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筱航
(西南民族大學 新聞系,四川 成都 610041)
從電視劇《二胎》看中國“四二一”家庭結構下的生育觀念
彭筱航
(西南民族大學 新聞系,四川 成都 610041)
“二孩電視劇”作為家庭倫理劇的新體裁形式開始出現在觀眾視野中,并且以其獨特的內容及內涵影響著人們的思考和行為方式。本文以“二孩電視劇”代表作《二胎》為例,探討其所體現的中國“四二一”家庭結構下的生育觀念。
電視劇;“四二一”家庭;生育觀念
《二胎》又名《雙獨家庭的奢侈品》,是首部聚焦“二胎政策”的當代生活劇。作為特定社會政策背景下的家庭劇,《二胎》在主要探討“二胎”問題的同時,還同時涉及了家庭、養老、教育等現實問題。
在解讀《二胎》體現的生育觀念之前,首先要對“四二一”家庭結構和中國生育觀念進行一個文化概念上的明確和界定。
“四二一”家庭結構是一種理論假設。該理論假設認為若每對夫妻都只生育一個孩子,且這個孩子未來聯姻的對象也是獨生子女,那么長期下去,家庭三代人之間的人口數量比例會呈現出特殊的家庭人口結構。根據這種特殊的家庭人口結構,取其象形說法,故將具有這一人口特征的家庭簡稱“四二一”家庭。
隨著中國生育政策影響下的獨生子女逐漸從長輩呵護、父母疼愛的第三代成長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堅力量,用第一種觀點界定“四二一”結構更接近現實情況,也得到越來越多的學者的認同。“四二一”家庭結構的概念是基于計劃生育政策形成大量獨生子女的歷史背景產生的,它是對家庭結構婚姻生育代際關系等形象的綜合表述,隱含著中國現代家庭變遷的縮影。
生育觀念指的是與生育有關的意識觀念。具體而言,生育觀念就是指人們對待生育行為的意愿度和看法。生育觀念是社會存在的生育文化的反映,而生育文化是鑲嵌于家文化和村落文化中的一種文化。
此外,人口政策的調整對于生育觀念的影響是極其重要的。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廣泛推行的計劃生育政策極大地加速了我國傳統生育文化的自發轉變過程,對人們的生育觀念產生了深刻且深遠的影響。例如,由于嚴格的生育政策,家庭規模漸趨小型化,親屬體系漸趨簡單化,直接轉變了人們傳統“大家庭”的觀念。
以“四二一”家庭結構為敘事空間,以“雙獨二孩”政策為社會背景。由藍葉小說《二胎是個奢侈品》改編的電視劇《二胎》便是圍繞“二胎生還是不生”這一苦悶話題而展開的故事。它講述了現代家庭對“二胎”的抉擇。劇中,電視臺主持唐喬菲和游戲設計師林海生是已育有一子的年輕80后夫妻,他們的兒子唐豆豆作為這個“四二一”家庭的“一”,使得老人們陷入到了激烈無比的“搶孫大戰”。但唐喬菲突如其來的懷孕,讓全家頓時又陷入了“二胎大戰”。圍繞尖銳的“二胎”應不應該生的問題,一家人展開了一系列的討論和行動。除此之外,唐喬菲的表姐葉晴與丈夫鄭業峰,在出身農村的鄭業峰爸媽的“催生”之下,也在“是否繼續丁克”的問題上開始進行重新思考。
唐喬菲,80后年輕媽媽,職場白領,婚姻狀況良好,婆媳關系融洽。該角色所反映的特征極具代表性,她代表了當下中國社會的女性“生育主力”群體。懷了“二胎”后,一方面,她認為“二胎是個奢侈品,不是一時興起就能刷卡買的,需要負責任,需要用一輩子去還款,而且永遠都還不清”;另一方面,她剛剛被任命為節目主持人,就是“爬到了事業的新高度”,她不愿意因為一個孩子而把自己的好工作毀了。唐喬菲的這一觀念體現了隨著女權主義的發展,“女性應該擁有自己的事業”這一命題被更多的女性所接受。相較于傳統社會女性的職業就是“傳宗接代”,現代女性的生育觀念產生了極大的變化。
唐喬菲的丈夫林海生從一開始就是支持生“二胎”的,他認為孩子來了是緣分,自己可以通過努力去養活他,并在正常工作之余接私活掙錢給“二胎”作保障。林海生的一系列想法和行動其實是男性傳統大男子主義的體現。對于孩子這一概念,他也顯得較為感性,對未出世的二胎,他賦予了很深的感情和很強的責任感。相較于古代社會中男子對女人生育關注度低的態度,他體現了現代青年父親生育觀念上的趨感性化和責任化。
除唐喬菲和林海生的家庭外,《二胎》還為我們展示了唐喬菲的表姐葉晴和丈夫鄭業峰的家庭。葉晴是位堅持“當丁克,拼事業”的婦產科醫生。“小三”的出現已經讓她煩惱不已,公婆的催生、表妹的對比等更是讓她非常有壓力,她在堅持自我和向現實妥協之間進退兩難。雖然她一開始堅決不要孩子,但后來鄭業峰的所作所為感動了她,她才答應要一個孩子。葉晴和鄭業峰夫妻倆所代表的群體就是還未有生育計劃的年輕夫婦。
鄭業峰爸媽在劇中也極其有代表性,他們是農村人,只有鄭業峰一個兒子。他們從農村來到北京的兒子家,“逼迫”自己的兒媳婦生孩子。在得知兒媳婦堅持“丁克”的時候,他們深深的失望也透露出他們對“傳宗接代”的看重。作為農村的老一輩,他們認為“香火延續”是一個家庭、一個家族最重要的事情。農村相較于城市,信息不全,因此鄭業峰的爸媽非常后悔讓自己的兒子到大城市打拼事業,他們認為這沒有什么用,還不如留村里,這樣孫子都可以滿地跑了。這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農村“重男輕女”的現象依然不是作為個案存在。
通過分析電視劇《二胎》透視中國“四二一”家庭結構下的生育觀,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具體地了解生育文化,也讓我們認識到劇文化,尤其是家庭劇文化對社會現實的映射。隨著生育政策的不斷調整,二胎電視劇也層出不窮,其所蘊含的文化內涵,為我們深入了解社會現實開辟了新的入口。
[1]耿愿.“娘娘們”都當“辣媽”了蔣欣面對二胎難題[N].長江日報,2014-08-03.
[2]徐子淇.蔣欣《二胎》中演“辣媽”潘虹上演奪孫大戰[N].城市晚報,2014-08-05.
[3]宋健.“四二一”結構:形成及其發展趨勢[J].中國人口科學,2000(2):41-45.
[4]江連海,尹文耀.試談“四、二、一”[J].人口學刊,1983 (4):28-32.
[5]宋健.再論“四二一”結構:定義與研究方法[J].人口學刊,2010(3):10-15.
J905
A
1674-8883(2016)16-0185-01
彭筱航,西南民族大學新聞系新聞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