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濱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廣播電視臺)
大數據時代廣電新媒體的發展探索
劉海濱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廣播電視臺)
21世紀是數據信息大發展的時代,移動智能終端、網絡社交品臺、電子商務、數字媒體等極大地拓展了互聯網的應用范圍,而在這樣數據不斷膨脹的環境下,傳統廣電媒體必須抓住歷史機遇,完成轉型,才能在大數據時代的傳媒市場上贏得一席之地。
大數據時代;電視臺;新媒體
半個世紀以來,隨著計算機技術全面融入生活,信息爆炸使大數據時代的浪潮來得異常兇猛,許多產業還沒有來得及了解大數據時代的特點,便已經被呼嘯而至的社會變革踢出市場。而廣播電視傳媒作為信息的集散地,它既是大數據的傳播者也是大數據的沖擊對象,因此,在新媒體蓬勃發展的形勢下,傳統的廣電媒體必須認清自身發展的現狀,并努力通過媒體融合適應大數據時代帶來的全新生存環境,以提高市場競爭力。
雖然廣電媒體相較于紙媒而言,具有天然的優勢,但是近幾年隨著網絡視頻的發展,廣電媒體的發展可謂是舉步維艱。大數據對傳統廣電媒體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受眾分流,媒體影響力下降,互聯網時代,社會化媒體如雨后春筍般興起,將廣電媒體的受眾,尤其是年輕受眾分流,導致當前廣電媒體的觀眾呈現出老齡化、農村化的趨勢,其影響力大不如前;二是電視臺的內容失去了獨特性,在大數據時代到來之前,電視節目的內容對于受眾來說,始終是新鮮多變的,但是大數據時代到來之后,網絡媒體通過分析受眾對電視節目的喜好,制作的網絡節目,使媒體內容更符合受眾口味,如美國Netflix公司出品的《紙牌屋》就是大數據時代的產物,而其在受眾中的影響力,也可以看出大數據對于電視節目制作的影響;三是資本、人才的流出,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具有逐利性,而根據當前傳統廣電媒體的發展滯后和新媒體的突飛猛進,資本、人才等資源在新舊媒體之間的重新整合也變得理所當然了。
大數據時代,傳統廣電媒體要想保持發展的活力,就必須在革新理念的前提下,實現與新媒體的融合,進而結合傳統媒體的影響力和新媒體的創造力完成轉型。
2.1革新理念
大數據時代不斷向人們證明“唯一不變的就是變”這一真理,因此廣電新媒體要想發展,就必須轉變觀念,實現從新舊媒體的融合到傳統媒體的轉型的過渡。在理念革新的過程中,廣電媒體要堅持“三要”“三不要”的原則,為廣電新媒體的發展奠定理論基礎。所謂“三要”是指,廣電媒體要加快轉型,在傳統媒體弊端暴漏之前,及時變革其中不符合大數據時代發展要求的電視制作模式;廣電媒體要積極加入到新媒體的陣營中來,利用現代化傳播理念支持廣電媒體的變革;廣電媒體要保持謙虛的態度,對于網絡傳媒中存在的知識短板要敢于從頭學起。 “三不要”是指,廣電媒體不要進行身份設限,而是要用全媒體的理念,接納不同受眾群體,探索新電視節目發展方向;廣電媒體不要盲目回避,因為大數據顯然已經成為一股不可抗拒的發展洪流,而處于社會發展大潮中的媒體要做的應該是迎難而上,而不是逃避推脫;廣電媒體不要抱著傳統優勢,盲目自大,柯達、諾基亞的發展悲劇已經向那些固守陳規的企業敲響了警鐘。因此,廣電媒體應該在歷史教訓中總結經驗,放下身段,積極融合到新媒體的發展中來。
2.2網絡支持
廣電媒體的轉型不該是一蹴而就,而是應該遵循一定的發展思路。首先,借助互聯網實現將電視節目從線下轉到線上,如湖南電視臺就已經建立了“電視+網絡”的模式,芒果TV會將當天播出的電視節目及時上傳到網絡上,這樣既能為那些錯過直播的人提供重播的機會,也能為那些想要反復觀看的人提供便利。其次,利用網絡媒體建立電視節目的網絡運營平臺,在這個平臺上電視制作人可以利用互聯網、攝像機、智能手機等多媒體形式進行信息收集,而這些信息經過創意加工,制作出不同終端的電視節目,并在全媒體共享平臺上發布;最后在平臺運營的過程中,廣電媒體也可以通過PC、IPTV等渠道分發輸出,以實現全媒體整合營銷。
2.3數據改造
數據改造,是指傳統廣電媒體應該利用大數據思維改造傳統電視節目制作流程和經營模式,建立個人化、個性化和智能化的電視節目制作模式、廣告推送模式和觀眾服務模式;同時,通過對大數據的收集和處理,探索更多能夠增加受眾黏性,降低節目運行成本的方法和途徑,并利用對觀眾在電視社交平臺上反饋信息的收集,引導節目制作、創新與版權購買,如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等節目就是利用網絡收集觀眾反饋,確定節目版權購買的典型例子。
隨著互聯網、云計算技術的蓬勃發展,大數據正慢慢地滲入到傳統廣電媒體的各個環節,而這種量變的積累必然會帶來電視節目生產方式、營銷方式的質變。因此,在傳統廣電媒體環境下成長起來的電視制作人應該擺正心態,積極迎接大數據帶來的各種變化,并充分發揮大數據對廣電媒體的變革作用,以保證為觀眾呈現出高質量的電視作品。
[1]張建敏.廣電媒體的新媒體的發展之路:現狀、困境與路徑[J].新聞大學,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