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貴川
(作者單位:重慶市武隆縣廣播電視臺)
?
全媒體下縣級廣播電視臺技術管理探討
鄧貴川
(作者單位:重慶市武隆縣廣播電視臺)
摘 要:通過對武隆廣播電視臺現有技術設備應用、技術管理現狀進行分析,從而對做好全媒體下武隆廣播電視臺技術管理工作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全媒體;新技術;新思維;技術管理
為緊跟融合媒體時代的發展步伐,傳統廣電媒體開始主動擁抱新媒體,用全媒體發展策略實現自我突破。關注用戶本身,感知用戶的位置、喜好、使用的設備,隨時隨地為用戶提供喜歡的節目已經成為傳統媒體轉型趨勢。同時,在轉型中建立高效、泛在的采集渠道,整合龐大、豐富的內容資源,并建設極速、流暢的編制平臺成為變革的焦點,要成功實現變革,進行技術革新、設備改造將是變革成功與否的關鍵,這將給技術管理者帶來新的使命、新的挑戰,下面作者將圍繞武隆廣播電視臺技術設備應用、技術管理現狀等情況進行深入分析,就如何做好全媒體下武隆廣播電視臺技術管理作如下探討。
1.1 技術設備應用情況
自2013年重慶區縣標準化電視臺建設序幕拉開以來,武隆廣播電視臺參照標準化電視臺建設標準大力推進全臺網建設,對攝錄、制作和媒資等進行全面升級改造,已基本實現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播出、媒資等系統設備網絡數字化、高清智能化功能,已配置高清攝錄、虛擬演播、無人機航拍等新技術、新裝備;同時,武隆廣播電視臺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率先樹立全媒體思維,加快傳統與新媒體融合發展步伐,網絡電視臺、微信手機客戶端等新媒體建設初見成效。
1.2 技術設備后續建設預測
根據重慶區縣標準化電視臺建設要求和武隆廣播電視臺目前實際情況,武隆臺急需改善辦公用房條件,并按標準臺建設要求對演播室、節目播控、節目制作、中心數據和配電等功能用房進行系統的標準設計,涉及各技術功能用房通風、恒溫、消防、監控、門禁等系統環境建設,涉及演播室燈光、音控和配電等周邊專業配套系統建設,涉及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團隊、制播流程、發布平臺的融合建設。
2.1 技術管理思維滯后,新技術應用水平低
2.1.1 全媒體思維還未植根于技術管理人員
互聯網、云技術的飛速發展直接沖擊年輕用戶的流失和廣告的分流,電視臺傳統媒體面臨的危機正不斷加劇,然而,武隆臺技術管理人員是否清楚認識傳統媒體所面臨的危機,是否正在思考如何去突破、扭轉傳統媒體所面臨的危機,答案尚未可知。
2.1.2 新技術尚未得到廣泛應用
互聯網、云技術等已深遠地影響到每一行業,且發生了翻天覆地變。電視臺作為信息傳播的窗口,理應走在新技術應用的前列,實際上武隆臺采、編、播及辦公網絡一體化尚未建成,對全臺設備進行云維護管理概念還未深入每一位員工,更談不上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來指導全臺的業務工作,媒體融合發展之路任重道遠。
2.2 技術管理人才缺乏,技術設備利用率低
武隆廣播電視臺設備已從模擬制播分離時代進入數字高清制播網絡一體化時代,并快步向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團隊、制播流程和發布平臺融合一體化時代邁進,武隆廣播電視臺采、制、播等系統已完全具備高清智能化、數字網絡化功能,但實際上并沒有真正實現采、制、播高清數字網絡一體化,其原因除受基礎環境設施影響外,數字網絡技術人才缺乏也是其一個重要的原因,導致技術設備利用率低,難以發揮最大效益。
2.3 技術保障模式傳統,設備維護難以到位
武隆廣播電視臺在技術保障上“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觀念根深蒂固,仍以封閉、僵化、控制性模式為主,技術維護、技術支撐由少數幾個人負責,實際崗位操作人員不了解設備原理、性能,未掌握常見故障現象判斷與處理方法,這樣導致的問題有二:一是故障處理難以及時,影響工作正常運轉;二是設備日常維護難以到位,設備使用壽命大大降低。
