本文主要探索采訪技巧在電視法制新聞采訪中的運用,旨在給其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幫助。
采訪技巧;電視法制新聞;運用
由于社會發展步伐不斷加快,電視新聞欄目持續增多,法制類新聞欄目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在電視法制新聞欄目當中,采訪屬于特別重要的工作之一,記者的采訪技巧和方式,對電視新聞欄目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只有掌握良好的采訪技巧和方式,才可以為電視法制新聞節目提供較高水平的素材,進而制作出高質量的新聞作品。因此,下面將進一步探究采訪技巧在電視法制新聞采訪中的運用。
法制新聞就是用最短的時間給人們傳遞最新的法制消息,其在報道社會各種類型法律事件的過程中,對于法律教育進行普及。不包含新聞節目擁有的共同特點,法制新聞擁有極強的目的性和區別性,在社會主義法制構建當中起到關鍵的作用,其與社會道義、司法公正以及群眾利益密切聯系,擁有傳播社會正能量的重要意義。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想要創作出高水平的電視法制新聞,就必須大范圍地進行社會調查,不斷探索和采集大量素材,確保所報道的內容是客觀和真實的,對于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構建與社會穩定具有一定的益處。
在電視法制新聞采訪時,一定要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一名優秀的記者,對各種類型的新聞素材都有具備靈敏的感知力,廣博的社會知識和較強的專業知識,而這些專業素養和技能必須通過長時間的工作積累。一名經驗豐富的法制記者,在采訪之前必須要做好準備工作,不可以急于到采訪現場,不可以對現場的所有信息照單全收。法制新聞記者一定要充分了解對方,才能獲得成功。采訪過程是記者與被采訪者的思想對決,記者應該在這種思想對決過程中盡量獲取相應的信息與法規,確保在采訪過程中運用精確的語言,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大部分法制新聞事件是突然發生的,所以記者一定要做好隨時采訪的準備。例如,在酒后駕車肇事中,記者首先要掌握酒駕帶來的危害和酒駕處理的法律條款,若對于酒駕沒有絲毫了解,那么在采訪的過程中很難抓住重心,無法對采訪對象提出有實際意義的問題。
法制新聞采訪本身就比較嚴謹,記者更加應該采取認真的態度,不斷深入探索事件的真相,尋找采訪的切入點,重視細節部分。通常,最佳的采訪視角都在細節方面,法制新聞記者以認真謹慎的態度對待全部新聞事件,仔細觀察事件當中的每一個步驟,準確掌握認定事實,這樣才能真正了解事情的真相。
通常,法制新聞是自身利益和社會沖突的反映,新聞事件本來就十分復雜繁瑣,很多采訪對象不愿多說,因此,記者提問必須具有邏輯性和明確的采訪思維。在開始采訪前,設置專業的采訪問題,并與采訪對象進行交流,如果是突發事件,應向采訪對象說明采訪目的和規定,使采訪對象有心理準備。提問過程中,應該注意下列幾點:一是掌握采訪的中心線,不能脫離主題,提出的問題應該簡單易懂,做到扣眼并用,盡可能細致入微地觀察,避免提出令人尷尬的問題,不要強制提出問題,清楚怎樣接近采訪對象,讓其減少陌生感,主動配合,說出事情的真相;二是千萬不能過于著急,應該慢慢推動采訪的進度,有些優秀的記者,提出的問題簡單易懂,語速雖然較慢,但能夠做到一針見血,有效指引被采訪者的思路,使節目可以更好地吸引觀眾的注意。
法制新聞事件十分復雜,且較為特殊,而法制新聞記者與觀眾都屬于個體,無法經歷所有的法制事件。若盲目地多角度、多層次地實施采訪與報道,將會導致新聞信息的堆積;同時,法制新聞事件往往復雜交錯,想要簡單地還原事情真相幾乎是不可能的,甚至可能導致法制新聞失真的情況。所以,要求法制新聞記者必須始終堅持采訪原則,確保信息的精準程度,對于事件產生的原因、過程和結果,依照客觀事實進行闡述,所使用的信息文字、數據、資料一定要真實為基本原則。
本文對電視新聞法制采訪技巧作了分析和闡述,希望能夠給相關從業者提供一定的參考,幫助他們創作出更多高質量的法制新聞。
[1]姚雪嬌.采訪技巧在電視法制新聞采訪中的運用[J].西部廣播電視,2016(5).
[2]張薇.電視新聞采訪技巧的運用探究[J].新聞傳播,2013(10).
謝婭麗(1975-),女,山西太谷人,本科,編輯,研究方向:新聞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