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莉
(作者單位:山西傳媒學院)
從《奇葩說》看網絡視頻綜藝節目的制勝方略
石 莉
(作者單位:山西傳媒學院)
《奇葩說》作為愛奇藝推出的網絡自制綜藝節目,有著精準的市場定位,新穎的節目形式,大膽的話題討論,這是一檔智慧與娛樂并存的綜藝節目。本文主要對《奇葩說》的節目看點作了一個概括性的介紹,并結合這檔網絡綜藝節目,分析了網絡視頻綜藝節目的取勝之道。
奇葩說;網絡自制;綜藝節目;取勝之道
《奇葩說》這檔節目誕生于2014年,是愛奇藝打造一檔說話達人秀綜藝節目。主持人是馬東,蔡康永和高曉松分別擔任兩個辯論隊的團長,分立場就網絡事實、熱點節目進行討論,其中,會搜尋到一些生活中的說話“奇葩”者,在經歷了層層海選之后,分陣營進行辯論。
奇葩這個詞本意是指美麗的花朵,經常被比喻珍貴的、出眾的事物。然而在當下,卻總被用來比喻某人或某物新奇,充滿個性,世間少有。奇葩這個詞多有諷刺和調侃意味,多指一些正常人難以理解的行為。這檔節目以“奇葩”二字自居,似乎就是想為奇葩正名。在現實中,各路“奇葩”有各自的特色以及強大的說話能力,因而使節目充滿了新意,不時誕生一些新的網絡語言。在綜藝節目不斷橫行的今天,《奇葩說》在保留其說話特點的同時,以傳統的辯論方式為節目載體,針對當下的社會問題展開討論。節目以愛奇藝為播出平臺,每期的播出量高達上千萬。其中,節目的策劃新意層出不窮。其鮮明的風格,使其在網絡綜藝節目中獨領風騷,獲得了諸多受眾的喜愛。
當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明星強大的號召力,然而很多明星即便擁有上千萬的粉絲,卻不能很好地利用自身的公共優勢來引領正確的社會思潮,不能提出一些具有價值的話題走向。在這個時候,網絡社會最應該具備的就是令大家脫離愚昧的說話者,幫助人們擺脫人云亦云的境地。他們以段子來調侃時事,利用言語表達一定的態度,引導著社會輿論。辯論則是在一定的形式基礎上,引發對某一時事的爭論,其形式感太強烈,需要節目將實踐和信息都把握得很好。《奇葩說》看到了其背后的力量,也看到了這個社會需要的是什么,“辯才”在這個社會中需要被重視,所以創辦了以辯論為載體的節目。在娛樂化的運作中,它打破了傳統的辯論規則,在自由辯論之余,將其最精華的部分呈現,其實也承擔了引導社會正能量的責任。無論是導師還是辯手,都是有文化的學院派人士。其權威性,知識性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礎之上的。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奇葩說》的三位長輩級人物——“馬曉康”,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有一定的說話分量,也是被公認的高情商人士。他們有著較強的話語能力,其話語有著一定的公共引導權,在面對大是大非時可以有一定的判斷力,三位長輩級的人物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節目的層次和質量。
其次,《奇葩說》的辯才也是各界的器才,有教師、學生、相聲演員,還有公司白領等。例如鬼才辯手馬薇薇,曾是中山大學辯論隊的隊員,擔任過新東方的教師。王梅、包江浩是海歸人士的代表,具有深厚的生活閱歷與學習背景。這樣的背景不僅是對對手的一種尊重,同時也是對受眾的一種尊重。
這些具有一定背景的選手,在辯論過程中“咄咄逼人”,讓論點、論據變得引人注目,有較強的思維引導性,從100位評審觀眾來看,經常由于某一位辯手的精彩辯論而大肆“倒戈”。
《奇葩說》除了有一些“高品質”的常駐嘉賓,同時也會請來一些奇葩男神女神,例如hold住姐、柳巖、阿雅、陳漢典等。他們的加入可以吸引更多的普通受眾,為節目增添看點與笑點,讓節目更具時代性。
2.1市場定位精確
制作一檔全新的、獨特的綜藝網絡節目,做好有關的市場調研非常重要,可以說,市場調研決定了節目的成敗。《奇葩說》節目的受眾定位于90后人群,節目中人們的說話方式頗受當下年輕人的喜愛。90后生長于互聯網飛速發展的年代,作為信息時代的先鋒體驗者,他們是網絡孕育出來的一代。受到計劃生育的影響,90后又是典型的獨生子女一代,他們與老一輩的觀念、思想大不相同,樂于接觸新鮮事物,主張創新、開放、獨立,有著年輕、活躍的特點,同時也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奇葩說》節目準確地抓住了90后的特點,緊跟90后這群受眾的喜好,利用互聯網制作節目,塑造了互聯網綜藝節目的標桿。
