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禮+楊帆
“縣鄉兩級黨組織下撥資金幫助村里新修建了這么好的辦公場所,以后組織黨員學習、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就不用愁了,這可給我們村解決了大問題!”這是綏中縣寬邦鎮大栗屯村黨支部書記王光偉發自內心的話。大栗屯村目前有58#名黨員和35名村民代表,過去村部面積只有90平方米,會議室只能容納20多人,每次召開黨員和村民代表大會,都有一部分人只能站著聽,特別不方便。如今,新修建的村部建筑面積達到了740平方米,“一場五室”樣樣齊全,村民們對此特別滿意。
2015年以來,綏中縣委把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作為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強力推進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達標升級工作,使各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面貌和功能得到根本改善,有力地促進了全縣村級組織規范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抓硬件,在“建”上下功夫
2014年,全縣282個行政村中有197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室內建筑面積低于200平方米,室外活動廣場面積不足1000平方米,存在場所狹小、老舊、危漏、功能單一等問題,僅有85個村達到上級要求。7個社區的辦公場所面積全部未達到上級要求的400平方米。村干部有怨氣,群眾有意見,黨員有反映,這些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規范化建設的一大難題。
縣委書記劉旭東提出,強力推進村級組織陣地建設要從“建”上下功夫,務必用兩年時間全面解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不達標的問題。2015年2月,縣委兩次召開常委會,專題研究部署全縣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達標升級工作。按照“一村一策”的方針,研究制定了《綏中縣村級場所達標升級工作實施方案》。同時,提出“以獎代補、鄉村自籌、充分挖潛”三項舉措,落實獎勵扶助政策,著力破解村級活動場所建設“資金難”問題。縣財政在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拿出近2000萬元,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對經縣委組織部和縣財政局聯合驗收達標的村和社區分別給予補助7萬元,不足資金由鄉、村兩級多方籌集自行解決。
為使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更加規范合理,綏中縣委將組織活動場所達標升級工作納入全縣黨建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之中,實行村級組織陣地建設與鄉鎮黨委實績考核、村黨組織考評“掛鉤”,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縣委主要領導下基層調研指導,現場辦公,協調解決組織活動場所建設中出現的各類問題。縣委組織部對全縣所有行政村和社區場所建設情況進行了詳細的排查摸底,多次召開會議進行分析研判。各鄉鎮黨委和村級黨組織根據場所情況的不同,采取新建、擴建、改建、置換的方式制定達標措施。
為督促加快推進組織活動場所達標升級工作,縣委組織部組成5個檢查小組,不定期到各村督查督辦。基層黨建指導站的同志每月定期到所轄村檢查,及時上報進展情況,由組織部在全縣進行通報,通報結果上報縣委,以利于縣委及時調整決策,妥善解決問題。截至目前,全縣共投入資金6000余萬元,其中,縣財政投入資金2000余萬元,鄉、村兩級自籌資金4000余萬元。全縣新增達標村173個,有258個村完成達標升級任務,完成率達到91.5%,剩余的24個村將于2016年全部完成升級任務。社區的達標率則實現了100%。
抓軟件,在“管”上做文章
綏中縣委堅持“建管并用”,有效提升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規范化管理水平。目前,升級達標后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都設有綜合活動室、為民服務代辦室、警務和矛盾糾紛調解室、“兩代表一委員”工作室和辦公室等“五室”,有的村還設有圖書閱覽室、醫療衛生室等。文化廣場全部進行了硬化、綠化、亮化和美化,村部內環境整潔,辦公設施齊全,做到了“九有”,即有組織牌匾、有辦公桌椅、有黨旗、有國旗、有卷柜、有組織制度展板、有辦公室門牌、有遠程教育終端接收設備、有村務公開欄。同時有“三會一課記錄本”、有“惠農便民五服務工作手冊”,社區有“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資料。八項組織制度健全完善,包括“三會一課”制度、“四議一審兩公開”制度、“設崗定責”制度、組織生活會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雙述雙評”制度、“彈性坐班”工作制度、“惠農便民五服務”全程代理工作制度。網戶鄉孫家村黨支部書記吳守義說:“以前黨組織開展活動受村部面積小、功能單一的影響,村級黨組織作用難以發揮,新村部建成后,健全了各項組織制度,配齊了辦公設施,黨員活動室還裝上了空調。條件好了,村干部的干勁更足了,為老百姓辦事方便多了。”
抓活動,在“用”上求實效
綏中縣委堅持“重在使用”的原則,努力改善和提升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各項功能,使其真正成為黨員群眾開展學習、召開會議、便民服務和文化活動的中心。各村級黨組織利用規范化場所組織黨員集中學習,開展為民服務,使黨員組織生活實現常態化,增強了黨員的榮譽感和歸屬感。群眾代表參與民主議事,確保了群眾對村務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通過村干部“彈性坐班”制度,把“惠農便民五服務”全程代理工作制度落到實處,打通了為民服務的“綠色通道”。開放圖書閱覽室,設立電教基地,召集群眾在廣場扭秧歌,使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占領了農村陣地。走進永安鄉北河村,一幢典雅別致的二層村部格外醒目。村部里“兩委”辦公室、黨員活動室、會議室、圖書閱覽室、為民服務代辦室單獨分列,宣傳櫥窗、村務公開欄、電教設施一應俱全。村部外還建有15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村民不用出村,就可以經常開展各種培訓和文體活動,雖是寒冬季節,村部里卻充滿著濃濃的暖意。
新建成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已經成為綏中縣基層組織建設的一道亮麗風景和密切聯系群眾、開展為民服務的重要平臺,為綏中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黨的執政之“基”得到進一步夯實。很多黨員感慨道:“寬敞明亮的新村部,不僅解決了黨員和村干部議事辦公的場地問題,讓村民農閑時節有了新去處,更關鍵的是讓黨員們有了‘家的歸屬感,增強了黨員的榮譽感和責任感,提升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作者單位:綏中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