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碩
導語:在莫桑比克,在兩名女孩中就有一名是娃娃新娘,這不僅是對人權的嚴重侵犯,而且這也會阻礙國家的發展。
在莫桑比克與其它非洲國家,有這樣一個龐大的群體,她們叫“娃娃新娘”,顧名思義,這些女孩還未成年就已經嫁做他人婦。童婚現象給這些國家的少女們帶來了沉重的傷害,但這一現象因為種種原因卻很難得到改善。
少女們的故事
維達麗亞遇到那個男人的時候,只有15歲。不過交往了幾次后,他們便同居了。現在,維達麗亞17歲了,她離開了男友回到了父母家——位于莫桑比克南部的一個小村莊。因為她多次被男友毆打,對這種關系忍無可忍的維達麗亞帶著她僅10個月的孩子克雷斯,終于鼓起勇氣逃離。
雖然維達麗亞與男友并沒有進行婚姻登記,但在莫桑比克很普遍的童婚的背景下,她很自然地認為跟這個比她年長的男人同居并且生育孩子是正常的事情。不過現在她說,“這件事在我生命里很恥辱,我本來有一份工作能養活自己,但我放棄了工作與他在一起。我以為自己遇到了一個可靠的男人,但實際上我看走眼了。我對自己這個選擇非常后悔。”
如今,維達麗亞與孩子和媽媽住在一起,并靠媽媽養活。
露西是個15歲的女孩,并且她已經懷有八個月的身孕。但是她的父母禁止她嫁給孩子的父親貝拉斯科,因為她的父母覺得自己的女兒還太小,怕她嫁過去受到丈夫與婆家的欺負。
一年前,貝拉斯科的姨媽決定給20歲的他找個妻子,安排了四名年齡都沒有超過16歲的女孩與他相親。貝拉斯科選擇了年齡最小的露西。雖然一開始露西并不同意同居,但在未婚夫的勸說與壓力下,本來還在上學的露西離開了學校,并很快就懷孕了。
現在,露西很苦惱,她說,“我的生活很無聊,每天就呆在家等著生孩子。并且,以前的同學都用異樣的眼光看我。”
維達麗亞與露西是莫桑比克許多娃娃新娘中的一員,她們的共同特征是年紀尚小,但卻早早地進入婚姻,或是給男人生孩子。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數據,莫桑比克是童婚率高發國家之一,有48%的少女在她們18歲之前就會結婚。莫桑比克法定結婚年齡是18歲,但只要父母同意,16歲就可以結婚。
最近,非洲聯盟在贊比亞首都盧薩卡召開了首屆非盟女孩峰會,峰會的議程之一就是為了倡議消除非洲的童婚現象,改善像維達麗亞與露西這些女孩的生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兒童保護專家安娜·瑪麗亞說,“童婚現象在莫桑比克非常嚴重,但這個問題被政府大大地忽視了,政策制定者們應該多加關心這個問題。在莫桑比克,在兩名女孩中就有一名是娃娃新娘,這不僅是對人權的嚴重侵犯,而且這也會阻礙國家的發展——童婚中斷女孩的教育,這讓她們的前途受到限制,更可怕的一個事實上,太早結婚讓女孩們受到家庭暴力傷害的幾率增加。”
瑪麗亞還說,由于身體還未生長成熟卻要承擔孕育生命的重任,這無疑會增加懷孕少女的死亡率。根據聯合國統計,妊娠和分娩并發癥是發展中國家15至19歲少女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有1600萬少女青春期產子,其中90%已婚。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估算,這其中約有5萬人死亡,幾乎全部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20歲以下產婦的死產和新生兒死亡比例比20多歲懷孕的婦女要高50%。
不只莫桑比克
在非洲國家,娃娃新娘是非常普遍的群體。童婚率最高的10個國家是:尼日爾,75%;乍得和中非共和國,68%;孟加拉,66%;幾內亞,63%;莫桑比克,56%;馬里,55%;布基納法索和南蘇丹,52%;馬拉維,50%。除了孟加拉,其余都是非洲國家。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數據,非洲的娃娃新娘預計從現在的1.25億增加到2050年的3.1億。而且,伴隨著非洲人口的增長,即使短期內童婚現象有所下降,但長遠來看依然會產生大量的娃娃新娘。
