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亞紅
(作者單位:青海省海東市民和縣廣播電視臺)
?
新聞采訪的問題與處理
薛亞紅
(作者單位:青海省海東市民和縣廣播電視臺)
摘 要:新聞是社會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種表達方式和宣傳方式,通過新聞采訪,能夠及時總結與反應當前的社會現象,大力弘揚社會正能量,傳播民族精神,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但在諸多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會有一些問題出現于新聞采訪中,需要及時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保證采訪效果。
關鍵詞:新聞采訪;問題;處理
新聞采訪過程中,要求記者能夠將新聞發展動態科學把握,除了吸引受眾注意力之外,還要傳播真善美的價值觀,弘揚社會風氣;因此,對新聞記者就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科學處理新聞采訪中的突發問題,并及時做出反應。
現階段,網絡技術得到了飛速普及和應用,部分人不愿意被大范圍的傳播,且新聞采訪采取的提問方式,無法讓采訪者獲得心理安全感。因此,在采訪過程中,就會被直接打斷,記者的正常提問得不到順利實施。
針對這種情況,記者在開展采訪工作之前,首先要結合采訪目的及事件內容,對提問草案科學擬定,采取針對性的提問方式,只有被采訪人員覺得其與自身利益息息相關,才會表達對本事件的觀點意見。以民和電視臺民生新聞為例,民和創衛工作正在實施。針對這種情況,為了獲取到縣城創衛的新聞信息,可以采取循序漸進的提問方式,逐步提問,增強與被采訪人員的關系,如能否對縣城創衛工作提出幾點意見等?通過這樣的對話,就可以獲取到相應的新聞內容,被采訪者的防范感及距離感也得到了消除。
新聞采訪往往是結合現階段的社會現象提出問題,而不同人對這些事情會有差異化的看法,甚至部分人員并不了解真實情況而發表意見。在社會輿論下,很可能會惡意傷害新聞當事人。出現了偏激語言,就無法把握被采訪者的心理和行為,無法正常開展新聞采訪活動。
針對這種情況,記者需要有效端正自身價值觀,了解新聞采訪活動的開展,主要是將新聞傳播給社會,并不是尋找麻煩這一基本理念;需要有足夠的能力來控制采訪現場,具有較強的現場應變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要從心理學角度,采取科學的語言來引導語言偏激者,運用心理戰術。例如,民和在縣城創衛工作實施中,因為城管會嚴格管理攤販,此時電視臺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就需要詳細講解該方面內容,避免發生商販抵觸或者大范圍中傷城管的謠言。記者除了具備一定的新聞采訪能力,還需要積極學習心理學、語言學等方面的知識。結合縣城創衛事件,記者需要通過解釋,對縣城創衛的積極性和正確性進行肯定,認可城管執法有效性,將當前的形勢耐心講解給縣城攤販,讓其明白通過創衛管理,縣城整體形象才能夠得到提升。
由于文化教育層次和水平的差異,受訪人員內心的感受和表達能力會有所不同;可能在新聞報道中,部分新聞當事人無法將自己的觀點和意見直接有效地表達出來,會模糊地回答問題,直接影響了新聞播出質量的提升。為了有效傳播新聞信息,記者需要當場詢問,總結當事人的觀點。
針對這種情況,需要增強提問的針對性,每一個問題都要切中關鍵,這樣新聞當事人才能連貫持續地講述事件,保證新聞真實性。在采訪過程中,新聞記者在科學提問的基礎上,要認真傾聽當事人的發言,觀察當事人的動作和表情,以便對下一步提問方式進行科學分析,獲取到有效信息。為了獲得更加真實和完善的新聞信息,需要科學引導當事人,從不同的角度來深層次挖掘新聞事件,增強新聞事件的連貫性;記者要弄清楚觀眾與當事人的需求,充分尊重表達不清楚的新聞當事人,通過安慰、鼓勵等舉措,促使當事人能夠放下心理包袱,有效還原事情的真相,提升新聞采訪的效果。
新聞當事人的不配合現象也經常出現于新聞采訪活動中,且由于部分記者沒有較好的采訪節奏能力,導致屢次中斷采訪。還有一些被采訪者沒有較好的心理素質,會將敏感問題避開,無法解決核心問題。針對這種情況,新聞記者需要明確新聞采訪的主要目的是正確指引社會大眾的觀點,將事實的真相還原給社會。在開展采訪之前,需要總體思考整個采訪活動,增強換位意識,對新聞被采訪者進行科學引導。同時還需要正確擺明新聞采訪立場,還原出事實的真相。同時,要采取科學的提問技巧,用平常心來對待采訪,端正思想態度和職業意識,避免出現惡性問題,從而獲取更加有效的新聞內容。
記者經常會在新聞采訪活動中出現問題,這制約了新聞采訪的順利開展;為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新聞記者需要大力培養自身素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采取科學的采訪技巧,積極學習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促使新聞采訪活動能夠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于清江.淺談如何做好新聞采訪[J].黑河學刊,2014,5(11).
[2]王崇彬.淺談新聞記者采訪的提問藝術[J].才智,2014,6(19).
[3]姜禹.淺談新聞采訪提問中應該注意的問題[J].活力,2014,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