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斌
(作者單位:青島市廣播電視臺)
粉絲經濟下的娛樂新聞探討
李 斌
(作者單位:青島市廣播電視臺)
粉絲文化促進了粉絲經濟的發展,而作為一種新的經濟領域,對娛樂新聞行業也產生較為深刻的影響。從粉絲經濟出發,審視娛樂新聞的價值問題,對其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做出認真思考,有利于娛樂新聞行業的發展。
粉絲經濟;娛樂新聞;價值觀念
“粉絲”一詞來源于英文“Fans”,即“迷”。在中國主要存在于娛樂界,多指明星的追隨者與崇拜者。粉絲經濟的出現離不開互聯網的大數據時代背景,明星們與粉絲之間以新媒體為媒介,以各種社交軟件建立踏實的互動基礎,拉近了明星們與粉絲之間的距離,滿足了粉絲作為受眾的心理需求,刺激了粉絲的消費。粉絲經濟主要指建立在“粉絲”與“被關注者”關系上的經濟活動。粉絲經濟的經濟形式隨著粉絲文化的進一步帶動而不斷得到新的發展,產業鏈得到擴展強化,個人或者團體都著力于培養自己的受眾,提供具有豐富性、差異性的服務,共同創造社會經濟效益。如以明星廣告代言、明星影視作品、明星娛樂節目等具體的具有明星效應的經濟活動方式拉動粉絲經濟的發展,粉絲會為自己的偶像而進行相關消費活動。
粉絲經濟的強大吸引力,為明星與娛樂新聞帶來了新的機遇,并同受眾共同參與到社會經濟效益創造之中。一方面,作為明星或者企業,為了保持自身的熱度,將自身焦點轉移到娛樂新聞領域,以通過各種新聞宣傳進入人們的視野,求得更高的關注度,以提升自己身經濟價值,刺激粉絲消費;另一方面,作為粉絲的普通受眾,為了讓自己的偶像能夠得到夠多的關注度以及表達自己的愛慕崇敬之意,也直接或間接地讓偶像占據各大娛樂新聞版面。相關的娛樂新聞媒體因此獲得了機會,以報道粉絲們所關注的明星來求得自身的發展。
2.1 個人或新聞團隊的宣傳與炒作
明星或者企業都擁有著自己的公關團隊,不斷通過各種宣傳手段吸引更多人的關注,甚至是惡意炒作來為明星及其作品造勢,以使明星藝人“出位”,這使得娛樂新聞變得更加撲朔迷離。如,關于明星們戀愛婚姻的新聞往往能受到大量粉絲的關注,新聞瀏覽量大幅度提升,而明星們也再一次回到聚光燈下,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為達到如此效果,亦有新聞運營團隊故意為之,無中生有,以性題材、明星隱私等為賣點。在此過程中,作為接受者的受眾,在一定程度上處于看客的視角,并沒有直接參與到各類媒體平臺的話語交流活動中,但他們為新聞網站貢獻了高額瀏覽量。
2.2 受眾的有意識及無意識宣傳
作為粉絲的受眾,往往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以自身行為提升自己偶像的人氣,自身行為成為新聞報道的重要題材,而明星們的名字作為一種具有消費意義的符號間接出現在新聞報道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關注度。
首先是有意識行為。粉絲為了自己的偶像的人氣能夠提升,主動地為其宣傳,表達愛意。如,TFBOYS組合是中國內地較為火熱的組合,在組合成員王源生日時,為了讓偶像感受到全球慶生的氣氛,粉絲們在首爾江南和新村的地鐵站投放了50塊電子廣告,周期為一個月,并在首爾61家咖啡店投放為期約一周的循環視頻廣告;除此之外,美國紐約時代廣場LED屏也將循環播放王源的圖文資料。粉絲們的行為引得眾媒體爭相報道,作為不熟悉TFBOYS組合的人們,也會產生興趣點關注該事件,間接地關注到該組合,產生一種社會話語交流,形成熱點。