2.4 技術管理對象眾多,技術設備日新月異
2.4.1 技術管理對象眾多
技術管理內容包括技術引進、技術培訓、技術改造和技術維護等。電視臺技術管理對象主要包括3個方面:一是涉及采、錄、編、審、存、播、傳輸、發射和網站等專業設備的技術管理;二是涉及配電、燈光、音響、溫控、無人機航拍、虛擬演播和外場轉播等專業配套設備技術管理;三是涉及消防、通風、溫控和監控等環境設備的技術管理。
2.4.2 技術設備日新月異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受眾需求不斷變化,無人機航拍、轉播車、虛擬演播系統等廣電周邊設備陸續在武隆廣播電視臺得到配置,特別是數字技術發展,廣電采、編和播等專業設備軟件更新換代速度明顯加快,由過去設備軟件5年、3年不落后到現在設備軟件月月有新產品、時時有更新,真所謂日新月異。
針對武隆臺存在技術管理思維滯后、人才缺乏、模式傳統、對象眾多等實際問題,筆者認為應從思維、體系和隊伍3個方面著手做好正處于轉型期的武隆廣播電視臺技術管理工作。
3.1 樹全媒體思維,把準技術管理方向。
3.1.1 樹全媒體思維
思維決定方向,根據上述對行業現狀的分析,全媒體建設策略無疑是傳統媒體面臨危機的突破口,為此,做好技術管理必須樹立全媒體思維。筆者認為:一要弄清為什么要轉,互聯網、數字技術發展直接導致傳統媒體年輕用戶的流失和廣告分流,為求生存,不轉不行;二要弄清怎么轉,以受眾為導向,以隨時隨地為用戶提供喜歡的節目為轉型目標,以建設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團隊、制播流程、發布平臺的融合為內容。
3.1.2 把準技術管理方向
技術管理應以全媒體建設內容、標準為導向,以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團隊、制播流程、發布平臺的融合為目的,把準技術設備引進、技術改造、技術培訓和技術保障等技術管理的服務方向。
3.2 樹新技術思維,創新技術管理體系
3.2.1 樹新技術思維
技術影響行為,互聯網、智能手機的應用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詮釋,試問一天沒有手機、沒有網絡會怎樣?所以,技術管理者必須樹立新技術思維,深刻認識新技術影響生活、行為的客觀事實,永遠保持對新技術渴望欲,充分運用互聯網、云計算、云維護和大數據等新技術來服務于武隆廣播電視臺技術管理,推動傳統封閉、僵化、控制的技術管理模式向開放、人本、服務技術管理模式轉變。
3.2.2 創新技術管理體系
針對武隆廣播電視臺技術人員少、力量簿的實際,須創新技術管理體系,筆者的建議,一是構全員維護體系,即以各崗位實際操作人員日常維護為主,臺技術骨干定期巡檢為輔,第三方(經銷商)作保障的技術管理體系,明確各項設備日常維護責任人、內容、標準和時間。二是建全臺局域網體系,真正實現全臺辦公、采、編和播等業務系統網絡數字化、自動智能控制化,實時、精確監測各系統運行狀況,提升網絡運行安全能力,提高單位工作運轉效率,降低運行成本。三是引入云維護技術體系,實時監測、維護重要信息業務系統,確保重要設備系統運行安全。
3.3 樹新人才思維,抓好技術隊伍建設
3.3.1 樹新人才思維
人才決定未來,那么如何為武隆廣播電視臺未來廣電技術管理做好支撐保障呢?筆者認為,必須樹立復合型技術人才思維,認清未來廣電技術管理不僅需精通廣電設備傳統技術人才,更需即懂傳統廣電設備技術管理又懂數字網絡維護還懂廣電宣傳業務的復合型人才,并有針對性、系統性地抓好技術隊伍建設。
3.3.2 抓好技術隊伍建設
前面已明確武隆廣播電視臺需要的技術人才,在此著重談如何進行隊伍建設。在引進急需人才的基礎上,重點應加強現有技術人員能力的提升,并主要從3個方面:一要走出去,拓寬技術人員的視野,了解行業發展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找準自己差距,定位自身努力方向;二要請進來,現場向技術人員傳授指導實際技術要領,提升實際操作能力;三要建機制、搭平臺,激發技術人員自主創新能力,勇于在實踐中模索、梳理、總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