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鵑 鞠建平 韓桂華(湖北商貿學院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 湖北武漢 430069)
?
多課程融合在Android項目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
杜 鵑 鞠建平 韓桂華
(湖北商貿學院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 湖北武漢 430069)
摘 要:針對Android教學中學時少,所涉及的知識點寬泛,理論與實踐聯系不夠緊密,考核方式落后等問題,提出了構建多課程融合的立體化課內課外教學系體的方法。對以項目為核心的教學組織方式和課堂評價系統進行了有益探索。實施結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多課程融合的項目式教育模式有利于學生有針對性的掌握Android應用程序開發技術,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職業院校 多課程融合 項目式教學 Android開發
我校計算機應用專業的教學模式基本是以獨立式教學為主,每門課程獨立進行教學,雖然學生能較好的掌握各門課的知識,但這些課程有著內在聯系,這種教學模式缺乏跨課程的綜合性引導,學生所學的知識較為零碎,很難構建系統概念,也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本文以應用人才能力培養為目標,以本校計算機應用專業教學教育改革為契機,探索Android項目教學在多課程融合模式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的課程設置是大一上公共基礎課,大二上學科基礎課,大三上專業課,大四參加實習。每門課有專門的授課老師和教學大綱,這樣的課程設置看起來似乎非常合理,卻存在著不少問題。首先,這種以不同課程為單位的獨立式教學,教師在講授這門課時常以本課程所涉知識為主,使得學生對于課程知識的理解具有孤立性,導致只見樹葉,不見森林,缺少針對性,這樣,通過規定學時的學習后,學生往往能夠較好地掌握本課程的知識,甚至是重點和難點也能較好地掌握,但對于該課程的知識在后續課程中的應用卻不知如何把握,而且后續課程有可能要間隔一兩年,到時候,學生將學過的知識忘記了許多,只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更何談靈活應用;其次,學生對專業知識綜合應用能力不夠,難以發揮其主觀能動性。Html網頁設計安排在大學一年級,作為公共基礎課,其重要性并沒有體現出來,學生還沒有真正理解就匆匆而過了。Java是安排在大三開課,老師在講授時主要注重這門課涉及的知識點以及難點和重點的把握,并沒有結合APP的應用進行來進行講解,這樣大部分學生處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狀態,也就是缺乏綜合運用、思考和創新實踐。因此,融合系統知識的講授和實踐應該是貫穿整個大學學習過程,這樣有利于訓練學生的思考問題能力,充分發揮學生創新能力。
1.調整教學模式,重構教學大綱
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1]模式下,學生是認識活動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多課程融合的項目式教學的改革在其它院校進行了試驗,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2-4]。將原有的以單門課程的知識傳授和卷面考核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修改為以項目為主的多課程融合的教學模型,其目的是要以項目為載體、以全面掌握知識、培養綜合應用知識能力、注重過程為核心的教學模式。根據人才培養要求,原有的Java程序設計、Html網頁設計、Android應用程序設計三門課整合為Android項目開發,學時分配不變,每門課程中重點講解Android項目開發中所涉及到的相關知識。
2.構建多課程融合的立體化教學模式
項目式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某個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項目的過程。項目的編排也是從簡單到復雜,同時兼顧知識性、趣味性和實用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易于接受就是成功的一半。例如,我們以Android應用環境的搭建和BMI體質指數計算器的開發這兩個項目較為簡單,學生很容易接受并能順利完成。拼圖游戲、手機防盜器的開發這樣的APP很容易被學生理解和喜愛,特別符合90后學生的口味。新聞閱讀器也是當前熱門RSS閱讀器的原型,國內外各大門戶(如新浪、搜狐等)以及傳統媒體(如南方周末等)都開發了各自的手機新聞閱讀器APP,我們將手機防盜器和新聞閱讀器的開發作為這項目的選題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實用性。
1.要求與成績評定
在多樣化課程設置與學習的前提之下,對學生的期末考試及考核方式可多樣化,將實踐工作中的評價納入成績考核標準。首先將學生的項目執行期間的到課進行嚴格考勤,學生必須按時到課,不能無故缺席,在項目研究中表現突出,特別是對項目的開發具有創新的同學加分并記入考核成績。在整個項目研究完成后要撰寫不少于3000字的項目研究報告,同時對項目進行展示,通過展示不僅對學生的作品可進行直觀比較,激發學生的學生熱情,為后期學生的畢業論文的選題提供了有力的參考。
2.教學組織與實施效果
為了更為詳細地描述多課程融合教學方式的應用效果,以12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實施該項目式教學來說明其實施效果。首先,在每一個具體項目的開發時,先運行程序得出本項目應達到的效果,再來針對每一個項目所涉及的知識點進行深入的講解,包括本應用中注意的方面,有目的地開發每一個項目能功,以達到設計要求。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訓練后,學生基本可獨立進行知識拓展,比如,在拼圖游戲中,可以拼出更為復雜的圖案和過關設置。課程結束后,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全班32位同學進行了問卷調查,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調查結果分別約為87.5%、12.5%、0%;調查結果表明,學生的評價較好,但對項目與不同課程結合的知識點的關系理解不夠,還有待更進一步加強。
學習Android開發技術最終目的是要為企業開發出有廣闊市場前景的產品和服務,因此多課程融合的Android項目式教學始終圍繞“學以致用”這根主線,構建全方位的立體化教學模式,在整個項目式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綜合運用和開發創新,不斷提高學生的實際編程應用能力,為將來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
參考文獻:
[1]高文,建構主義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2]林梅金,郭靜、陳勇,自動化專業多課程融合教學研究[J],才智,2015(10).
[3]胡艷慧,《計算機組成原理》同其他課程融合分析[J],綜述研究,2015(7).
[4]李季輝,王常武,于家新,基于項目式教學的Linux應用技術教學改革[J],計算機教育,2015(1).
*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科學 “十二五”規劃項目(2014B334)。
作者簡介:
杜鵑,女,碩士,副教授,從事計算機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