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宇寧
(作者單位:遼寧廣播電視臺)
電視新聞采編如何與受眾心理相結合
宋宇寧
(作者單位:遼寧廣播電視臺)
在當前媒體競爭日益激烈的新形勢下,電視新聞面臨著市場的巨大考驗。電視新聞媒體必須精準地把握市場動向,深入群眾并了解其的心理需要,對節目的采編增加獨特的創意,制作出貼近群眾、為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新聞節目。這樣才能不斷提升電視新聞的競爭力,為電視新聞行業的發展鋪平道路。而如何將電視新聞的采編更好地與受眾心理相結合,往往是電視新聞制勝的法寶。本文根據自身多年的新聞媒體工作經驗,就電視新聞采編如何與受眾心理相結合展開了闡述,為電視新聞采編的發展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
電視新聞;創新發展;采編;受眾心理
當前,媒體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各種新型媒體不斷涌現。傳統的電視新聞媒體想要保持自身的主流位置,必須充分了解市場需求動向,大量的調查和走訪,制作老百姓喜愛的新聞節目。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觀眾的口味也在悄然變化,而如何把握好受眾的心理是需要編輯人員深入考慮的問題。因此,分析互聯網時代下電視采編應該采取怎樣的應對手段,對促進電視行業的持續穩定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也影響到節目在受眾心中的印象。
1.1 新聞內容重復,缺乏深度
現在新聞節目雖然種類繁多,但同質化現象嚴重。許多新聞報道完全是文字和數據的堆積,缺乏深層次的內容,信息冗余且缺少意義。這樣的新聞不僅無法滿足受眾對新聞信息的認可,而且降低了新聞對于受眾的樂趣。
許多新聞節目中總是堆砌很多的會議新聞,內容枯燥乏味,缺少對普通群眾生活關心問題的報道,不能真正體現新聞的價值。而就電視新聞媒體本身的責任來說,應該是聲音、畫面等多種元素充分結合,運用不同的視角對所發生的事件進行深度報道。但是現實情況卻是時政類新聞繁多、新聞稿件內容雷同、缺乏深度調查。
1.2 新聞采編工作時效性差
隨著時代的發展,受眾對于新聞信息的接收要求越來越高,時效性顯得愈發重要。但在一些電視新聞采編中,時效性反而較差、新聞事件的新鮮感沒有保留下來。同時,許多不確切的時間表述詞匯大量地濫用在新聞報道中,導致新聞及時性無法充分表現出來,更降低了新聞的生命力和受眾的興趣。
1.3 新聞采編真實性有待檢驗
新聞報道的首要原則,就是要盡力還原事件真相。但在實際的新聞采編過程中,有些電視臺為了提高收視率,一味迎合受眾的獵奇心理,夸大新聞事件的事實,甚至捏造一些本沒有發生的事件。這樣的行為不但難以長久地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也會對社會發展產生負面影響,不符合當今時代的發展要求。
2.1 提高電視新聞可靠性,準確定位
隨著新媒體業態不斷涌現,傳統電視采制方式越來越難以適應激烈競爭,為了保持電視新聞在受眾群體中的權威地位,在節目采制的過程中必須以真實性為第一生命,廣大電視新聞編輯記者應努力尋找第一時間的新聞資訊。此外,在采編過程中,為了挖掘新聞背后的價值,采編人員應該對于社會變化和發展有一定深入的了解和預判,采取多種報道形式相結合,提升新聞報道的受關注度,鞏固自己的主流地位。
2.2 實事求是,以受眾為出發點
電視新聞的生命力依賴于受眾的關注,只有內容被受眾所認可和接受,才能使電視新聞欄目的生命力不斷增強。所以,在新聞采編過程中,與受眾保持近距離的溝通交流、及時接受反饋并作出反應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在節目中穿插專家時評、多現場切換報道等,滿足受眾多種需求。此外,為了增加觀眾對于節目的關注度和認同感,媒體采編人員應該在節目制作過程中充分考慮受眾心理需求,從思想、社會和文化等多個角度對受眾進行合理引導,使受眾在關注新聞的同時,對于社會問題提出自己的思考。積極投身與媒體進行互動交流,及時了解生活周圍的一系列變化,提升自己的精神修養。
2.3 關注社會焦點,解決受眾實際問題
報道受眾生活周邊的問題是新聞媒體應該側重的角度。在實際生活中,存在著許多長時間沒有解決的問題,解決起來十分棘手。若是新聞采編人員不具備相應的知識或相關技能,就無法全面的理解問題,也就無法妥善解決相關矛盾。所以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采編人員必須經常與相關職能部門取得聯系,將所遇到的問題提交給相關部門,咨詢和協商;利用自身的輿論監督權利,幫助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同時,在新聞報道中,持續關注所提出的問題,并跟蹤報道,利用輿論力量幫助問題盡快解決。
在新聞報道中,電視采編工作具有重要的地位,且離不開受眾的支持和建議。在這項工作中,必須始終聯系受眾,從受眾關注的視角出發,解決受眾關心的問題??偠灾鼙娛切侣劰ぷ鞯某霭l點和落腳點,必須始終將受眾關注放在采編工作的核心位置,做好電視新聞的報道工作,傳播正確的價值觀,弘揚社會正能量。
[1]邢紅文.怎樣做好電視新聞采編業務[J].西部廣播電視,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