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東玲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高職學院 上海虹口 200437)
中高職貫通專業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馬東玲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高職學院 上海虹口 200437)
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不斷提高是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要求。在我國大力加強職業教育的今天,由我國上海市提出并踐行的中高職貫通培養模式已經試點運行了六年之久,隨著這一模式試點及深入推廣,亟需加強這一培養中有效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研究和探討,從而為我國職業教育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提供有益思考和借鑒。
中高職貫通 培養 實踐能力
上海市中高職貫通培養模式的試點工作已經進行了六年有余,目前這一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試點范圍已經擴大到了上海市部分職業院校的近110多個專業點中,從當前這一模式的試點過程中來看,如何在中高職貫通專業培養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亟需提上議事日程,這是今后中高職貫通培養模式實現進一步推廣的必經階段。[1]
中高職教育貫通培養模式是上海市為相應我國十三五期間加強職業技術教育,構建中等職業寄宿教育和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有機銜接貫通而提出的職業技術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最早于2010年提出并開始在上海市幾所中高職院校進行先行試點,此后逐步擴大試點范圍,截止到2016年,試點范圍已經擴大到上海市部分職業院校近110度個專業點;貫通培養的試點專業一般為崗位技術含量較高、專業技能訓練周期較長、社會需求量較大的且為試點院校的重點專業或核心專業,目前試點招生范圍僅限上海市戶籍的初中生,學習期限一般為5年,其中前三年依照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籍進行管理,后兩年按照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學籍管理規定進行管理,同時,參與試點院校不斷根據行業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調整需要,適時調整專業方向和課程內容,通過編寫貫通培養校本教材,完善學生管理等方面切實提高培養質量,目前,這一培養模式的在校人數已經由當初的480人增長到9000余人,擴大了18倍,有力地支持了上海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對于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要。[2]
上海市中高職貫通教育培養模式從頂層設計上勾勒出了上海市現代職業技術教育的新體系,有效推動了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和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緊密銜接和相互支持,當前,在中高職貫通教育深入試點的基礎上,有必要探討如何在這一教育模式下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不斷提高這一教育模式的試點效果。
1.切實保障貫通培養方案的逐步優化和一體化實施
當前,中高職貫通培養模式雖然已經在上海市各大中高職院校的部分專業進行了較長時間的試點,但有關這一模式的試點和調整依然在進行中,貫通培養方案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優化,這也是當前這一模式尚未能夠在全國范圍內鋪開進行的重要原因。而人才培養方案作為人才培養工作的基本藍圖和整體工作計劃,在中高職貫通教育模式中扮演著極為關鍵的角色,也極大地影響著中高職貫通培養中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探討中高職貫通培養模式中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前,首先必須穩步加強各試點院校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切實保障貫通培養方案的逐步優化和一體化實施,市教委應聯通相關部門,積極出臺相應文件和精神,推動各試點院校成立專業工作小組,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企業相關職業崗位的需求,按照相關行業標準,明確試單專業培養目標,一體化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完善在專業教學計劃、人才評價體系及考試大綱等方面的設計,從而為中高職貫通教育培養模式中有效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奠定專業基礎。
2.一體化設計中高職培養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是課程內容的有效依托,在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上具有重要意義。在中高職貫通培養試點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必須因地制宜一體化設計和優化中高職貫通培養課程體系。有關試點高校應切實根據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于開展中高職教育貫通培養模式試點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及時根據行業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及現代技術發展實際,適時調整課程內容和專業方向,在充分調研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一體化設計課程體系,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將整個課程體系劃分為通識模塊、核心模塊和拓展模塊,通識模塊重在“基礎”,核心模塊重在“能力”,拓展模塊重在“綜合”,各模塊分工明確,協調統一,在切實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3]
3.探索中高職貫通培養中的校企長效合作機制
校企合作是當前我國職業技術教育中普遍采用的一種鍛煉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慣常途徑,但在當前不少職業院校中,校企合作作為一種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機制存在著很多問題,并未能充分發揮其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方面的本體功能,如校企合作膚淺化,校企合作缺乏長效深度合作機制等等,因此在中高職貫通培養過程中,為切實有效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職業院校在和相關企業搭建校企合作平臺時,應努力以合作共贏理念為指導,創新中高職貫通培養校企合作新模式,例如校企合作共建專業實踐教學點,加強教材、課程等的共同研發,根據合作企業實際特點舉辦特色教學班、培訓班,高校利用自身科研優勢為企業技術、產品研發提供指導和幫助等,強化學生和企業技術人員交流機制建設等,切實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建設,明確雙方在校企合作建設、運行過程中各自權利、責任及利益分享機制,加快探索中高職貫通培養過程中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和平臺建設,為有效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奠定硬件基礎。
總之,在當前中高職貫通培養仍舊處于試點環節中,探討在優化中高職貫通人才培養方案建設過程中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因此,通過中高職貫通培養模式的試點,積極探索和尋求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可靠路徑,努力構建與市場就業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結合合理的實踐能力培養體系,就成為當前中高職貫通培養試點工作中亟需有效解決的現實性問題。
[1]李仙玲. 高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問題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
[2]李鈺. 對中高職教育貫通培養模式的幾點思考[J]. 職教論壇,2012,22:54-56.
[3]孫琴. 中高職貫通人才培養的保障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6.
馬東玲,女,生于1982.2.25,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高職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電氣自動化 . 單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高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