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虹
(三峽都市報社,重慶 404000)
新時期新聞采編工作應注意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胡虹
(三峽都市報社,重慶 404000)
由于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在技術進步驅動下的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逐步融合發展,新聞采編的工作流程與工作內容均會有適應性變化。新聞采編工作作為新聞工作的基礎環節,同時也是新聞工作的核心環節,采編的質量將直接關系到新聞報道的整體質量。因此,新時期新聞采編工作應隨新媒體的發展而持續發展,其在新媒體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本文通過對新時期新聞采編工作所面臨的問題進行闡述并提出解決對策,以期為新聞采編工作的展開提供意見。
新時期;新聞采編;問題;對策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漸提高。人們在滿足物質需求之后對精神層面的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也是近年來新媒體飛速發展的主因。新聞事業隨著傳媒行業的發展而快速發展,大眾對新聞素材的廣度與深度要求越來越高,這就需要新聞采編不斷拓寬新聞取材范圍,擴大新聞取材空間。新聞采編對新聞事業的整體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其對新聞取材的多視角與高質量要求反向推動新聞采編工作的整體提升。反之,全面、多角度、高質量的新聞素材能促進與推動新聞事業的快速發展。但媒體數量的激增與人才培養模式的滯后使得新聞采編從業人員的素質良莠不齊,同質化、淺薄化、片面化報道現象并存。這些問題的存在,在阻礙新聞事業發展的同時,也為社會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使得新聞媒體不能很好地履行社會責任。
(一)同質化現象嚴重
造成新聞素材同質化的根源是媒體數量眾多。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在對熱點事件報道的過程中,可以用千篇一律來形容,報道內容無限趨同,差異極小,沒有形成媒體自身的報道風格與觀點。例如,在對熱點事件的報道中,網站醒目位置、報刊頭條、電視新聞等報道的都是同一事件,這樣極易形成審美疲勞,且所報道的內容幾乎論調一致,受眾只需接受一種媒體的報道內容就可知所有媒體的報道內容。差異化營銷思路的欠缺使許多媒體都不能形成自身特點,且新聞采編由于自身綜合素質原因,只是一味地模仿而不進行深刻素材挖掘,缺乏創新精神。
(二)整體素質不高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之間的不對稱性,使許多媒體招聘不到綜合素質高的新聞采編人員。而新聞采編人員不僅要有敏銳的新聞嗅覺,還要有扎實的文字功底,最后還要具備相當高的職業素質,這種復合型人才的稀缺,是新聞采編從業人員整體素質難以提高的主要原因。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多元價值觀的滲透與社會資源再分配方面等綜合問題,使得新聞采編行業的薪酬處于中下水平,導致新聞采編補充高素質人才更為艱難。首先發現表面的新聞容易,但深入、全面地挖掘新聞價值就比較困難,而且新聞采編人員的綜合素質過低,不能勝任新聞素材的價值挖掘,從而影響新聞報道的整體深度。還有一部分新聞采編人員因利益原因,進行虛假報道,損害了新聞報道的權威性與真實性。
針對新聞采編存在的問題,解決方法應該是自上而下、由表及里的。首先要認識到新聞采編的重要地位,通過有效措施招聘高素質新聞采編人員。其次深度挖掘新聞素材,形成差異化競爭力。最后,提高職業道德修養,純潔新聞報道,杜絕虛假新聞。
(一)改善外部環境
解決新聞采編存在的問題,首先要從媒體自身入手。確立新聞采編在新聞報道乃至新聞媒體中的重要地位,為新聞采編深度挖掘新聞素材提供人力、物力支持。只有提高新聞素材的質量才會從根本上提升媒體的綜合競爭力,從而在眾多媒體中脫穎而出。完善新聞采編人員培訓機制,為新聞采編人員知識升級與更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從而增加媒體的凝聚力,提高新聞采編人員的職業忠誠度。完善對新聞采編人員的管理制度,通過獎勵、懲罰等方式激發新聞采編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鼓勵創新性思維的發展空間,為新聞采編人員創設寬松的工作環境,使之在創新中挖掘新聞素材深層次的價值,并將這種做法進行有效推廣,在全體新聞采編人員素質提高的基礎上,推動媒體差異化品牌建設。
(二)提高新聞采編人員綜合素質
首先,從招聘環節開始,優先選擇高素質復合型新聞采編人員,提高薪酬待遇,嘗試將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引入新聞傳播領域。媒體應加深與高校人才培養的合作深度,從課程設計、課程安排、實踐安排等方面進行深度參與,可以參考雙師型人才培養模式,以高素質新聞采編人員的工作經歷、經驗等與高校教師豐富的理論教育經驗相結合,使所培養出的新聞采編人員具備更強的實用性,也更能適應新媒體時代的新聞采編工作。其次,從其他媒體“挖”人,并使之負責新聞采編人員的再培訓,提升團隊整體能力。最后,嚴把職業道德關,將道德品質作為新聞采編人員招聘中最重要的選擇依據,使新聞報道的權威性、真實性得到根本保證。
新聞采編人員的綜合素質與媒體的管理制度密切相關,因此,制定并實施合理的管理制度是提高新聞采編人員素質的又一方法。首先,建立適當的激勵機制,以精神鼓勵與物質激勵相結合,提高新聞采編團隊的穩定性。其次,建立完善的培訓機制,如崗前培訓、專業技能培訓、知識升級培訓,還應針對新媒體發展加入轉型培訓。在進行上述培訓時,要注意因材施教,依據新聞采編人員的特長安排新聞采編任務。
新時期,新聞采編面臨新的挑戰,新聞采編作為新聞報道的核心,其工作能力直接關系到新聞報道的整體質量。媒體間的競爭愈演愈烈,此時更需要高質量的新聞報道使自家媒體在眾多同質媒體中脫穎而出。并完善媒體管理機制,加強新聞采編人員培訓管理,使之勝任高質量的新聞報道采編工作,從而推動新聞事業持續發展。
[1] 閆光杰.新媒體背景下地方新聞采編工作創新發展研究[J].新媒體研究,2015(03):33-34.
[2] 鄧妍.新時期地市級電視臺新聞采編對策探討[J].新聞研究導刊,2015(05):64.
[3] 趙良戈.淺論新時期新聞采編工作機制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6(01):222.
[4] 劉佳.電視新聞采編所面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科技傳播,2015(03):37-38.
G222.1
A
1674-8883(2016)13-0206-01
胡虹(1975—),女,四川雙流人,助理記者,研究方向:新聞采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