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桂林
工齡補貼變孝順獎金,初衷不錯方法欠妥
◎錢桂林

錢桂林 漫畫
最近,南京一家網絡科技公司推出“工齡補貼轉孝順獎金”的制度,引發了網絡熱議,大部分網友不同意,認為公司不能代替員工關心父母,更不能強制。記者采訪了律師和社會學專家。律師表示,作為企業給員工新增的福利,這種發放形式并不違法,但如果勞動合同中有明確發放對象,則需要與勞動者協商一致才能變更。社會學家則認為,規定的初衷是好的,但實踐起來存在一些不合理。(10月25日現代快報)
據新聞透露,近日南京這家網絡科技公司推出的“工齡補貼轉孝順獎金”的制度,規定入職滿一年員工將享受工齡工資(每工作滿一年,每月工齡工資增加200元);而公司又規定,這筆補貼不直接發給員工,而是轉化為“感恩父母的孝順獎金”,由公司發給員工父母。消息傳出后,網絡上發起了一個投票,截至24日下午6點,參與投票的大部分人表示不同意,只有16.5%的網友同意。
每個人都應該有擔當,肩負起責任,對工作、對家庭、對親人、對朋友都要負起自己應有的責任。社會學家戴維斯說:“放棄了自己對社會的責任,就意味著放棄了自身在這個社會中更好的生存機會。”實際上,人只有擔負起這樣或那樣的責任,他才能對自己的行為有所約束,有所發展。而責任感的形成,得首先從“孝”開始培養。
南京這家網絡科技公司推出的“工齡補貼轉孝順獎金”的制度,初衷也許不錯,其目的是一方面借此希望員工多關愛自己的父母,構建和諧家庭,惟有父母快快樂樂、家庭溫暖和諧,才能為員工安心工作解除后顧之憂。另一方面是借此增強員工的責任感,為企業發展注入穩定的動力源,員工從愛父母開始,進而愛他人,愛自己的工作單位。
但該公司的做法又值得商榷。首先,如果公司在跟員工簽訂合同的時候,就約定了“工齡補貼”,并明確了發放對象為員工,那么,現在轉而把這筆錢發給員工父母,就涉及到發放對象的變更,這需要與員工協商一致,而不能強行變更。其次,員工的工資包含了各項補貼,該公司發放“工齡補貼”,自然屬于一種新增發的工資,員工有處分權,公司不能越俎代庖,不應該代替員工去支配它。
良好的企業文化,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文化,企業充分尊重員工、關心員工、愛護員工和保障員工。該公司為員工增發“工齡補貼”,這是好事,但好事要做好,不能只及一點而不及其余,否則會傷了員工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