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淑娟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友誼幼兒園 甘肅定西 743000)
家庭環境對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作用*
賈淑娟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友誼幼兒園 甘肅定西 743000)
家庭教育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它的滲透性。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之所以深遠,是因為人對環境的吸收和融合能力非常驚人。有一個詞叫做“地域人格”,就是說上海人和北京人、湖南人和河北人之間有著明顯的差異。一方面,氣候和地理等自然條件對人的體形、性格及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影響是十分顯著的;另一方面,人文、時代環境對人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家庭環境 培養幼兒語言 作用
家庭環境包括軟環境和硬環境兩種。家庭軟環境,是指籠罩著特定場合的特殊氣氛或氛圍,它訴諸于人的內在情緒和感受,對人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是家庭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相互聯系時所形成的一種氣氛;家庭硬環境,是指特定的物質條件,它是人得以發展的基礎條件。每個人從出生伊始就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這種影響往往是多方面的,深遠的。往往一個好的家庭環境能夠影響人的一生。那么,家庭環境又如何對幼兒語言的表達能力發生作用呢?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語言領域的指導要點:一是要明確幼兒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二是明確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各領域的互相滲透的教育活動,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擴展幼兒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環境不僅僅局限于正課、室內的集體活動,要注意時時、事事、處處為幼兒創造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的語言環境。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在入園前受到的語言教育大部分來自于父母,而在入園后,也有將近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家中渡過的,因此,家庭中語言環境的創設是發展幼兒語言能力不可缺少的途徑。幼兒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模仿最多的就是父母及其他長輩的語言。所以,教師在與家長交流時要提醒家長注意和孩子說普通話、規范話、文明話,說話完整流暢,吐字清晰,發音準確,不說粗話臟話等,從小給孩子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例如:家長在睡前講故事的時候,要用標準的普通話給孩子講故事。但是,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大部分是爺爺奶奶,他們說話大部分用的是方言,由于文化層次的制約,很難說好普通話,所以作為孩子的年輕父母就要為孩子語言發展而考慮,就應該多買一些故事錄音帶讓孩子去聽,這樣的話孩子既能聽到標準的普通話,還可以聽到繪聲繪色的故事內容,更能積累孩子的語言詞匯,為發展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樣的話,就不會讓留守兒童輸在說話上。這些留守兒童的家長還可以積極的和幼兒園孩子的老師多溝通、多交流,讓他們專業的給予指導,傳授一些育兒的理念和經驗,讓這些留守兒童很快能適應新的環境,和城市孩子一樣健康的成長。[1]
孩子的大部分時間是和家長一起度過的,而且3-6歲孩子的模仿能力又非常強,大人怎么說話、說什么樣的話,他們會模仿得惟妙惟肖,所以,家庭成員的語言對孩子的影響尤為重要,因此,家庭成員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模范帶頭作用,要說好普通話、說文明話。大人之間說話要用普通話,給孩子一個潛移默化的學習氛圍。家長和孩子要多交流,交流的時候還要有耐心,一定等孩子把一句話說完,并且要及時矯正孩子說錯的話,并給他以正確的答案,還應該不厭其煩的叫他學會某句難說的語句,平時也要監督他用普通話和別人交流,絕不能沒等孩子把話說完,嫌麻煩就說:“算了,算了,我也聽不清你說的啥”之類的話,這樣做的后果是孩子會越來越不喜歡說話,越來越怕說話!為了發展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家長還應該和孩子多玩游戲,因為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父母應盡量將語言教育活動游戲化。例如家長和孩子一起玩《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一個寶寶開飛機;你拍二,我拍二,兩個寶寶梳小辮;你拍三,我拍三,三個寶寶去爬山……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語言交際能力,努力創造自由寬松的語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其他人交談,使其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讓幼兒在接受教育內容的同時也能喜歡上語言教育活動,并主動去學習語言。
經常聽到一些家長說:“我家孩子就是不說話,是不是有什么問題?”家長們習慣從孩子那里尋找問題。其實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活動場所,孩子是否能夠在這個環境中想說話、敢說話、大膽地說話都與家庭氛圍密不可分。例如:在家吃飯時,當孩子想吃一個菜時,有的孩子就用手指。我們大人就要假裝不知道,引導孩子說出菜名來;孩子如果想吃蘋果,家長就應該隨意的問孩子:“這是什么果子?什么顏色啊?”他吃的過程中又問:“蘋果什么味道?你喜歡吃嗎?”這樣可以隨時隨地給孩子創設說話的機會。例如浩浩的父親,他非常疼自己寶寶,總是不知道該怎么教育孩子,鍛煉孩子的說話能力,有一次他參加了家長開放日活動,聽了一節幼兒園老師的看圖說話活動,對他啟發很大,后來當老師告訴他浩浩的口頭表達能力很強時,他說:“我家孩子喜歡看動畫片,我就陪他看,看完之后我們就模仿幼兒園老師的教孩子的辦法開始模仿演動畫片的內容。因為要對臺詞,孩子就得張嘴說話,當然那個臺詞不一定全是動畫片里的,經常是被篡改了的。有時還會與我們生活里的事情聯系起來,就這樣我與孩子經常玩這樣的游戲,結果我發現無形中培養了孩子語言方面的能力,孩子的詞匯量增多了。經常這樣做會引導孩子在看動畫片時特別注意某個角色在特定情節中的語言表達,他學會了,臺詞就變成了他自己的語言。”所以,語言是孩子認識世界的媒介,語言能力的正常與否都會影響孩子的發展,我們要給孩子充分的語言刺激,就需要家長們抽時間與孩子一起玩游戲、講故事,這樣你才能了解孩子語言發展的狀況,進而幫助孩子逐漸豐富說話的內容。[2]
總之,孩子們最重要的語言發展環境是在家庭里,所以作為孩子的家長和老師一定要創設一個多元的自由寬松的豐富多彩的語言環境,讓幼兒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下交往、鍛煉,擴展幼兒的語言經驗,促進幼兒語言更好地發展。
[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北京 .教育部出版.1999.10
[2]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2.8
*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3—6歲留守兒童行為習慣的培養與研究》課題(課題批號:GS[2016] GHB1180)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