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景樹
山東省慶云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藥品稽查大隊,山東 慶云 253700
?
巴曲酶聯合低分子肝素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療效觀察
閆景樹
山東省慶云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藥品稽查大隊,山東慶云253700
【摘要】目的:觀察巴曲酶聯合低分子肝素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60例,按治療方法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給予低分子肝素鈣皮下注射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巴曲酶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巴曲酶聯合低分子肝素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臨床療效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下肢深靜脈血栓;巴曲酶;低分子肝素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化,老年人發生髖部骨折的人數呈遞增趨勢,而手術風險及隨之而來的術后并發癥也呈上升趨勢,下肢靜脈血栓是最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是由于下肢深靜脈血管內血液的不正常凝結,阻塞血管管腔,導致血液回流發生異常而造成的。患者在急性期采取手術取栓治療,手術風險大,創傷大、血栓取凈率低,預后滿意度低。筆者通過對此研究,觀察巴曲酶聯合低分子肝素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慶云縣人民醫院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下肢靜脈血栓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治療方法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其中觀察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60~72歲,平均年齡(63±3.5)歲;體重45~75kg,平均體重(55±4.5)kg;無下肢靜脈血栓癥狀者10例,有癥狀者20例;發生部位:左側骨折12例,右側骨折13 例,雙側骨折5例。對照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62~75歲,平均年齡(64±4.5)歲;體重46~76 kg,平均體重(56±5.5)kg;發生部位:左側骨折12例,右側骨折13 例,雙側骨折5例;無下肢靜脈血栓癥狀者10例,有癥狀者2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體重、病情、發生部位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及排除標準入選患者均符合下肢靜脈血栓的診斷標準[1],近期尚未使用溶栓類藥物進行治療;排除心、腦、腎等臟器有嚴重功能不全者,嚴重的活動性出血者者,下肢深靜脈血栓診斷不明確者,以及近期有重大手術史者;排除惡性腫瘤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先經過巴曲酶和低分子肝素皮試,對兩藥物過敏者排除。
1.3診斷標準[1]患者出現下肢局部腫脹,觸診時患者自述局部有明顯壓痛感,有的疼痛劇烈,皮膚溫度顯著高于健側,觀察患肢皮膚色素沉著,呈暗紅色或青紫色,經彩色超聲多普勒檢測,深靜脈腔內血流信號不顯著,符合上述標準者,即可視為下肢靜脈血栓形成。
1.4治療方法對照組常規給予口服降壓藥、降糖藥,并囑患者抬高患肢,促進下肢靜脈回流,緩解疼痛,減輕水腫,給予低分子肝素鈣(天津紅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p0000706,規格:0.4ml:5000IUl/支)0.4 ml皮下注射,每日早晚各一次;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聯合巴曲酶(北京托畢西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p0031074,規格:1ml:10BU/支)治療,首次劑量給予10BU加入100ml生理鹽水靜脈點滴,以后給予5BU加入100ml生理鹽水靜脈點滴,隔日1次。兩組均以7d為一個療程,均治療2個療程。
1.5療效評定[2]顯效:雙下肢腫脹、疼痛完全消失,皮膚溫度恢復正常,復查時彩色多普勒顯示血管內膜光滑,血栓消失,血流恢復正常;有效:雙下肢腫脹、疼痛減輕,復查時彩色多普勒顯示血管充盈較前改善,血流充盈度較前改善;無效:雙下肢腫脹、疼痛仍然存在,復查時彩色多普勒顯示血管內膜無改善,血流充盈度無變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 .6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7.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100%,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3.3%。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兩組藥物不良反應比較觀察組患者給藥期間有2例出現牙齦出血;對照組患者有3例出現牙齦出血,有3例出現皮下瘀斑,未給予特殊治療,停藥后癥狀消失,兩組均無嚴重出血癥狀出現。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由于高齡患者自身骨質疏松、行動不便,容易發生跌倒,出現髖部骨折,髖部骨折也是近年來高齡患者的常見骨折類型,治療方法多選用手術療法。而老年人心腦血管等基礎疾病較多,加之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容易誘發栓子形成。大手術后患者尤其老年人,容易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其疾病發生幾率較高,是患者術后并發癥死亡的主要原因,深靜脈血栓形成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當患者出現肢體突然腫脹,局部疼痛等癥狀時,應立即進行實驗室檢查,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以及肺動脈栓塞和血栓后綜合征,病情嚴重者,可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誘發死亡。
目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措施主要包括物理預防和藥物預防兩種方法。物理預防,就是通過減少血液瘀滯、加速血液流動來避免血栓形成;藥物預防,一般用抗凝藥物治療,主要用于血栓已形成的患者,其作用是防止已形成的血栓繼續加重,避免再次形成新血栓。如何有效預防老年人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是臨床治療中研究的難題。在骨科,老年髖關節周圍骨折手術較多,預防圍術期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是一項重要的工作。目前低分子肝素在臨床應用比較廣泛,治療效果也較為滿意。臨床上最常用的抗凝藥物主要有兩大類:低分子肝素和Xa因子抑制劑。低分子肝素是由普通肝素經物理、化學或酶解聚的方法精制
而成的,是從標準肝素中分離出來的低分子肝素片段,分子量較低,而活性較強,相對分子質量為3000~8000,是一種新型的抗凝血酶Ⅲ依賴性抗血栓形成藥。藥效學研究表明[3],其可有效抑制體內、外血栓和動、靜脈血栓的形成,特別適用于預防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具有抗血栓活性和抗凝血活性。與普通肝素相比,其抗血栓作用更強,且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比較低[4]。低分子肝素是纖維蛋白單體激活因子Ⅷ交聯后,再經纖溶酶水解所產生的一種特異性降解產物,不影響血小板聚集,也不影響纖維蛋白原與血小板的結合,在發揮抗栓作用時,引起出血的可能性較小,是一種特異性的纖溶過程標志物,對血小板計數、D-二聚體定量、纖維蛋白原定量影響較小,所以低分子肝素優于普通肝素,可反映纖維蛋白的溶解功能。巴曲酶是從矛頭蛇蛇毒中提取出來的制劑,該藥物能夠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從而抑制血栓形成。藥物進入機體后,分解血纖維蛋白原、溶解血栓,藥物作用較強,不良反應小,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備受臨床關注。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有效率為100%,對照組患者的有效率為83.3%(P<0.05)。兩組藥物不良反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巴曲酶聯合低分子肝素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臨床療效顯著,兩種藥物在臨床實際應用中可起到協同作用,具有有效性高,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小等優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古旭云, 朱昱冰, 趙磊,等.鹽酸替羅非班聯合低分子肝素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療效[J]. 實用醫學雜志, 2014,30(02):298-300.
[2] 饒俐.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在下肢深靜脈血栓診斷中的價值[J].中醫正骨,2015,16(06):23-28.
[3] 陸景華,張錫光,滕兆偉,等.利伐沙班與低分子肝素在預防老年患者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后血栓形成的對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24(02):668-670.
[4]王東,張詠,潘金保,等.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聯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急性進展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J]. 卒中與神經疾病,2015,22(03):160-162.
(收稿日期:2015.10.09)
【中圖分類號】R65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1-00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