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明
【人物檔案】
邵安林,1963年7月生,現任鞍鋼礦業集團總經理、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東北大學工學博士、中國鐵礦業中長期發展規劃領導小組組長、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會長。他長期從事貧鐵礦開發技術與工程管理工作,主持攻克了貧鐵礦開發關鍵技術瓶頸,建立了較為完整的貧鐵礦開發技術體系,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特等獎1項、一等獎10項、二等獎19項,國家級管理創新一等獎2項,被授予“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優秀企業家”“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清瘦、嚴謹,頗具學者風度,身為中國鐵礦業領軍者的新晉中國工程院院士、鞍鋼礦業集團總經理邵安林為人低調,卻在圈內聲名遠揚。
他將系統思維融入現代企業的經營管理中,使一家區域性企業跨越成為中國冶金礦山行業的龍頭和典范;他懷著產業報國的強烈理想,以高度的責任感和行業使命感,牽頭編制中國首個鐵礦行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他銳意創新、創造、改革,吹響了中國鐵礦業與世界礦業巨頭爭奪話語權的號角,維護了我國產業經濟的戰略安全。
開啟系統創新之路
早在2006年邵安林履職開始,中國礦企所面臨的內憂外患便始終如影隨形。
遼寧鞍山,曾被譽為祖國的“鋼都”,這里及其周邊蘊藏著儲量高達270多億噸的鐵礦資源,但是,坐擁資源的鞍鋼礦業也曾面臨著困擾中國鐵礦業發展的共性問題。由于對鐵礦山的長遠發展缺乏足夠的思考,鐵礦業長期以來僅僅被視為服務于鋼鐵企業生產需求的“原料車間”。創新不足、管理落后、產業分散、可持續發展潛力不足等,影響了鞍鋼礦業的發展,也是中國鐵礦業發展困局的時代縮影。
當時,鞍鋼的鐵礦業戴著兩頂“最低”的帽子:國內鐵礦石資源開發利用率最低、國內鐵礦石產量增長率最低。由于戰略缺失與定位不準,鞍鋼礦業鐵礦山建設滯后、技術落后、管理粗放、成本高企。鞍鋼擁有鐵礦石資源量占全國的19.1%,而產量卻僅占4%,部分鐵礦山處于過度開采狀態。截至2007年年末,露天開采鐵礦山結存礦量僅為67973萬噸,只能服務12年左右,其中部分礦山的服務年限僅為5年左右,面臨“無礦可采”的尷尬局面。
2006年,邵安林臨危受命,從此開啟了幾乎全年365天無休的工作模式,將所有的精力撲在鞍鋼礦業的發展上?!拌F礦業發展存在著諸多問題,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必須運用系統的思維來解決面臨的各種問題。”在邵安林看來,現代企業的發展要注重用系統理論來指導,用戰略思維去謀劃。
2007年,堪稱鞍鋼礦業發展史上的“遵義會議”召開。邵安林召集了鞍鋼礦業30余位來自技術一線和管理層的骨干代表,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反復討論三個問題:我是誰、我要成為誰、我要如何成為誰。
在經過市場需求、價格走勢、國內鐵礦山行業背景、宏觀政策環境、資源開發現狀、自身優勢等綜合分析后,鞍鋼礦業按照“掌控資源、開發資源、經營資源”總體思路,明確了“國內全面領先”和“打造世界級鐵礦山企業”的兩步跨越發展目標,構筑以資源開發為核心的產業多元化格局,做強做大資源產業。為了服務于這一戰略目標,《鐵礦山建設規劃》《石灰石礦山規劃》《體制機制創新規劃》《科技創新中長期發展規劃》《數字化礦山建設規劃》等推動鞍鋼礦業跨越式發展的系列規劃出臺,鞍鋼礦業由此開啟了以企業戰略主導的系統創新之路。
10年,默默耕耘。鞍鋼礦業實現華麗轉身———資源總量世界第一,采掘總量世界第二,成為國內唯一的集探礦、采礦、選礦、燒結、球團和鋼鐵輔料生產、爆破工程、設備制造、采選工程總承包為一體且具有完整產業鏈的龍頭企業。
破解世界性難題
鞍山式鐵礦是中國鐵礦的縮影。中國鐵礦資源儲量居世界第四位,其中90%是含鐵30%左右的貧鐵礦,資源利用率不到10%。怎樣才能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將這樣的礦石提純為品位65%以上的鐵精礦,實現貧鐵礦的大規模開發和高效利用,是制約中國鐵礦企業發展的共性問題。國內沒有成功經驗,國外也沒有成功案例。
