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胃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在惡性腫瘤中一直居高不下,給患者和他們的家庭帶來了極大的痛楚。胃癌患者病情復雜,常規治療包括手術、放化療、靶向治療等。隨著醫學的發展,這些治療方法給患者帶來了很大的益處,但也帶來種種不良反應。術后中醫調治能夠全面考慮患者的身體狀況,配合西醫治療,可以起到減毒增效的作用。同時,可以提高患者機體的免疫功能、延長生存期,并減少術后復發轉移。
中醫學雖無“胃癌”這一稱謂,但對其認識可謂源遠流長,歷代文獻中“胃脘痛”、“噎膈”、“反胃”、“翻胃”、“積聚”、“伏梁”等多種疾病中均有與胃癌相似的描述。中醫認為腫瘤是怎樣發生的呢?《黃帝內經》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觀點:“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边@里的“正氣”是指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和防病抗病的能力。如果這些能力正常,外邪就不易侵襲人體;反之,外邪就容易侵襲人體而致病。所以,中醫認為正氣虧虛是胃癌發病的一個重要的原因,上海市名中醫邱佳信教授就提出了“有瘤體必虛”的觀點,這非常符合千余年來中醫對胃癌發病的認識。
中醫治療胃癌非常重視扶正,也就是使人體虧虛的“正氣”恢復正常,這是治本的方法。講到“正氣”就不得不提到“脾”。中醫“脾”的概念不同于西醫學的“脾臟”,它囊括了多種消化系統的功能,如腸道、肝臟、胰腺、唾液腺等多種消化腺的功能等。因此中醫一直將“脾”視作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也就是說人體的物質基礎。我們講到的防病抗病能力的物質基礎均來源于“脾”,只有“脾”的功能正常了,人體才能得到各種營養物質的補充,防病抗病的能力也隨之提高,“正氣”才能恢復正常。
胃癌發生在消化系統,也會影響消化功能。手術治療,如胃的部分切除,會影響消化功能。某些化療藥物的不良作用更會抑制消化腺分泌或引起惡心、嘔吐等癥狀?;颊叩南δ墚惓#偷貌坏胶芎玫臓I養補充,其它的器官和功能也會受到影響。患者往往會表現為神疲、乏力、面色不華、腹瀉、惡心、嘔吐、舌邊有齒印、脈細軟無力等,這些表現中醫都稱之為脾虛。
通過健脾益氣的中藥,比如黃芪、黨參、山藥、太子參、茯苓、白術、扁豆、芡實、黃精等,可以糾正胃癌術后患者的脾虛狀態,改善癥狀。臨床研究也發現以健脾為主的中藥配合化療、生物治療能夠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復發轉移、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此外,健脾益氣的中藥也可提高白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水平,減少惡心嘔吐,改善失眠、夜寐不安等放化療引起的不良反應。
除了藥物治療外,還要調整生活方式,注意生活規律、飲食合理。平時要均衡飲食,增加膳食中纖維素、抗氧化微量營養素的攝入,減少脂肪的攝入量,控制煙熏和鹽腌食物的攝入,不吃霉變食物以及避免飲酒、吸煙。如果經常有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面色晄白、脈軟無力、舌淡、舌邊有齒印、容易感冒、自汗等癥狀,應適當多進食乳鴿肉、腐竹、豬肉、糯米、粳米、白扁豆、鯽魚、鯉魚等,經常出現面色蒼白或暗黃、唇色淡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麻,婦女行經量少、延期甚至經閉等,可適當進食動物血、動物肝臟、動物脊骨、黑芝麻、黑木耳、紅糖等。
門診時間:
周三下午 特需門診(石門一路67弄1號)
周四上午 特需門診(芷江中路27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