2.2鮮明的節目風格
除了要做好精準的市場定位,《奇葩說》也有著鮮明的節目風格。在話題的選擇、思想內容以及討論氛圍上,都體現出了獨特的風格。首先,話題選擇上,《奇葩說》選擇的都是大眾比較關注的話題,但也不是天馬行空不著邊際的話題,都與當下年輕人的成長有關,例如情感、家庭類,也有尖酸、辛辣的問題,在《奇葩說》里盡有可能。例如,關于同性戀“出軌”這個現象你怎么看?這些比較晦澀的問題,在這檔節目中也會有所體現。其次,《奇葩說》的辯論語言時常體現出犀利的特色,讓人腦洞大開,但是,通過后期的剪輯,可以保證節目風格積極向上。《奇葩說》的導演曾表示,錄制節目時,讓選手以最舒服的狀態來進行表達,后期很多臟話都會被處理掉,語言內容還是要符合國家規定的。最后,《奇葩說》貫徹著“我不贊同你的觀點,但我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個原則,即便是一個嚴肅的辯論會,也因著議長馬東的帶領,保持在一個開放、自由的環境中進行討論,同一個話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和層次來思考,這讓節目的內涵不斷加深。
3.3節目的創新突破性
《奇葩說》一改以往網絡綜藝簡陋的風格,為新生代人群打造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辯論盛宴,吸引了廣大受眾的注意。其制作團隊由著名的80后導演牟頔(曾策劃《喜樂街》《謝天謝地你來啦》這類節目)一手帶領,與諸多年輕且富有創意的人創辦節目。《奇葩說》節目的突破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在內容方面,后期視頻剪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牟頔導演從央視走出來,具有豐富的經驗,在制作節目時難免會參照以往做節目的思維,例如,在鋪墊、情緒等方面的把握上,通常將高潮放在后面。但是,互聯網視頻是一個“三分鐘熱度”的消費領域,互聯網觀眾在觀看節目時,如果前三分鐘沒有抓住受眾的興趣,那么接下來很容易就被受眾關掉了,如果將精彩節目留到后面,這個節目前期的無趣會失去很多粉絲。所以,牟頔團隊積極調整策略,將剪輯的頻率節奏越調越快,將精彩內容前置,獲得了受眾的好評。
其次,在節目形式上,牟頔團隊一改以往辯論嚴肅、刻板的方式,弱化了辯論賽制。網絡上的受眾并不會在乎辯論團隊獲得多少分進入下一輪,比賽怎么排名等。受眾觀看網絡節目,希望看到的是一些有趣的觀點。馬東也表示,網絡節目的觀看,最終還是要落實在受眾的“心情”上,讓網絡節目“隨便、看心情”,會使得受眾越來越聚集于這個節目。與傳統的辯論節目相比,《奇葩說》明顯弱化了賽制這一部分,更加突出強調的是辯手的思維和口才,讓節目在針鋒相對中,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因而引來了受眾的陣陣叫好聲。
《奇葩說》以其精準的市場定位,找到了最適合網絡視頻綜藝節目的運營模式,突破了以往傳統電視媒體的運營思維,為今后的網絡視頻自制節目樹立了良好的發展標桿。當下網絡視頻節目還沒有一個定型的模式,《奇葩說》作為一種探索和嘗試,為今后網絡視頻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周瑾.大數據時代網絡自制綜藝節目的制勝之道——以愛奇藝《奇葩說》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5(16).
[2]吳鈺.從傳播學角度探究網絡自制節目的成功模式——以愛奇藝《奇葩說》節目為例[J].傳播與版權,2015(10).
[3]武雯婧,趙振宇,孫小雅.新媒體時代網絡自制節目的成功之道分析——以《奇葩說》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