面對挑戰,邵安林作為主要完成人,以系統工程理論為指導,運用逆向思維,針對貧赤鐵礦的選礦難題在國內率先開展了攻關,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力場”聯選技術,研發了“提鐵降硅”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藥劑,成功獲得了品位65%以上的鐵精礦,從根本上解決了中國貧鐵礦資源利用難的問題,在全國冶金礦山掀起技改風暴。
針對半個世紀以來露天井下不能同時開采的世界性難題,邵安林突破傳統設計理念,首創露天井下協同開采技術,走出了一條在復雜地質條件下實現貧鐵礦規?;_發的新路。應用3年多來,累計增產鐵礦石1.1億噸,直接創效近百億元。
智能探礦、智能爆破、分散浮選、礦山設備制造、綠色生態礦山建設……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使鞍鋼礦業形成了以貧鐵礦綠色高效開發利用為核心的技術系列,中國選礦工藝技術由此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隨著技術瓶頸的突破,邵安林基于工程哲學思想建立了一個集系統觀、生態觀、社會觀和技術、管理諸多要素為一體的礦冶系統工程,被業界稱為“五品聯動”。他們將勘查、采礦、配礦、選礦、冶煉等諸多環節形成一個完整的礦冶工程系統,打破過去“采、選、冶”獨立優化的模式,使所有礦山不再各自為政,做到整體聯動、系統優化,使鞍山東部礦區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貧赤鐵礦區,采礦能力增長了2倍以上,鐵精礦品位提升到67.5%,鐵精礦完全成本下降20%,多達172億噸的鐵礦石資源實現了大規模開采和利用,并帶動了國內一批大型鐵礦山的建設和發展,榮獲2014年國家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入選世界十大產業要聞,被譽為“中國鋼鐵工業的戰略支點”。
構建國家資源保障體系
資源,是維持國家安全的命脈。鐵礦石,作為我國僅次于石油進口量的大宗原材料,始終擺脫不了被少數國際礦業巨頭操控的局面。過去10年間,我國進口鐵礦石總量居世界第一,卻沒有定價權。自2014年以來,國際礦業巨頭更是實施低價傾銷,迫停了中國近80%的中小礦山,使鐵礦石對外依存度暴漲至目前的85%。這看似經濟問題的背后卻是影響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問題。
作為中國最大冶金礦山的掌舵人,邵安林再一次被推到風口浪尖。
鐵礦資源長期受制于人的局面必須改變。2014年,國家工信部、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鑒于鞍鋼礦業的成功實踐,委托邵安林擔任領導小組組長,牽頭編制首個鐵礦行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繪制行業發展的藍圖?!皣业男枰?,就是我的責任和使命?!鄙郯擦钟脨蹏瞰I的滿腔熱情挑起重擔,實現他礦業報國的理想。
“導致我國鋼鐵工業陷入困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鐵礦石資源保障戰略體系建設滯后,國內鐵礦資源開發緩慢,導致進口鐵礦石依存度過高,全行業的利潤都被國外礦業公司攫取了。”邵安林對于鐵礦行業癥結如數家珍。
“要徹底結束受制于人的局面,必須系統思考鐵礦業發展對于國民經濟和鋼鐵行業的意義,戰略性地規劃鐵礦行業發展,通過系統創新,整體提升競爭實力,構建我國鐵礦石資源保障體系?!鄙郯擦謭猿猪攲釉O計、系統推進,在帶領全國鐵礦行業規劃編制小組對全國鐵礦行業進行全面的分析診斷基礎上,確立了以多元化“組合拳”突圍,全面構建國家鐵礦資源戰略保障體系的戰略構想,吹響了與國際礦業巨頭爭奪話語權的號角。
用標準規范秩序,引領行業轉型升級。邵安林瞄準全球礦業市場競爭,牽頭制定完成了9項國家標準和11項行業標準的審定,接軌國際標準,結束了26年行業沒有標準的歷史,用標準搶占國際同行業競爭的制高點。
肩負鐵礦業崛起重任,邵安林牽頭設計的行業發展藍圖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以總體規劃為頂層,以專項規劃和重點區域規劃為支撐,中國鐵礦行業中長期發展規劃體系已經建立,東北區域規劃樣本、全國鐵礦業管理、科技創新等子項規劃已經完成,規劃的總藍圖,不久將正式公布。
邵安林滿懷信心地表示,未來10年,將組建6-8個礦石產量規模達到3000萬噸以上的大型礦業集團。以最具資源優勢的鞍鋼礦山為龍頭,形成2億噸以上規模的特大型鐵礦山企業集團,使國產礦比例達到50%以上,真正建成鐵礦石資源保障體系,平抑國際鐵礦石價格,實現中國鐵礦業的“涅槃重生”。
新的征程正在腳下起步,“弄潮兒向濤頭立”,為了與無數鐵礦人共同構筑鐵礦業的中國夢,邵安林前行的步伐執著而堅定。
□本欄編輯/程曉松牛澤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