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聰
(珠海特區報社 編輯中心,廣東 珠海 519015)
采編用字淺論
趙 聰
(珠海特區報社 編輯中心,廣東 珠海 519015)
所謂傳遞正能量,也可以從遣詞造句間為之。在這方面,中國古人早有“微言大義”的名言。作為記者編輯,切不可小看和忽視從字里行間流露出的精神和意味。
同情心;正義感
日前,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井岸鎮一男子被人砍掉手指后,一邊大呼救命,一邊一路奔跑至300米開外的衛生院自救,鮮血灑滿一路,當時旁觀的路人無不驚駭不已。次日,某媒體在報道此事時,竟然將這一惡性的不幸事件在大標題里表述為“街頭上演追殺大片”。
更早些時候,某媒體在報道珠海夏灣迎春花市失火的一篇稿件中,將花市失火這一不幸事件公然形容為“火”了一把;日前,也有某媒體將兩車迎頭相撞導致司乘人員死亡的不幸事件“生動”形容為迎頭“吻上”。
再舉一個例子,日前,某媒體報道珠海斗門區一住房雨中起火,村民陳某不幸遇難,新聞的標題竟然是《斗門一癱漢殞命鐵床》,將不幸身亡的殘疾村民簡稱為“癱漢”,這顯然不太合適,簡潔是足夠簡潔了,但沒有體現出對死者的同情和尊重。(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做“死者為大”,是有其道理的。)當然,業內人士都知道,簡潔是必要的,尤其是在做新聞標題的時候,然而,對于簡潔的追求也不可失之于偏頗、偏激。特別是在做標題時,號稱惜墨如金,即便如此,簡潔也應該得當,有時還是寧可多用幾個字,把需要表達的意思表達得準確一些、圓滿一點。
由上述幾個例子可見,媒體中的某些記者編輯在遣詞用字時還是存有誤區的,在有些記者編輯筆下,看不到應有的對他人不幸的同情和痛惜,甚至對災難性新聞采取了近乎戲謔和娛樂的報道口吻,這是很不應該、很不合適的。筆者以為,新聞工作者的字里行間,必須保有同情心和正義感。諸如此類不應有的失誤,應該引起媒體工作者的特別注意。
記者編輯在處理災難報道以及表述事實時,將我們的同情和痛惜明白無誤地表述出來,既是做人的應有之義,同時也會贏得廣大讀者的好評。廣大讀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也是容不得沙子的。不恰當的遣詞用字,廣大讀者即便未能及時發現,過后也會有所察覺,從而給媒體形象造成負面影響。
當然,關于這方面正面的例子也有不少。
日前,珠海某知名媒體刊發了《賈超,你父親喊你回家》這篇報道。基本情況為:陜西老鄉賈啟龍的兒子一年沒有音訊了,老伴在家天天想念、流淚,48歲的賈啟龍無奈,過完年從老家陜西勉縣坐車來到珠三角,輾轉多個城市苦尋兒子。后來,賈啟龍慕名來到珠海這家媒體,打算自己出錢刊登“尋人啟事”,賈啟龍對接待他的工作人員說,兒子賈超與家里的通話記錄顯示2008年11月19日至2009年2月9日之間,有三次通話是在珠海斗門。看著這位焦急父親的淚眼,媒體工作人員策劃了上述報道,希望能通過報道幫助這位焦急的父親。這一報道不僅在04版占了整整半個版,而且在封面刊登了賈啟龍手拿尋人啟事的大幅照片。當然,這篇報道沒有收取這位父親的任何費用。
通過這一報道,顯示了這家報紙的仁愛之心,助人之意。此舉不僅是發了一篇新聞,而且是做了一件好事——給了這位值得同情的父親以切實的幫助(這篇報道無疑比一個發在邊角的尋人啟事效果好得多)。古人說過,“惻隱之心人皆有之”,這樣的報道,廣大讀者看在眼里,自然會記在心上,無疑會在心里對這家報紙的所為予以認可和加分。
又如,關于每年一度高考的報道。日前,廣東的《南方日報》刊登《10人帶手機進場被取消當科成績》一文,其中一段文字寫道:“非常遺憾,盡管考試部門再三強調別帶手機進考場,但廣州昨日仍有10名考生帶手機進考場,被取消當科考試成績。”這段里的“非常遺憾”四個字值得我們注意,如果只是為了傳遞信息、表達無誤,這四個字本來也可以不用,但《南方日報》的這位采訪記者用了,版面編輯也對這四字予以保留。這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省報同仁的理念,即在必要時,記者、編輯不必吝于自己感情的流露,字里行間要有同情心和正義感。
所謂傳遞正能量,也可以從遣詞造句間為之。在這方面,中國古人早有“微言大義”的名言。作為記者編輯,切不可小看和忽視從字里行間流露出的精神和意味。
巴西里約奧運會在2016年8月份隆重舉行,是全世界的一大盛事。中國作為世界的體育大國,更是派出了龐大的代表團參加。在奧運會舉行的這段時間,體育報道成為各媒體的重中之重,也理所當然地成為廣大體育愛好者們關注的熱點。由此,筆者也聯想到之前對體育報道遣詞用字的若干看法。
日前,某報刊一條體育新聞的預告標題為《拜仁里昂晉級英超慘遭滅門》。一段時間以來,諸如“慘遭滅門”“血洗”“復仇”“踏著某某尸體前進”等字眼頻頻見諸國內媒體體育版(節目)的版面和熒屏。編輯之所以選用這類字眼,顯然是想追求生動的效果。當然讀者也知道,所謂“血洗”并未流血,“慘遭滅門”也沒有真正的傷亡,到也并不存在誤解的問題。但即便如此,諸如此類的字眼還是令人感到不舒服,因為這些字眼畢竟不是祥和的用語,也無助于為社會增添和諧的氣氛。顯而易見,以這樣的用語來報道體育新聞,其字里行間飄出來的味道,與體育運動的基本精神也是大相違背的,況且以這類用語企望報道更有吸引力,也有失大報大臺編輯人員的風范。
追求生動的標題,固然是編輯的分內之事,但決不可偏執。生動必須建立在“穩當”之上,假如沒有“穩當”,所謂“生動”也只能是“假”的或“錯”的生動。如果不能做出一個兼具“穩當”與“生動”的標題,寧可暫且放棄對“生動”的追求,退而求其次,老老實實選用一個四平八穩的標題,也遠勝用一個有毛病的“生動”標題。
孔子在《論語》中說過:“言而無文,行之不遠。”無論報紙也好,電視廣播也罷,在抓到好的新聞事實之后,如何遣詞用字、如何表情達意,是永遠值得記者、編輯學習追求的課題。
[1]陰法魯.古文觀止譯注[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67-68.
[2]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M].商務印書館,2005:23-25.
[3]南懷瑾.論語別裁[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89-91.
G212
A
1674-8883(2016)16-0254-01
趙聰(1963—),男,江蘇睢寧人,大學,助理編輯,研究方向: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