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燕妮
廣東省湛江中心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廣東 湛江 524038
?
艾滋病患者機會性感染的臨床特點分析
馬燕妮
廣東省湛江中心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廣東湛江524038
【摘要】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機會性感染的臨床特點。方法:對感染科收治的126例發生機會性感染的艾滋病患者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統計機會性感染種類,分析CD4+T細胞計數與機會性感染的關系。結果:126例患者共發生機會性感染306例次,主要機會性感染種類為細菌性肺炎、PCP、肺結核、口腔念珠菌感染及隱球菌腦膜炎。CD4+T細胞計數<200個/μl的艾滋病患者機會性感染發生率為87.30%,較CD4+T細胞計數≥200個/μl的患者12.70%的發生率明顯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艾滋病機會性感染復雜、多樣、難治。隨著CD4+T細胞計數的降低,患者機會性感染發生率增加。在臨床上加強各類機會性感染的早期診斷與預防控制,對患者治療及預后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艾滋病;機會性感染;臨床特點
艾滋病是因感染HIV病毒引起T淋巴細胞免疫功能受損而導致[1],其主要特點為免疫功能損害,是危害性極大的傳染性疾病。人體喪失免疫功能后,條件致病菌即可乘虛而入[2],侵入人體后導致各種疾病。誘發機會性感染的病原體種類多,臨床表現復雜[3],筆者對我院感染科收治的126例艾滋病機會性感染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總結其特點,以期為臨床診斷與治療提供依據。現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感染科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6例發生機會性感染的艾滋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7例,女49例,年齡23~57歲,平均(36.13±5.25)歲。感染途徑為靜脈吸毒52例,性傳播感染38例,輸血感染31例,途徑不明5例。
1.2方法
1.2.1病原學檢測①卡氏肺孢子蟲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 PCP):取肺泡灌洗液、穿刺物涂片或毛刷液,六胺銀染色后進行鏡檢,發現有包囊;②結核桿菌與鳥型分枝桿菌復合物:痰涂片檢查,尋找分枝桿菌和抗酸桿菌,對肺外結核可結合病理診斷;③皰疹病毒(HSV):對血清中HSV抗體進行檢測;④弓形蟲:對血清中弓形蟲抗體進行檢測;⑤其他真菌及細菌感染:采用全自動細菌鑒定儀鑒定菌種。
1.2.2CD4+T細胞計數采集患者抗凝全血送由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檢測。
1.3觀察指標統計機會性感染種類;分析CD4+T細胞計數與機會性感染的關系。
1.4統計分析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機會性感染發生情況126例患者共發生機會性感染306例次,主要的機會性感染種類為細菌性肺炎、PCP、肺結核、口腔念珠菌感染及隱球菌腦膜炎,具體見表1。

表1 機會性感染發生情況 (例)
2.2CD4+T細胞計數與機會性感染的關系隨著CD4+T細胞計數的降低,艾滋病患者機會性感染發生率增加。CD4+T細胞計數<200個/μl的艾滋病患者機會性感染發生率為87.30%,較CD4+T細胞計數≥200個/μl的患者12.70%的發生率明顯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CD4+T細胞計數與機會性感染的關系 (例)
3討論
艾滋病合并機會性感染患者臨床表現復雜多樣,常見主要癥狀為發熱、腹瀉、咳嗽、消瘦乏力、記憶力下降等[4],機會性感染往往會加重病情,影響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效果,患者預后極差,死亡率較高[5]。故艾滋病強調綜合性治療,分析艾滋病患者機會性感染特點,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有著重要意義。
因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全面下降,各類原蟲、病毒、真菌及細菌感染可同時出現,主要累及呼吸系統、口腔、淋巴結、消化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及皮膚等。本研究結果顯示,126例患者共發生機會性感染306例次,主要感染類型為細菌性肺炎、PCP、肺結核、口腔念珠菌感染及隱球菌腦膜炎,其中不少患者同時合并多種機會性感染[6],給臨床診斷與治療帶來一定困難。實踐中可依據本研究結果對部分診斷不明確患者進行篩查與診斷,以降低治療的盲目性[7]。
對艾滋病患者而言,無論是否進行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對機會性感染加以預防和治療都可減緩病情,延長生命。CD4+T細胞計數的高低反映了患者機體的免疫水平,本研究發現,CD4+T細胞計數≥200個/μl的艾滋病患者機會性感染發生率占12.70%,而<200個/μl的患者發生率則高達87.30%,且隨著CD4+T細胞計數的降低,艾滋病患者機會性感染發生率增加,提示CD4+T細胞計數的急劇下降預示著艾滋病的進行性發展,與機會性感染的發生密切相關,是其診斷的重要指標。因此,對艾滋病患者應定期進行CD4+T細胞計數監測,加強對機會性感染的一級、二級預防,及時做出正確判斷,可為臨床診斷與治療提供重要指導作用[8]。
綜上所述,艾滋病機會性感染具有復雜性、多樣性和難治性特點,以細菌性肺炎、PCP、肺結核、口腔念珠菌感染及隱球菌腦膜炎較為多見。隨著CD4+T細胞計數的降低,患者機會性感染發生率增加。臨床加強早期診斷,及時預防與治療各類機會性感染,對患者治療與預后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鄧志海,楊華玲.晚期艾滋病患者機會性感染死亡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8):127-128.
[2] 奚菊梅,付乾坤.澂江縣艾滋病患者機會性感染監測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34):391-392.
[3] 何盛華,周銳鋒,劉大鳳,等.四川地區1465例艾滋病患者機會性感染分析[J].重慶醫學,2014,43(5):592-593,596.
[4] 楊峰,杜磊.艾滋病合并機會性感染63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6):1-3.
[5] 毛莉萍,徐建中.169例艾滋病患者機會性感染臨床分析[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13,23(2):293-295.
[6] 韓居才.168例艾滋病合并中樞神經系統機會性感染病例的臨床分析[J].中國艾滋病性病,2014,20(10):766-768,773.
[7] 張文霞,張廣軍,梁文霞.成人人類獲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機會性感染92例特點臨床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5,15(3):425-426.
[8] 劉莉,張仁芳,沈銀忠,等.首次住院艾滋病患者機會性感染的特點[J].中華傳染病雜志,2013,31(2):97-100.
(收稿日期:2015.09.29)
【中圖分類號】R512.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1-0068-02
作者簡介:馬燕妮(1980-),廣東郁南人,大學本科,主治醫師,E-mail:jb_28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