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杰
(作者單位:蒙陰縣廣播電視臺)
新聞播音中的“接地氣”主持技巧分析
陳超杰
(作者單位:蒙陰縣廣播電視臺)
新聞界開展了“走基層接地氣”的采訪活動,作為新聞崗位中靈魂表達人物的播音主持人承擔的責任也越來越大,而在基層的采訪中,記者的作用卻要大一些,這與他們不同的工作分工及工作性質有直接關系。播音主持的工作性質使之缺少了下基層的機會,可能會對“接地氣”的活動接觸較少,進而影響到新聞的整體性。因此,播音主持非常有必要掌握“接地氣”的主持技巧。
接地氣;新聞播音;主持技巧
電視新聞成了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互相聯系與了解的主要橋梁與紐帶。在這中間,新聞播音主持成為了關鍵所在。在新聞播音工作中,深入基層采訪與聯系群眾是保證新聞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節目創作的源泉。[1]新聞播音工作主要是通過演播廳完成,不像記者與新聞編輯可以深入到現場,這就使新聞播音主持與基層接觸的機會非常少。在一臺節目中,主持人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又非常貼近,人民群眾是通過主持人的播音了解新聞的。因此,本文主要對播音主持的崗位特性與職責進行闡述,重點分析掌握“接地氣”播音主持技巧的原因,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一些解決的辦法。
1.1 主持韻味脫離實際,風格逐漸膚淺化
因為工作分工的不同,播音主持通常是不會到基層參與新聞的采訪與編輯的,播音主持通過記者與編輯整理好的文稿,通過自己的語言向外傳遞新聞信息,久而久之,就容易產生一些問題,就是播音的風格會逐漸與群眾脫離。在播音主持中,存在激烈的競爭壓力,播音主持人會在幾個節目中不停地奔走,就更加缺少到基層的機會。為了保證播音主持人不會再脫離實際,越走越遠,就必須開展接地氣的活動,這不僅提升播音主持人的主持技巧,還可以推動新聞播音主持人改變自身的主持風格[2]。
1.2 生活歷練簡單,知識傳播局限化
當今大部分的播音主持人從大學畢業進入媒體行業之后的閱歷與經驗并不是很多,對節目的把控能力不太強,所以需要不斷地加強播音技巧。對于新聞類的播音主持人來說,需要具備豐富的知識以及專業的知識素養。新聞節目具有時效性與真實性的特點,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對于市政熱點與民生熱點擁有較高的辨別與把控能力。在平時,需要播音主持人對節目的內容進行不斷地研究,不斷地豐富自身。而接地氣的活動也為播音主持人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學習途徑,可以幫助播音主持人全面了解與認識社會中各個階層的真實面貌。
2.1 結合節目實際,合理地規劃學習
媒體行業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播音主持的崗位也屬于一個蘿卜一個坑的狀況,記者與新聞編輯都是為播音主持服務的,必然會產生忙碌的壓迫感,而讓播音主持人放下播音工作長時間地去進行接地氣的學習與走訪也不是符合實際的,當然這也脫離了現實的意義。播音主持要掌握“接地氣”的播音技巧需要與日常的節目安排緊密地聯系起來,這樣可以不斷地提升自己,還可以保證節目的正常播出[3]。比如:播放法制類新聞節目時,可以事先組織主持人去法院進行一個基礎知識的學習與參觀,增強對此類節目的了解,把握播音技巧。通過這種學習,主持人很容易為節目尋找線索,并設置選題,甚至可以做出一些深度的報道,使主持人更客觀地反映新聞事實,全面地掌握節目的技巧。
2.2 多向群眾學習基層語言,加強語言表達能力與技巧
對播音主持人而言,語言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新聞節目中,播音主持人不會有其他的肢體動作,所傳遞的信息全部通過語言。播音主持人的技能在不斷提升中會受到一些書面與官方語言的影響,使語言的風格逐漸偏離群眾,與群眾產生隔閡。其實,人民群眾才是真正的語言大師,在很多情況下,群眾的語言會給播音主持人在技巧方面提供創造力。盡管播音主持人在工作中需要保持嚴肅與嚴謹的態度,但是接地氣的活動完全可以根據節目的特色進行一些變化,掌握了群眾性的豐富語言,能夠使群眾對新聞喜聞樂見,從而增強了主持語言的號召力。
2.3 擴寬節目領域,增加知識儲備量
播音主持需要不斷地提高自己對節目的掌控能力,不但要了解節目的本身還需要對相關領域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從而提升自身知識的儲備能力。基層的學習會辛苦一些,但是可以保證播音主持人能夠更廣泛地接觸新事物與知識,可以從實際中了解社會的真實現象,并在播音工作中靈活應用,將切身感受通過語言向群眾傳達,既積累了自身的知識也提升了對語言的掌控能力。
在播音工作中,推動“接地氣”活動不但能夠加強播音主持的播音技巧,還可以增強主持人的專業技能,使其能夠從實際中了解民生熱點話題,從而提升新聞節目的真實性與有效性,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服務。
[1]李玉屏.播音主持如何掌控電視新聞播音之技巧[J].大觀,2014(9).
[2]馬項媛.播音主持人語言表達技巧的培養[J].新聞研究導刊,2014(15).
[3]郭美玲.播音主持中電視新聞播音的播音技巧分析[J].群文天地,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