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珊
(作者單位:昆明廣播電視臺)
大媒體——傳統廣電與新媒體融合發展之路
徐 珊
(作者單位:昆明廣播電視臺)
隨著社會的向前發展,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傳播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就來自于——新媒體,傳統的廣電媒體在面對新媒體時,怎樣將二者融合起來,這就是本文要探討的問題。
傳統廣電;新媒體;融合
隨著新媒介技術的發展,新媒體不斷涌現,大眾的思想意識、見識廣度也在不斷提升,因為新媒體自身的便捷性,使得傳統媒體逐漸喪失其主導地位,這個時候,將新媒體與傳統廣電很好地融合起來就顯得尤為重要。
新媒體的關鍵之處就在于這個“新”字,新是相對于舊而言的,所以,新媒體是一種相對的概念,從這個角度而言,可以從時間觀念出發來理解新媒體。比如,從最初的報刊雜志到后來的音頻廣播,廣播對于報刊雜志來說就是新媒體;從廣播到后來視聽結合的電視,電視對于廣播來說就是新媒體;而現在,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數字技術等擁有比廣電更加強大的功能,所以,它們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新媒體。如果不按照這種思維來看待新媒體的話,那么還有一種理解,即利用現代新興技術的媒體就被稱之為新媒體,比如上文提到過的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以及實時傳輸技術等,這種觀點把“新”重點放在了現代技術上,而不是與過去的對比上。新媒體最大的優點就是具有實時互動性和快速性,因此,也有人認為具備了這兩點就可以稱之為新媒體。上面的幾種理解,從不同角度定義了新媒體,它們有各自的可取之處也有不足之處,不過,不管是哪一種,都肯定了新媒體的先進性,都讓我們對新媒體有了更加充分的認識。
2.1傳統媒體與網絡技術的關系愈加親密
網絡是現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它帶給我們巨大的信息量和海量的資源,讓這個世界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利用網絡技術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常態,面對這種現狀,傳統的廣電媒體已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將網絡技術的先進性融入到自身的運營中,比如,一些電視臺開辦了微博官方號、微信公眾號等,人們在網絡上即可了解這些媒體的動態,媒體利用網絡的便捷性增加了自身的使用價值。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公眾對傳統廣電媒體的參與度,也促進了網絡技術的普及,形成了一個互利雙贏的局面。且由于網絡的實時互動性和開放性,使得公眾參與政治討論的門檻降低,大家可以在不違背相關政策法規的前提下自由發表言論,無形中提高了公民的政治參與度,而政府部門也可以通過網絡和公民直接交流,這樣的雙向互動,有利于政府決策的實施,有利于拉近國家與公民的距離。
2.2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逐漸形成“一整套”的模式
在傳統媒體開始利用網絡技術之后,隨著經驗的積累與融合度的成熟,傳統媒體不斷擴大自身在新媒體上的影響力,從最初的開設網絡平臺到現在的開發APP終端、官方網站等,已經形成了一套從“舊”到“新”的完整媒體模式,既保存了原有的廣電影響力,又拓展了網絡的影響力,從多方面促進了各個媒體的發展。新媒體雖然具有無可比擬的便捷性,但要論“公信力”和采寫編評的信服度,還是傳統廣電媒體更勝一籌。所以,新舊媒體都不能摒棄,要發揮各自的優勢,形成一套完整的媒體模式,帶給受眾更好的傳媒體驗。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APP使用的方便性,網站的及時互動性,否則很難吸引受眾使用。
3.1密切關注變化發展的新媒體
現在的新媒體用“日新月異”來形容毫不為過,以前頗受歡迎的博客、QQ、土豆視頻、天涯論壇等,在現在諸多新興網絡平臺及終端的沖擊下已不復當年的輝煌,有些甚至在短短幾個月內就被不斷涌現的新興事物所淘汰。傳統廣電媒體要做時刻把握現下的主流,在最受關注的新媒體上拓展自己的羽翼,始終出現在公眾的視野當中,這樣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
3.2在新媒體使用中應注意的方法
對于廣電媒體來說,制作好自己的節目內容,滿足大眾的文化需求是最主要的,新媒體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很好地連接公眾與廣電的距離,所以,廣電媒體在新媒體的使用中,要向著與觀眾互動、采集意見、發布預告與擴大知名度的方向前進,讓更多的人不打開電視也能知道節目的動態,在觀看的同時還可以實時對節目發表意見,甚至讓觀眾參與到節目的制作過程中,這樣一來,節目就更能把握住觀眾之所想,制作出優良的符合大眾審美的節目。但是,要注意保持自己節目的原則和特色,觀眾的意見要聽取,又不能一味照搬,廣電媒體要結合自身情況“取其精華”“求同存異”,不斷提升節目的內涵,而不是拉低節目的趣味。
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人民的生活方式,大大促進了信息的傳播,但這并不代表傳統的廣電媒體就應遭到淘汰,雙方擁有著各自的優勢,我們要將二者融合起來,形成符合新時代發展的傳媒鏈條,服務于大眾,服務于社會。
[1]趙多佳.“大媒體”之路——傳統廣電機構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與路徑[J].新聞與寫作,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