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璟
(山西大醫院計劃財務處 山西 太原)
淺析公立醫院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
高璟
(山西大醫院計劃財務處 山西 太原)
公立醫院在醫療體制改革和市場經濟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內部控制體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否有嚴格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并且能夠落到實處,關系著醫院的長久發展。加強醫院內部控制體系建設,應從加強對內部控制重要性的認識、不相容職務相分離、切實加強財產物資的管理控制、納入預算管理,實行全成本核算,績效考核、加強內部審計工作等方面綜合考慮。
醫院;內部控制;內部審計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公立醫院作為非營利機構,在市場經濟中參與醫療行業競爭。在私立醫院迅速發展的今天,醫院要想在市場競爭中得以生存和發展,不僅要有過硬的醫生隊伍和良好的服務態度,嚴格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很有必要的。目前醫院面臨內部控制制度設計不夠全面,內控流程形同虛設,制度執行流于形式,不利于公立醫院發展。如何構建管理有序、權責分明,互相約束,互相監督的內部控制體系,促進醫院健康有序的發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公立醫院在參與市場競爭過程中,不僅受到外部的約束監督,包括來自國家法律法規的約束,來自人民群眾的監督,來自社會媒體的監督,同樣應當接受醫院內部的約束,來自外部的監督時時警醒醫院什么事情不能做,只有來自內部的監督形成從內而外自覺的約束,建立、健全醫院內部控制體系,才能切實提高醫院內部控制施行的有效性,應對醫療行業市場競爭。
在醫院內部控制體系中,醫院管理者的作用至關重要。醫院管理者的綜合素質是醫院內部會計控制的關鍵因素。管理者重視并持續關注醫院內部控制,號召全院職工樹立長效的內部控制意識,并建立一套完整的內部控制制度,確保制度堅決的執行下去,對于醫院的管理至關重要。醫院管理者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保障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監督、考核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同時制定相應的獎懲制度,促進內部控制制度的落實,實現對醫院整體運營情況的有效監督。
醫院在內部控制體系建設時,設計崗位應當做到不相容職務相分離,職責明確,實行崗位責任制,專人專崗,各部門人員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行使職權和承擔責任,具體崗位人員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辦理業務,同時要實行崗位輪換制和回避制度,達到互相監督,互相制約的目的,保證內部控制制度落到實處。
就財務工作角度講,應當做到現金收支與會計記賬分離、申購與審批、采購與付款分離、付款審批與付款執行分離,入庫登記與會計記錄分離、不得由一人辦理貨幣資金業務全過程、單位的印鑒不得由同一人保管等。定期的崗位輪換也相當重要,處在重要崗位容易誘發不穩定因素,通過崗位輪換利于發現原有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處理,達到完善工作的目的,促進工作質量不斷提高。
建立和健全回避制度,醫院管理者的直系親屬,不得擔任財務部門的負責人,財務部門負責人的直系親屬,不得擔任出納人員。通過以上崗位制衡機制,達到有效的控制,規避實際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醫院作為非營利性機構,醫院的財產物資均屬于國有資產,必須得到切實有效的管理控制,將其納入內部控制體系,保證國有資產不流失。
醫院實行公開招標采購制度,嚴格按照招標流程采購固定資產、耗材、藥品等,前期購置論證與招標采購相互獨立,保證招標流程公平公正,為醫院選購最優資產。購進資產后,要保證資產在驗收合格后辦理入出庫手續,防止未辦理入出庫直接領用支出的行為。
建立和健全資產盤點制度,由于耗材和藥品總量大、循環快,有效期短,清查的頻率應高于固定資產,做到每月末清點庫存數量,每季度由財務、紀檢、審計、資產管理部門多部門聯合清查,保證賬實相符,如有賬實不符情況應及時查明原因并逐級上報,避免因潮濕導致霉變、過期等因素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固定資產出庫到使用科室后,使用科室對其資產負責,應定期盤點。醫院成立固定資產盤點小組,由財務、紀檢、審計、資產管理部門多部門組成,年末對醫院全部固定資產進行盤點,不僅對固定資產數量的檢查,更要著重關注固定資產的綜合利用情況,固定資產的使用率、完好率、故障率,發現損壞的及時維修,發現閑置資產及時調撥。如有賬實不符情況,及時查明原因并逐級上報,保證資產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醫院內部控制體系應涵蓋醫院財務工作的全過程,從預算管理到成本核算、績效考核,貫穿整個流程。預算編制應當根據上年決算情況編制,將醫院所有收支全部納入預算,做到真實、合法、有效,準確體現醫院本年度經營發展的需要,預算方案細化到科室,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可控性。
預算控制的內容涵蓋醫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對于預算執行情況進行考核,通過對科室的全成本核算,通過對衛生材料、固定資產及房屋折舊費、辦公耗材、水、電、暖、氣費等方面,綜合考核科室成本,完善醫院內部成本核算,建立目標成本管理組織體系,利用成本核算進行切實有效的成本控制,確保各項預算的嚴格執行。根據收支相配比原則,將成本控制結果納入科室績效考評體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做到獎懲分明,使得科室自覺地控制成本,降低消耗,進而降低醫院的總體成本。
對預算執行結果要及時分析,通過比較、分析醫院內科室未完成預算的原因,從政策變化、外部環境、內部管理、責任履行等方面進行原因分析,提出恰當的解決辦法,糾正預算編制和執行中的偏差,使得預算可以有效地執行,形成管理合力,推動醫院長效發展。
在醫院內部應建立一個相對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做出評價。內部審計機構應當在實質上和形式上均獨立于醫院財務部門,內部審計人員在工作中保持獨立性和公正性,不受任何威脅的從事內部審計工作,本著職業謹慎態度處理事務,制定出一整套完備的內部審計監督制度并嚴格執行,針對醫院各科室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審計,將內部審計工作的重點,在時間上從事后審計轉向事前、事中審計。對醫院的預算執行、財務收支及其他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規性和有效性進行審核,提出意見和建議,發揮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構成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一環。
綜上所述,要想使醫院在醫療行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應在遵守外部法律法規,配合外部監督的情況下,自發地進行內部監督,建立、健全一套合理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并嚴格貫徹執行,使內部控制體系落到實處。在規避市場風險、防范潛在的風險的同時,完善醫院的管理流程,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醫院經營效率,為醫院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1.崔亞楠.新形勢下醫院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企業文化(中旬刊),2016(5).
2.向炎珍.匠院內部控制的特點及肉部控制制度設計的重點.經濟參考研究,2010(58).
(責任編輯:王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