其次是無意識行為。狂追劉德華多年的貧困女歌迷楊麗娟為追劉德華導致傾家蕩產,其父甚至一度企圖賣腎換錢,終于赴港參加了劉德華的歌友會,而其父就在第二天凌晨跳海自殺。這件事情引發了廣大的人對追星的深層思考,相關報道紛至沓來,而劉德華本人也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但在一定程度上再一次讓人們的焦點回歸到劉德華這位藝人本身。
不論是有意識或者無意識,都在一定程度上以新聞媒體為手段,以明星作為一種消費對象,在保持并提升公眾熱度的同時,也為新聞媒體的發展提供了空間。但如何在粉絲經濟的環境中保持新聞工作者的品德、保持新聞的客觀性、肩負自身責任成為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粉絲經濟的在粉絲文化的帶動下不斷發展,為新聞媒體帶來新的機遇,但同時也是對媒體的考驗。新聞媒體在享有采訪權、輿論監督權等等權利的同時,必須承擔著與之相應的社會責任。娛樂新聞本身的產生和傳播是時代的產物,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如果為把握粉絲經濟所帶來的重大商機,把這些新聞無限放大,本來是一件小事情,在媒體的炒作之下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其必然對社會有害。
娛樂新聞雖偏重于體現媒體的娛樂功能,而全面審視報道效果,正確凸現媒體功能也很有必要,這有利于促進粉絲經濟有序發展。
3.1 提倡正確的價值觀念
大眾憑借多樣化的大眾傳媒渠道觀察審視時代,以產生社會共鳴,與他者共同獲得歸屬感,從而與社會進行對話,確認其本質即與社會關系的總和。正確的價值觀念有利于消除社會風險,保持最小動亂系數。不可否認,追求顏值、窺探隱私有成為普遍之勢,但娛樂新聞更應注重對體現“善”的關懷,而不是將所有的重心關注于藝人的美貌、藝人的隱私生活等。如果只是一味標榜高富帥,便偏離應有的價值觀,甚至引起仇富的心理,不利于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娛樂新聞必須正視時代責任,注重對藝人、明星們的心靈美的挖掘,關注藝人們作品的質量,以不斷弘揚正能量為重心,促進粉絲經濟的健康發展。以影視為例,注重對高素質演員的培養,摘得國際獎項,這不僅是個人榮譽,也是中國影視界的榮譽。所以,對正確價值觀的高度重視,是對社會和諧的崇尚,也是對藝術的尊重。
3.2 遵守真實性原則
在任何時候都應該確保新聞報道的真實性,不應該為眼前之利而為他人虛假炒作,更不能為了迎合市場需求而背離真實性原則。作為具有輿論導向的媒體不可片面追求娛樂性、關注度、吸引力,過分突出聲、畫等的刺激和反常,否則會導致把受眾的視野局限在“星腥性”上,使審美最終變成“審丑”。娛樂新聞受眾又主要以青少年為主,據調查顯示,他們接觸媒體主要示為了娛樂,因此娛樂新聞對青少年樹立人生觀、世界觀,提升青少年的審美能力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與義務。所以追求真實既是娛樂新聞自身要求亦是社會審美教育之需要。
粉絲經濟的發展與粉絲文化密切相關,與以明星效應為特征的娛樂事業也有密切聯系。作為娛樂新聞,其及時反映著娛樂界的動態,反映著大眾的審美趣味,也摻雜著更為復雜的經濟關系。娛樂新聞在粉絲經濟的領域中獲得機遇,也面臨挑戰,更需注重作為新聞媒體的責任與義務,不能只看粉絲經濟帶來的經濟效益,更應該注重社會效益,為社會的進步服務。
[1]王超.娛樂新聞報道與媒體的社會責任[J].社會視點,2011(2).
[2]林小禎.淺析粉絲經濟的發展[J].時代金融,2015(1).
[3]朱朝華.娛樂新聞低俗化現象的成因、影響及其應對措施[J].理論與改革,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