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冬冬 李冠華
(作者單位:鐵嶺廣播電視臺)
電視臺新聞剪輯工作的技巧探討
趙冬冬 李冠華
(作者單位:鐵嶺廣播電視臺)
隨著社會水平的不斷發展,以及現代網絡技術下的信息泛濫,人們對于電視臺的新聞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電視臺的新聞剪輯工作更顯得重要。本文從電視臺新聞剪輯工作目前存在的問題出發,分析目前電視臺新聞剪輯工作中的不足,并提出了相關的技巧和方法。
電視臺;新聞剪輯;存在問題;技巧分析
電視臺新聞,是指借助現代技術,通過電視屏幕以畫面和聲音的形式傳播給觀眾的一種傳播手段。隨著現代網絡技術的發展對電視臺新聞行業造成的沖擊,如何發揮電視臺新聞的優勢,提高電視臺新聞的實效性,提高電視臺新聞的收視率是電視臺新聞剪輯工作中急需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1.1 電視臺新聞剪輯的概念
電視臺的新聞剪輯,是指通過對新聞采訪或者拍攝的新聞照片、視頻、音頻等新聞素材進行分解,整合的過程,最終形成主題鮮明,引人關注的新聞作品。新聞剪輯是新聞傳播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對新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2 電視臺新聞剪輯的基本方式
1.2.1 以情緒為主的剪輯。
通過對新聞拍攝中人們情緒的分析,夸張人們的喜怒哀樂等各種情緒,可以體現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展現人物的情感世界,增強新聞的感染力,增加新聞的關注度。
1.2.2 以節奏為主的剪輯。
節奏為主的剪輯專注于新聞故事的敘述,并結合長短鏡頭來配合體現。通過對畫面效果和新聞故事的有機結合,營造舒適的新聞節奏,給觀眾帶來舒適的新聞觀后感。
1.3 電視臺新聞剪輯的基本意識
電視臺新聞剪輯者應該具備良好的政治意識。電視臺新聞作為黨和人們聯系的中間紐帶,一方面向人們宣傳黨的政策方針,另一方面又可以將人們生活中的問題反饋給黨和政府,促進政府更好地為人們服務。
電視臺新聞剪輯者還應該具備良好的創作意識。新聞剪輯是在原來新聞事件的事實基礎上進行的二次創作,通過對新聞事件以再創作的形式進行剪輯,可以使新聞更加生動形象,更具有感染力,新聞剪輯的重要性要求電視臺新聞剪輯者需具備一定的創作意識,更好地進行新聞傳播。
隨著社會生活的不斷進步,人們不再僅僅關注于新聞事件,對新聞事件的表現方式也有了更多關注。但當前,電視臺新聞剪輯的發展還有待完善,主要存在以下兩點問題。
一是電視臺新聞剪輯者缺乏相關的剪輯意識。只是簡單地對新聞進行宣傳,不注重新聞的收視率和人們的關注度,導致電視臺新聞行業在網絡時代的沖擊下受到重大影響,不利于電視臺新聞行業的發展和進步。
二是電視臺新聞剪輯者缺乏相關的剪輯技術。新聞剪輯技術是新聞二次創作的一個重要方面,當前的電視臺新聞剪輯工作者缺乏相關的剪輯技術,進而導致了電視臺新聞傳播缺乏一定的創新,影響了電視臺新聞的收視率。
3.1 明確新聞的剪輯風格
不同的新聞具有不同的風格,如嚴肅認真的政治新聞,靈活多變的民生新聞,搞笑娛樂的娛樂新聞等。這些多種多樣的新聞要求新聞剪輯者在剪輯新聞之前就確定好新聞的風格,并貫穿于整個新聞,呈現出科學合理的畫面順序,滿足人們對電視臺新聞的要求。
3.2 選取恰當的表現角度
在新聞的拍攝中,有多種鏡頭和多種角度,在新聞剪輯中應該巧妙地剪輯這些鏡頭和角度,恰當地表現出新聞事件中令人關注的點,選取最佳的角度,引起人們的關注度。
3.3 綜合景別的拍攝和剪輯技巧的應用
不同的新聞素材有不同的拍攝角度,在新聞剪輯中就要綜合運用這些不同角度的素材,進行舍取和剪輯,實現各種場景的轉換,提高新聞的傳播效果。在保證新聞連續性的前提下,進行素材景別的選擇時要充分考慮人的觀賞習慣,對視面的轉換和素材的處理要恰當,確保主題明確。
3.4 合理選擇人物情緒進行表達
新聞傳播中也會有感性的新聞事件存在,多數會涉及到新聞人物的情緒表達和情感的流露。所以,在新聞剪輯中一定要恰當的處理好這些情緒的剪輯。良好的情緒剪輯可以帶給觀眾感染力,增加新聞的關注度。
3.5 注重背景的選擇
新聞事件都是在相關的社會背景下發生的,新聞剪輯者要有一定的社會敏感度,在新聞事件的剪輯中要考慮到新聞事件相關的社會背景,能夠辨別新聞事件的社會影響力,選取能夠突出社會主題的新聞事件,增強新聞的傳播效果。促進電視臺新聞行業的發展和進步。
電視臺新聞剪輯是一個綜合性的工作,剪輯人員良好的剪輯意識和剪輯技術是剪輯工作的保障。電視臺新聞剪輯者應該不斷努力,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的更新和發展,不斷剪輯出符合人民大眾審美習慣的新聞。
[1]劉小菊.電視臺新聞剪輯工作的技巧探討[J].今傳媒,2015(12).
[2]陳欣婧.芻議電視新聞的剪輯藝術[J].新聞傳播,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