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宇霽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藝術學院)
語言類節目的發展現狀——以《奇葩說》為例
范宇霽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藝術學院)
最近兩年,隨著真人秀電視節目的迅猛發展,談話類電視節目在節目市場中略顯弱勢。與此同時,談話類網絡節目卻在視頻門戶網站的綠蔭下萌發出了新的生機和活力。網絡自制劇和網絡自制節目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不是稀奇,但是以互聯網為主要載體的、根植于視頻門戶網站的語言類節目卻仍然在行業內的一枝獨秀。《曉松奇談》《奇葩說》等節目的成功,可見語言類節目仍然有很強的生命力。
奇葩說;語言類節目;網絡自制
在中國互聯網行業中,視頻門戶網站占據著十分巨大的瀏覽量和用戶群。優酷、土豆等早期門戶網站在發展、競爭、合并的過程中,或多或少失去了行業的競爭力。然而,愛奇藝、BILIBILI等門戶網站卻在不斷創新和革命中獲得了飛速的發展。愛奇藝作為視頻門戶網站中的新起之秀,在近年來突飛猛進地發展,并一舉占領了視頻類平臺的巨大市場。
《奇葩說》作為一檔集網絡自制與愛奇藝獨播兩個特點于一身的語言類綜藝節目,雖然不兼具所有平臺的優勢,卻可以說具備了很多典型的特點。《奇葩說》是由愛奇藝馬東工作室制作出品的我國第一檔以辯論為形式的網絡語言類節目。自2014年開播以來,《奇葩說》的播放量始終保持著一個驚人的數字。雖然作為愛奇藝獨播的綜藝節目,失去電視、其他視頻門戶網站的平臺,《奇葩說》仍然具備其他網絡自制的獨播節目難以比擬的優勢。
《奇葩說》節目的宗旨是“尋找最會說話的人”。這中間所涵蓋的兩個揭示了這個節目復合的性質。
首先,我們從“尋找”一詞中不難看出,《奇葩說》是一檔具有選秀性質的節目。每一期的“奇葩”選手在經過海選、面試、淘汰機制后,進入節目錄制。這個節目的選秀性質,決定了選手們在節目錄制過程中所面臨的淘汰所帶來的壓力,和每一期節目選手去留給觀眾們帶來的緊張感和期待,是這個節目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我們從“會說話的人”一詞中可以了解,這個節目的本質仍然是一個語言類節目。少見的使用“辯論”作為節目的形式,觀眾們可以從中得到辯論帶來的觀點的碰撞,相比大多數語言類節目的談話方式,辯論更能激起觀眾們的共鳴,使觀眾們能夠真正參與進節目中來。
2.1新穎的廣告植入方式
采用愛奇藝獨播的方式,《奇葩說》的觀眾更多是青年網民群體。所以,在廣告商的定位中可以看出節目組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美特斯邦威、燕麥牛奶、自拍神器等產品的主要消費者就是青年觀眾群。
同時,可以明顯地看出,廣告詞的設計也獨具風格。從一開始的“不走尋常路”到“時尚時尚最時尚”,廣告語的轉換顯示出節目組在迎合青年觀眾口味、創造引人注意的廣告語時下了一番功夫。經過實踐也可以證明,廣告語的更改很好地提高了廣告本身的效果。
在廣告植入這個方面,大部分企業和商家選擇把廣告的內容轉化為不易發現的形式,將商品和品牌信息傳輸給觀眾,使受眾對產品留下印象,達到隱形銷售的目的。然而,《奇葩說》欄目組采取的則是將廣告內容直接插入節目中,試圖達到一個生硬的沖突效果。通過這種沖突,觀眾反而會對進行植入的品牌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2.2年輕活潑的剪輯方式
數據顯示,《奇葩說》的絕大部分觀眾來自于40歲以下的青年群體。這樣的觀眾群,決定了節目存在的形式必須是年輕的、活潑的,決定了節目的剪輯方式必須是新穎的。與眾多語言類節目不同的是,《奇葩說》用一種充滿“吐槽”的剪輯方式,添加具有活力的、搞笑的字幕和圖片,使節目現場形成一種有趣、搞笑的氛圍。年輕、活潑的剪輯方式不同于電視平臺中出現的大部分語言類節目所采用的謹慎、嚴肅的風格,帶給節目的是更多的活力和趣味。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所感受到的節奏也是活潑的。
《奇葩說》節目所討論的話題,正因利用了網絡平臺相對較松弛的審核制度,朝著更加敏感的熱點話題發展。節目所選取的話題,基于網友們在網絡平臺上最經常討論的話題,將敏感和熱點帶入了節目。正因為如此,即便面對相對松弛的網絡審核制度,《奇葩說》仍然出現了被廣電部門要求下撤的話題。
總結來說,《奇葩說》節目所體現的是綜藝節目發展的新趨勢,是語言類綜藝節目的發展新方向。它向我們展示了互聯網、新媒體環境下,綜藝節目發展的全新可能性。在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和日漸廣闊的新媒體環境下,語言類節目的新突破口一定是新媒體的平臺。當電視媒介日漸衰落,新媒體平臺將會為綜藝節目開拓一片新的天地。
[1]李琦.愛奇藝網絡獨播綜藝節目《奇葩說》植入廣告特色分析[J].傳播與版權,2015(9).
[2]成青青.淺析網絡綜藝節目《奇葩說》的成功之處[J].新聞世界,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