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群
(作者單位:池州學院)
高校青年教師網絡素養的現狀與提升策略
劉德群
(作者單位:池州學院)
對部分高校青年教師網絡素養進行實地調研和個案探討,分析高校青年教師網絡素養的現狀。同時,對高校青年教師網絡素養的提高進行思考。
高校青年教師;網絡素養;網絡媒介
高校青年教師(以下簡稱青年教師)大多出生于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前期,是一個占全國高校教師總數62%的龐大群體。他們是接觸和利用新媒體較快的一個群體,青年教師的媒介素養水平,將決定著高校教學、科研、思想引領工作的數字化、立體化和高效化。
1.1青年教師的媒介接觸行為
在選擇媒介時,信息量大是多數青年教師的首要需求(占40%),其次是對使用方便的要求(占25%),而對信息的界面、音質、印刷等方面要求較低。大部分青年教師會借助QQ、微信、微博等網絡平臺關注和了解學生,與學生溝通交流,但是仍然有一部分青年教師較少使用微信、微博平臺。青年教師媒介消費的目的主要集中在“消遣娛樂和獲取資訊”方面,進行學習、教學和科研的比例相對較低。
1.2對媒體內容的態度
對于QQ空間、網絡貼吧、社區論壇、微博及微信中流傳的各種不明來源的消息,絕大部分的青年教師表示自己“能夠辨別,保持警惕”。在遇到涉及自己或身邊親友利益的“段子”(例如,有關食品安全、空氣質量、本地治安問題等的消息),一時無法判斷真偽時會“寧可信其有”,并轉發給親朋好友。對于視聽蒙太奇效應、網絡上的病毒式傳播、網絡推手和網絡水軍的作用、媒介塑造的“擬態環境”等,大部分(80%)的青年教師表示“聽說過,但是并不是非常解”。
1.3在教學工作中使用網絡媒介的習慣和能力
關于教學工作資源的獲取能力,30%的青年教師經常下載網絡視頻,75%的青年教師經常使用QQ、微博、微信等媒體平臺,55%的青年教師認為自己“能夠迅速獲得想要的資料”,45%的青年教師表示“有時會在技術上受阻”,沒有青年教師表示“存在較多困難”。在與學生溝通的方式和渠道這一問題上,90%的青年教師能夠通過QQ與學生保持聯系,60%的青年教師在微信、微博上與學生建立了聯系。
2.1青年教師自身方面
2.1.1轉變觀念,積極參與
青年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全媒體時代工作的性質,明確不斷提高媒介素養和應用數字媒體的必要性,還要積極應用數字媒體改進自己的工作方式,要主動加深對新媒體的認識,逐步培養自我正確認識、合理利用媒介、批判地接受媒介信息、不斷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的觀念和能力。
2.1.2規范媒介行為,提升網絡道德修養
青年教師是與高校學生接觸最近的群體,他們的道德素養直接影響著學生們的思想認識,青年教師必須首先規范自己的媒介行為,提升網絡道德修養。不要隨意轉發不良信息,不要傳播謠言,不要發布惡俗、庸俗、媚俗的帖子,在與學生網絡互動的時,要時刻記住自己的身份。
2.2學校機構方面
2.2.1積極組織開展媒介素養培訓
各級群團組織應及時有效地組織開展媒介素養的理論學習、進行各類媒介素養的研究、提高青年教師使用各種數字媒介及信息平臺的能力,提升其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高校還可以通過培訓提供媒介制作設備和實踐場地等多種形式和方法,來提高青年教師的使用新媒體的能力。
2.2.2將媒介素養納入工作評價體系
媒介素養在高校教師的師德師風評價體系中屬于隱性的因素,但這不代表媒介素養不重要。高校在對教師進行考評時,也可以把能否積極有效地運用新媒體開展工作作為考核的一個方面。
2.2.3成立專門媒介素核養培養機構
設立有新聞傳播專業的高等院校,既可以充分依托新聞傳播院系成立相關媒介素養教育機構,也可以邀請相關媒介素養教育專家進行培訓。通過對教師進行有計劃、有步驟、針對性地培訓來推廣教師媒介素養教育。
2.2.4拓寬渠道,加大媒體和社會機構的參與力度
青年教師自身媒介素養的提高重在養成,有資源的學校可以讓青年教師身臨其境地參與傳媒教育的活動,使自身得到不斷鍛煉、探索和提高。有些學校開展媒介素養教育的條件比較有限,可以考慮吸引社會機構力量的介入。
2.2.5充分發揮網絡優勢,開設校內媒介素養分享平臺
由于互聯網其數字化的基礎,其信息傳播的成本大大降低。同時,基于其迅速、新穎、共享性好、互動性好等特點,互聯網成為分享媒介素養教育的良好平臺。利用校內網絡將與媒介素養相關的文字、圖片、聲音和視頻等手段整合在一起形成多媒體的傳播平臺,建立媒介素養教育網絡分享平臺,既方便了廣大青年教師學習和分享,又讓媒介素養得到了廣泛的傳播。
[1]方海濤.論高校教師的網絡媒介素養[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3(11).
池州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項目(項目編號:2013R W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