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兵
(作者單位:廣元市旺蒼電視臺)
試論新媒體沖擊之下傳統媒體的發展之路
萬 兵
(作者單位:廣元市旺蒼電視臺)
伴隨信息時代的崛起,以網絡為主要形式的新媒體不斷涌現,給以電視、報刊為主打的傳統媒體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在此背景下,本文在分析新媒體對傳統媒體沖擊影響的同時,就傳統媒體應對新媒體環境的出路對策進行積極思考,以促進其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實現自身發展與飛躍。
傳統媒體;新媒體;沖擊;發展之路
2015年,根據《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數據顯示,近5年來我國新興媒體的年增長率已經達到17.6%,同時也指出,現階段,我國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媒體獲取信息的大眾數量也明顯下降,傳統媒體的市場預計在2018年將降到30%以下[1]。新媒體以其高速的信息傳播效率和廣闊的傳播途徑已得到了大眾的廣泛認可,讓傳統媒體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傳統媒體面臨新媒體的“井噴”之勢,要想在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須積極探索適應自身發展的轉型之路。
1.1 傳統媒體的地位發生改變
在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獨此一家”的地位一去不復返,網站、微信、微博及客戶端的產生與發展正一步步改變著電視等傳統媒體的歷史。在新媒體還未發展壯大以前,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在市場中還占有一定位置,是廣受人們喜愛的主流媒體,而今,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傳統媒體地位已經悄然發生改變。現在的人們已經普遍能夠接受新媒體的傳播方式和表現形式,這種熱衷程度已經大大超出了對傳統媒體的喜愛,尤其是電視新聞節目方面,隨著新媒體的興起,傳統媒體已逐漸失去“獨家報道”的特權,微博、客戶端等新媒體已成為網民大眾發布與分享信息的重要平臺,代替了收看傳統電視新聞這樣的信息獲取方式。
1.2 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單一
新媒體是融合數字廣播、網絡、手機和觸摸媒體等技術平臺而興起的一種新興媒體。它的發展改寫了傳統媒體較為單一的信息傳播形式,依靠多樣的傳播渠道,新媒體不再局限于信息的單向傳播。與傳統媒體不同,新媒體較為典型的便是互聯網,通過互聯網平臺,每個信息的獲取者也可以信息的發布者,讀者由傳統的“讀”向“傳播”,由“分享”及“共同建設”發展,受眾成為新媒體時代的主動方,更加帶有人性化色彩[2]。對此,傳統媒體急需更改其傳播方式,突顯信息獲取的主動性和自由性,擴大受眾市場。
新媒體的諸多優勢是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傳統媒體自身諸多優勢也是新媒體無法實現的。筆者認為,在新媒體沖擊下,傳統媒體要想穩定消費群體,擴大媒體影響力,需要從以下幾方面思考其發展之路。
2.1 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獨家打造精良節目
面對新媒體的各種沖擊,傳統媒體要善于利用自身獨有的權威性、專業性等優勢努力擴大受眾市場。例如,傳統電視臺擁有專業的信息采集及經驗豐富的新聞記者,在節目制作上也有著專業水平較高的設備和團隊,傳統電視臺要著力抓住新聞報道、欄目制作等方面豐富的信息資源和團隊優勢,依靠獨家的信息來源,在新媒體環境下發展形成自己的品牌,提高在社會中的公信力和影響力。
2.2 掌握受眾多樣需求,提供專業信息服務
正是因為其多樣化的信息傳播渠道和方式,新媒體吸引了不少的受眾群體,也迎合了這些受眾對信息的多樣化需求。對此,傳統媒體諸如電視臺,要從拓展信息獲取和傳播渠道上功夫。一方面,傳統電視從業人員自身可以借助各種媒體終端第一時間發布信息,開設與電視臺相關的微博、微信,彌補傳統媒體時效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電視臺也可開設自己的網站、微博和微信等網絡平臺,增強信息傳播渠道與信息內容的多樣性,最大化地滿足受眾的口味。
2.3 加強與新媒體合作,提高信息傳播質量
新時期,傳統媒體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與新媒體的通力合作,兩者共存共榮。一方面,如果缺少傳統媒體相對豐富的新聞內容資源作為支持,新媒體也難以實現自身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若不借助新媒體先進的傳播技術,傳統媒體也難以提升自身的價值。因此,傳統媒體要加強與新媒體的融合,不僅在信息傳播技術、方式上的結合,傳統媒體還需要借鑒新媒體在傳播內容、機制上的優勢,同時要充分發揮對網絡媒體信息的引導,提高信息傳播的質量。
在網絡技術條件下,新媒體應運而生,并逐步改變著傳統媒體的地位,降低了傳統媒體的受眾占比。但即使面對新媒體的沖擊和挑戰,傳統媒體仍有較為明顯的自有優勢,也并未從歷史舞臺上消失,在新媒體沖擊下,傳統媒體仍積極發揮自身優勢,迎合社會發展的趨勢,善于吸收新媒體的特點,走出一條適應自身需求,與新媒體融合的發展之路。
[1]李鐘雋.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互動與融合[J].學術交流,2010(5).
[2]鄭文君.新媒體沖擊下地方傳統媒體如何實現突圍[J].視聽縱橫,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