尼日利亞同樣是非洲娃娃新娘最多的國家之一,有2300萬名女性在童年結婚。盡管尼日利亞政府為了制止童婚,規定任何一個男子同在學校學習的女孩子結婚都要坐牢和罰款,但童婚的發生率并沒有降低。
在尼日利亞曾發生過這樣一出慘劇:在該國北部的一個鄉村,一個年僅9歲的小女孩被迫嫁給了一個年紀大得足以可以做她父親的男人,在婚后的兩年多時間里,這個小姑娘和她丈夫一起生活。她曾三次逃離家門,但都被丈夫找回。再她又一次出逃被抓回家后,她丈夫用蘸了毒藥的斧頭殘忍地剁掉了她的雙腿。她雖被急送醫院,但終因傷勢太重而死在醫院里。
童婚文化產生的原因是多個的。其中之一是非洲國家對“女性”的認知態度。莫桑比克伊尼揚巴內省的兒童、女性與社會行動部主管桑巴內說,“我們的社會判斷一名女孩成為一名女性的標準就是,當女孩來了月經,她就能當作成熟女性來看待了。按照國際的定義,18歲才算成年,但在莫桑比克,人們只看你身體成長得如何,如果這名女孩看上去像個女人,那她就是個女人。”
而一些社會文化認為,讓女孩在青春期之前嫁出去可以給家庭帶來祝福,因為女孩子被很早嫁出去可以確保她們的處女之身,這樣她們才有做新娘的經濟價值,她的家族的榮譽也能保住,確保女孩不會未婚先孕給家庭帶來恥辱。
在童婚的背后,經濟的貧困同樣是一個很大的助推力,假如一名女孩在少女時就能結婚,那她的父母就能拿到更多的錢并用來養活家庭。
尼日爾女孩瑪利亞結婚的時候只有13歲,丈夫給了她的父母5萬非洲法郎(約合100美元)彩禮錢就把瑪利亞娶回了家。不過,她爸爸在婚禮前就把這筆錢花光了,她被送到丈夫家時身上只帶著一塊睡覺用的防水布。她的丈夫把她鎖在小屋里,她想躲開他,結果被他抓住胳膊摔在地板上。第二天,他去了尼日利亞,已經7個月了,還沒有回來。
尼日爾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特別是近年來持續的干旱導致大饑荒,這就讓許多父母被迫把未到法定年齡的女兒嫁出去,嫁掉一個女兒不僅可以讓家庭少一張吃飯的嘴,也可以帶來一筆嫁妝稍微改善一下家庭經濟狀況。
由于童婚的流行,這讓尼日爾成為不適合女性生存的國家。
漫長的改變
不過,不是所有的童婚是被迫的。一些女孩認為,不想讀書,家庭條件也不是那么好,為什么不在年輕的時候就找個依靠呢?現年17歲的莫桑比克女孩艾伯蒂娜在她15歲的時候就結婚了。她羞怯地說,“有一天,我正在市場上買椰子,他看到了我并和我搭訕,恰好他是我喜歡的類型,于是我們很快就婚了。”
在婚姻只出,艾伯蒂娜的父母一次次勸說她回家,因為父母覺得她會受到丈夫的虐待。但她沒有聽父母的話,她16歲的時候生了一個兒子,父母自此也不再堅持勸說了。她說,“我結婚是一個更好地選擇,丈夫讓我有了生活保障,而且這里很多女孩結婚都很早,沒有人介意這事兒。不過,社工到是經常來看我。”
艾伯蒂娜的社工叫瑪利亞.南博瑞特,她對艾伯蒂娜恨同情。她說,“雖然艾伯蒂娜并不反感現在的生活,但我們還是嘗試給她一些建議,向她指出更好的道路,比如說繼續去上學,或是找一份能夠養活自己的工作。”
現在,更多的人投入到消除童婚的行動中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認為,這些女孩應該得到生育健康服務,非洲政府也應保障對更多的女孩進行出生登記以獲悉她們的年齡,并加強執法防止童婚現象。
一些國家也制定了政策逐步消除童婚。比如說非洲國家馬拉維衛生部長卡瑟林·古塔妮表示,該國正努力采取一系列步驟消除童婚,這些步驟包括:普遍提供免費小學教育;與社區領袖合作,使人們認識到讓孩子們特別是女孩上學的重要性;落實政策,使懷孕女生可以在生育后返回學校繼續接受教育;與議員合作,將法定婚齡提高到18歲;提供對年輕人友好的衛生服務,使年輕人獲得信息,幫助他們就自己的生殖健康做出知情決定。
在消除童婚的行動中,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曾說:“我敦促各國政府、社區和宗教領袖、民間社會、私營部門和家庭,特別是男人和男孩,發揮各自的應有作用,讓女孩還是女孩,而不是成為新娘。”但面對根深蒂固的文化與難以改變的貧困狀態,落后地區與國家的童婚現象無疑仍將長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