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美拉姆(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民族中學 四川康定 626000)
?
淺談音樂教學中情感培養實施途徑
其美拉姆
(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民族中學 四川康定 626000)
摘 要:音樂是情感的藝術。中學音樂教學,作為美育的重要途徑,其特質就是情感審美,即引導學生感悟作者的創作意境,理解作品,并從中得到心理上的藝術滿足,從而完成真正的心靈陶冶。因此,中學音樂教學只有不斷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產生作品美與心靈美的情感共振,用“情感”架起學生與音樂之間的橋梁,更好地達到審美教育。
關鍵詞:音樂教學 情感培養
情境的創設,最基本的是創設良好的課堂聆聽環境,培養學生良好的聆聽習慣。老師要先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了解音樂創作的背景,在課堂上制造出相應的氛圍,要讓自己與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學生漸漸的沉醉在音樂的旋律里。在音樂教學中,我積極鼓動他們在聽音樂時可以自然的肢體活動,同時也保證課堂紀律的良好,必要時要求閉目聆聽,逐漸養成安靜地聽音樂的習慣。創設情境,是要根據音樂的情緒、風格和具體內容創設相應的環境氣氛。有了良好的情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聆聽音樂的心理狀態,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激發他們進行想象,鍛煉他們的思維。
例如:關于認識西洋管弦樂器的欣賞課,在上課時,我非常興奮地向學生宣布,將要請出兩位了不起的演奏家為大家作精彩表演。學生滿臉疑惑地面對我,不知演奏家在哪里,趁著他們在興頭上,我開始播放卡通片《貓和老鼠》中《萬能指揮家》的片段,學生在幽默夸張的畫面中看到了完整的西洋管弦樂隊,了解到各種樂器在樂隊中的重要性。開心地哄笑后學生紛紛說出自己認識的樂器,有的忍不住暗地里模仿TOM貓手忙腳亂演奏各種樂器的動作。
音樂語言既是傳達感情的手段,也是表現感情的結果。不同的樂曲、歌曲的節奏、旋律、速度的變化都表現出它們各自的風格和不同的情感,只有抓住特點,才能啟發學生去感受、體會音樂的美。我在康定市民族中學上課的時候,例如讓學生在欣賞《動物狂歡節》中,讓同學們想象每段音樂所描繪出的動物形象,如其中的《獅子進行曲》的音樂旋律線跌宕起伏,由兩架鋼琴從弱轉強的和弦顫奏,鋪墊出獸王出 場時的場面雄壯,把兇猛威武的大獅子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
另外,教師精心組織的教學過程中,把教學氣氛渲染作為一種特殊的情境,對學生感知音樂作品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搖籃曲》是一首抒情歌曲,教師在上課時提示他們閉目聆聽,使其在溫馨、柔和的旋律中去體會音樂的意境,感受躺在搖籃里享受母親輕歌慢搖徐徐入睡的甜蜜夢幻,然后教師加之以深情的語言畫外音,使學生視聽結合并通過無限的遐想感受歌曲,學生即能輕快入情。
美的感情,看似無形卻有形,它滲透在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之中。要激發學生的感情,教師自己應先投入感情,把一首歌曲內在的情感從傳神的眉目間,充滿喜悅的笑臉中,生動的手勢里表達出來。如教唱優美而抒情的歌曲《茉莉花》時,因為學生們都喜歡聽故事,首先,我就給學生們帶來了一個美麗的童話故事《圖蘭朵》,通過一個故事把學生們引入到美麗的茉莉花中。教師再用生動而 美麗的笑臉,流露在眉間,眼神中,嘴角間的贊嘆把學生的情感帶入那清新淡雅美麗的茉莉花的意境中去,仿佛置身于一片茉莉花的海洋,使他們自然而然的從心底深處萌動了一股熱愛美麗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情感。教師無聲的體態語言感染著學生,帶動著學生把自己的情感通過甜美的歌演唱出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創設適于實際的教學情境,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動腦、動口等多種途徑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
音樂創造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教師應不斷地深化學生的情感,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增強學生創造美的能力。在創新活動中,教師要營造好學生參與的氛圍,尊重學生的創造,放手讓他們根據問題的要求開展自己的想象,大膽地進行音樂創作及創新活動。這也是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世界上每天都有數不清的創新成果問世,然而細細分析這些成果的發明者所采用的創新方法,無非是"加減法"、"重組法"、"模仿法"、"遷移法"等許多創新的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逐步引導學生通過音樂實踐去"發現"這其中的奧秘,并對這些創新方法加以總結、學會運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光通過作曲訓練來實現,在音樂教學的各項活動中均可達到這個目標。如:在唱歌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為歌曲重新填詞;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方法來處理歌曲;可以由學生自己決定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甚至可以指導學生把某些歌曲加上少量對白,改編成有情節的音樂小品等等。
總之,音樂教育能讓學生在音樂的熏陶下萌發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初步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凈化心靈,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能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及能力。因此,教師應發揮音樂學科的優勢與特點,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及能力培養為目標,不斷挖掘教材多元化的育人內涵,逐步滲透理想、道德教育,培養能力,使學生成為身心健康、道德品質高尚、有知識、有能力對社會有用的人才。