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濤
(作者單位:鄭州人民廣播電臺)
廣播優化采編流程需注意的特性探討
郭 濤
(作者單位:鄭州人民廣播電臺)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和普及,互聯網新聞模式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和喜愛,給傳統廣播電視新聞帶來了較大沖擊。如今,廣播電視媒體逐漸改變傳統單一的采編流程,結合互聯網技術的多樣性特征優化采編流程,以期提高媒體市場競爭力。本文主要分析廣播優化采編的流程,并研究和探討廣播優化采編流程需要注意的三個特性。
采編流程;廣播新聞;采編特性
目前,雖然越來越多的人群通過互聯網了解時事新聞,但廣播電視臺多年打造的廣播新聞品牌,仍然具有眾多的收視群體。廣播電視臺為了確保穩固收視率,逐漸加強對互聯網新聞的學習,促使廣播電視新聞逐漸向實時性、互動性等方向發展。在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視媒體需要通過采編流程優化和創新,優化信息服務,確保新聞傳播滿足受眾需求。
新聞編輯是新聞媒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工作是對所擁有的新聞素材及稿件等做最優化選擇,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篩選,選出最佳的、最有價值的新聞,這就要求新聞編輯要有良好的個人修養、過硬的業務素質。作為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相對于報刊編輯而言,除熟練運用文字語言外,還必須熟練運用音像語言,如畫面的剪輯、同期聲的運用等,做到畫面剪輯遵循事件發展、人物特點與解說詞聲畫的對位;同期聲又與解說詞相互補充,相得益彰。最終就是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要求,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勤學習、多鍛煉,要有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嚴謹的工作作風、求真務實的獻身精神和廣播電視傳媒的專業技術知識,努力成為全媒型、專家型編輯。
過去,人們主要通過報紙和廣播電視了解新聞,但這些新聞往往是在新聞發生之后才被人們了解,不具有實時性。傳統新聞采編流程主要為新聞發生后,記者及時到現場了解真實情況,然后將了解的資料傳回所在媒體后由編輯進行編改,最后再在新聞節目中播出,將消息傳遞給受眾。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互聯網新聞具有信息面廣、傳播速度快、互動性強等特點,逐漸受到人們的喜愛。廣播電視臺想要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需求,首先需要改變傳統采編流程,通過創新和優化全新采編流程的方式,改變新聞播出特色,以期吸引更多的受眾。傳統媒體這樣等到新聞發生后再進行采編的方式不具備時效性,難以引起人們的關注。全新采編流程中,編輯首先應當根據某些人們關注的話題進行策劃,針對不同的話題尋找不同的新聞,從而確保新聞發生后記者能夠及時趕到新聞現場,并根據編輯的意圖利用微博、微信等技術發放現場照片,進行簡單解說。隨后編輯根據新聞素材進行深度加工,促使該新聞在新聞節目播出時更具有深度。之后,還要將獲取到的該新聞相關資料保存至數據庫。
2.1廣播電視優化采編流程的立體特性
廣播電視新聞發展的瓶頸之一是缺乏自己的產品體系,沒有叫得響的品牌,核心是新聞編輯工作弱化,采用的是原始的采編手段,難以打造新聞精品。而全媒體時代下的傳播與接收方式,已將原本的廣播電視新聞運行模式打破。堅持新聞立臺,關鍵就是要創新新聞編輯工作,要像企業包裝項目那樣,只有加強新聞的包裝制作,才能提升新聞質量。因此,傳統媒體要用全媒體思維對新聞采編工作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力爭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產品,并進行深度傳播。
傳統廣播電視新聞采編主要是記者采寫、編輯編寫的方式,如果記者與編輯沒有加強交流與溝通,則會導致節目缺乏深度,甚至導致記者在現場采集的資料無法良好運用到新聞中。如今,為了使記者更進一步將采寫的新聞資料良好應用到新聞中,使新聞更具有深度,編輯應該和記者一起針對新聞進行策劃和選題,使編輯和記者相互都了解對方的意圖,從而完善新聞內容。
優化后的采編流程中,記者要及時將現場新聞資料發回媒體,并且需要做好現場連線準備,確保廣播電視臺新聞播放的多樣性。記者在采寫和現場搜集新聞時,要多從民眾的角度進行搜集,找到民眾關注該新聞的亮點,使新聞播報更具有獨特性,繼而提高收視率。編輯在接收記者采集的資料后,要及時對資料進行修改和潤色,并加以適當的評論,增加新聞的欣賞性。另外,記者還需要定期對采寫的新聞進行跟蹤,了解新聞事件的進展情況,并對具有新聞價值的事件再次進行播報,增加民眾對該事件的了解程度。
這一切的實現都有賴于一群高素質的編輯記者隊伍。打造新的新聞采編隊伍,需要對編輯記者進行新媒體采編培訓,需要建立一線采編微博、微信共享資源利用。還需要相應的獎勵和激勵措施??傊ㄟ^重組采編業務流程,廣播電視媒體可以形成一個多媒體采編團隊,形成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2.2廣播電視優化采編流程的深度特性
有人說,“當今時代媒體競爭已由信息競爭進入觀點競爭”。如今,主要的媒體都很注重評論,都力求新聞節目具有深度性、思想性,當然這種深度趣味性不是枯燥乏味的說教,而是深度趣味性,既要有深度、專業、權威,又要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生動趣味,讓受眾都能夠接受其所傳授的理念。廣播電視媒體要求得長期穩定的發展,就必須采編制作出真正有思想性的新聞。思想是廣播電視的長遠立足點,評論是廣播電視的生命線??偠灾?,廣播電視新聞采編流程應該有精益求精的意識,每個環節都應該銜接得自然不做作,同時還緊密相連。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們可以借助互聯網了解到越來越多的時事新聞,導致人們對同質化的新聞缺乏興趣。因此,廣播電視新聞需要從深度挖掘上吸引受眾的注意,從而提高收視率。目前,體現廣播電視新聞深度特性的主要方式是增加對該新聞的評論,并確保評論的專業性、權威性。
此外,廣播電視新聞還可以適當引入受眾的觀點,增加受眾的參與度,使受眾對新聞產生興趣,從而促使新聞發揮輿論作用,體現該條新聞的價值。廣播電視媒體要注重打造有思想、有深度、有厚度的新聞節目,讓人們感受新聞的內涵和價值。
2.3廣播電視優化采編流程的延展特性
如今,很多新聞在記者還沒有發現的情況下,人們已經借助互聯網技術傳開,但這種新聞大多都不具備深度和內涵,且新聞的完整性不足,導致人們對新聞的了解不夠透徹。為了讓人們更加清楚地感受到新聞的價值,廣播電視媒體應當加強對互聯網技術的融合和利用。
優化新聞采編流程緊緊有這些數據信息還不夠,我們還要把目光放在未來。與傳統媒體不同,新聞媒體的做法是首先圈住用戶,再提供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服務,借鑒新媒體關注的用戶數量、轉化率、用戶行為、搜索優化等概念,廣播電視新聞也可以有針對性地鎖定相應的目標人群,推出個性化的服務理念,播報具有針對性的節目,以吸引更多受眾,從而贏得市場。因此,在新聞采編流程里面,與新媒體融合的環節越來越重要,這也決定了廣播電視媒體的競爭力。
廣播電視臺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了解觀眾關注的熱門話題,并針對不同的收視群體推出不同的個性化服務,使廣播電視新聞與互聯網技術有效的融合,增加新聞的播出頻率,提高新聞的真實性和時效性。另外,廣播電視媒體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節目的宣傳,發揮互聯網的推廣作用。
隨著互聯網對傳統廣播電視媒體的沖擊,廣播電視媒體應當加強對新聞采編流程的優化,借助互聯網信息面廣、傳播速度快等優勢,實現廣播電視新聞環環相扣、銜接自然的目的,增加廣播電視新聞的特色,提高廣播電視新聞的收視率。
[1]王瑞婷.新媒體環境下的廣播電臺新聞采編技巧研究[J].科技傳播,2016(7).
[2]宋梓禎.三元結構在廣播新聞連線采編中的應用[J].新聞傳播,2015(3).
[3]馮秋榮,崔振寧.再議新形勢下如何有效提高廣播電臺采編工作水平[J].新聞傳播,2015(8).
[4]李丁寧.廣電新聞采編流程再造的三個層面[J].才智,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